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镇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工程项目建议书1、 总论(一)项目名称:*镇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工程(二)建设单位:*镇人民政府(三)工程建设地点:*县*镇咀下村、梅屋村、虎岗村、符山村;(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以*县*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博览园为中心辐射*镇咀下村、梅屋村、虎岗村、符山村、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包括村庄规划、道路、渠道、公共广场、房屋立面改造、绿化美化、亮化、公共服务、文化建设、产业基地建等建设项目。(五)建设年限:6个月。(六)项目建设方式:本项目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EPC模式)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七)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资金来源由县统筹涉农扶贫财政资金。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是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的核心是特色产业,先行示范区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具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村、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对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科技和技术集成与成果转化,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生产环境、加速现代化进程和带动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建设符合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2、是响应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赣南苏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近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进行振兴发展规划,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赣南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县作为原中央苏区县,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山区农业县,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必将极大的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做出贡献。三、项目建设条件(一)地理位置*镇位于*县东南部,距县城25千米,面积126k,人口14220人。辖*居委会,黄背、黄柏、乌石、唐屋、梅屋、虎岗、咀下、符山等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新园圩。东北部山峦重叠,新田河自东向西南入境。有公路西北至镇岗圩接老安公路。虎岗村分布有温泉群,现属*国家森林公园重点景区。(二)区域优势1、产业优势。*镇物产丰富,*脐橙有“中华名果”之称,特色瓜菜、野生灵芝是难得的馈赠佳品,*根雕艺术品驰名远销。*镇围绕以旅游发展为依托,挖掘培植特色产业。将原先分散经营,不注重档次的经营户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加强管理,引导经营户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利用专业技术对产品进行再包装,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塑造*特色产品品牌形象,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得广大经营户获得更大收益。引导诚信经营,开展“优秀党员经营户”评比活动,对诚信经营、消费者满意的商户进行挂牌予表彰,使游客买得放心,用得安心。*镇脐橙种植1万余亩,年产4000多万斤,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建成特色瓜果、食用菌基地5个,根雕艺术加工厂1个,产品远销海内外。*镇是*县脐橙生产大镇。该镇积极引导农民种植脐橙,为果农提供种果技术,建立健全无公害脐橙生产服务体系,狠抓果品质量,打造*赣南脐橙品牌,拓宽脐橙销售市场,让*脐橙有质量更有市场,带动众多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2009年*镇2.8万亩的脐橙面积,年产量达1.6万吨,现已订购的果品在80%以上,平均每公斤3.5元的售价,让脐橙真正成为了农民致富的“摇钱树”。2、旅游优势。旅游发展须有好的发展规划指引。*镇位于风光旖旎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脚下,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源头,誉称“东江源头第一镇”,境内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仙人峰绿色生态(脐橙)基地被誉为“中国脐橙第一园”、温泉旅游度假山庄、热泉河四星级酒店、大小客家围屋鳞次栉比,素来是自驾游特色景区。为使全镇旅游业走上有序快速发展的轨道,*镇抓住发展旅游产业的有利时机,按照“产业兴镇、旅游活镇、生态立镇”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激活旅游产业。建成融国家森林公园、温泉公园、生态观光果园、客家风情园为一体的“花果城”,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一条龙”的长珠闽“后花园”。上半年,*接待游客达6.5万人次,旅游经济优势凸显。3、基础建设优势。*镇是寻乌、定南、*三县通衢,周边乡镇商品集散地,赣汕公路、*旅游公路穿境而过,素来是集贸重镇。随着旅游发展,商贸往来频繁,商贸市场需求增大,要求不断提高。*镇牢牢抓住赣州市重点乡镇建设契机,集中优势人力、物力、财力,在对原有商贸市场进行重新整治、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水平。建成占地200余亩的*商贸市场已投入使用,进一步畅通了农特产品营销渠道,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旅游兴则*兴,产业发展则*发展,商贸繁荣则*繁荣。围绕旅游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促进镇域繁荣,相信*旅游之路会越走越广。(3) 项目建设的保障条件EPC模式建设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EPC模式建设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是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以下优势:1、EPC工程总承包与施工总承包模式相比,能更好的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质量。由于承包商能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有利于实现施工统筹安排,易于掌控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2对业主来说合同关系比传统模式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较小,而且责任明确,业主承担风险较低等特点。3、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EPC总承包模式下由于承包商介入项目较早,工期具有更大程度的确定性,设计与施工顺利地配合使工程在质量和投资上达到很好的协调,另外,设计和采购之间经常性地交流避免了采购中一些不必要的损失。EPC模式融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减少了项目各阶段的中间环节,使整个项目在统一的框架下展开运作,从而使目标一致、行动一致,能够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四、项目建设方案(一)总体思路与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努发展农村公共社会事业;持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这是从我国当前最核心、最根本、最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出发,提出的极具现实针对性的目标要求,因此,这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也是解决当前诸多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总抓手。(二)建设内容和规模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及产业特色,运用整体规划、分区实施的布局模式,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打造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显著的农村新格局。具体建设内容如下:(一)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产业兴则乡村兴。实现产业振兴,必须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生产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从咀下村、梅屋村、虎岗村、符山村等村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因素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建设相融合的田园综合体。深入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烟叶、猕猴桃、百香果、水产养殖等特色种养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突出项目带动,围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精心编制、包装项目,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的公司和企业,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等,形成融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文旅产业和康养产业、户外拓展于一体的多元化、多功能的集聚区。(2) 打造一支强大人才队伍,夯实振兴发展根基。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当前,咀下村、梅屋村、虎岗村、符山村等村,村民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村支部党员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呈现出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年轻后备力量缺乏、党员干部队伍老化的态势。可以说,人才缺失已成为制约我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短板”。为此,着重构建乡村人才队伍,在政策导向、体制机制上进行引导和倾斜,吸引和留住人才,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结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建好扶贫车间、能人返乡创业园等平台,培养专业合作社,鼓励、引导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以产业促进青壮年农民留在家门口就业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本地人才,依托*中专、乡果茶站、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平台,开展精准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鼓励农村能人、乡土人才带头发展农业产业,在政策、资金及技术上予以倾斜和扶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和党组织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在农村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乡贤、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士兵等党员中选优村两委干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后备力量建设,在农村现有优秀人员、青年农民、在外农民工中的优秀分子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切实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知识结构。(3) 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村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村级文化服务站、采茶戏小舞台等利用率不高是农村普遍现象。要实现农村文化振兴,必须夯实乡村治理的道德基础。着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文化传承,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完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组建村级专业文化服务队伍,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讲好红色故事,抓好文物古迹、传统民居、农耕文化等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五老人员”和“新乡贤”的作用,制定完善村规民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