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习要点 1.了解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要求; 2.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简练、新奇。 学习重点 关注诗歌中常见语言类别及特殊语言形式: 1.词性的改变 2.语序倒装 3.四类语言 4.特殊语言形式及表达效果,炼字题,一、识题型,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或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或此诗有的版本作是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直接鉴赏关键词),(找出关键词并鉴赏),(比较鉴赏),炼字炼哪些字?,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 修饰语(形容词 副词) 特殊词(叠词、 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 知识清单P122,答题思路归纳:,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有手法时要点出手法)(描景象、点手法) 点出营造了怎样氛围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情境,表情感),例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宋)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本诗第一句中有个字意蕴丰富,请找出来简要分析。(4分),襄邑道中 陈与义(宋)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参考答案: “飞” 用得传神,有“纷飞”、“飞快”之义。 (释含义) 既描写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情景,又写出了船儿在夹岸林中穿行的情形,衬托出行船之快。(描景象、点手法) 用一“飞”字把一个飞动着的花的世界和诗人内心的欢悦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明情境),炼字注意事项:,1、寻找关键词: 意象刻画更准确生动 意境描摹更富有韵味 情感表达更真切感人 2、答题要求: “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炼字原则) 规范答题,练1.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是拟人,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冷”,是通感,形容词作动词,照在苛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点手法)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明意境)。,练2.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评析】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 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欢悦,这里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空”,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消除,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净空明。 “悦”、“空”两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渲染了僧房的幽深、清寂。,练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题示例: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规律总结(一) 此例题型为一词(句)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诗句)是全诗的关键(更好、诗眼),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或一句诗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 明确某词(句)是诗眼(关键句) 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规范答题示例: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炼句题,提问方式: 1、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2、某句妙在何处? 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句。,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命题特点,四、比较哪一句更好(或哪个版本更好),例1.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步骤1) 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步骤2) 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骤3),(1)找出诗句的典型意象及特点,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表面意),发掘深层意。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分析诗句。 (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艺术效果。,答题步骤:,练1:(2013高考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梢影细从茶碗入”从视觉角度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从听觉角度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全联视听结合,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练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降,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北宋评论家胡仔认为李白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比唐初诗人沈佳期的“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句,“虽有所袭,终译益工”。你同意他对李白诗的评价吗?请简要评析。,北宋评论家胡仔认为李白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比唐初诗人沈佳期的“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句,“虽有所袭,终译益工”。你同意他对李白诗的评价吗?请简要评析。 答: 同意。 李白的的诗的确显得更加工整流畅。 诗人以“鸟度”对“人行”,对仗工整; 以“明镜”比喻清溪,以“屏风”比喻群山,比喻清新。 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倒映在清清溪水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练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出 关 唐徐 兰 凭山俯海古边洲,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将“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双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训练4.阅读下而一店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孤 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联系全诗,说说诗中的颔联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要学会关注诗歌中常见语言类别及特殊语言形式: (一)关注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二)关注语序倒装,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三)关注四类语言: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四)关注特殊语言形式及表达效果:历史典故、谐音、叠字、纯名词组合。,特别提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