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题型为综合测查应考人员综合素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 包括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简答题 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二、内容第一部分 法律一、法律知识部分(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要素。(五)立法的概念、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立法程序。(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和法的效力。二、宪法部分(一)宪法的概述、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监督。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二)国体和政体。(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五)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性质和地位、职权、组成和任期等。三、行政法部分(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作用等。(二)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内容与效力、分类与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等。(三)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行政立法行为概念、特征、主体与立法原则。(四)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性质、分类、作用与原则等。(五)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的概念、特征与作用。(六)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种类和构成要件等。(八)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赔偿的范围以及行政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和行政赔偿的方式等。(九)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范围、管辖、程序及行政复议参加人。(十)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受案范围、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及行政诉讼证据及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诉讼第一审、第二审程序及审判监督程序等。四、民法部分(一)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及调整范围。(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及公民和法人。(三)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四)物权与所有权。(五)债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分类、履行和终止,合同概念、特征、订立和担保等。(六)知识产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法。(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及责任方式。(十)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中止与中断。五、刑法部分(一)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二)犯罪的概念、特征及构成。(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五)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六)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刑罚。(七)刑罚的概念和目的。(八)刑罚的种类。(九)量刑、缓刑、减刑、自首和立功等主要刑罚的具体运用。(十)犯罪的种类及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六、劳动法部分(一)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对人的适用范围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二)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平等就业权利和就业的特别规定。(三)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主要内容,订立的概念、原则和解除,无效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四)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五)劳动争议的处理处理方式和机构,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与程序。(六)劳动监督检查的主要形式和制度。第二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一、公民道德建设知识(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二)社会公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三)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四)家庭美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3、法的渊源: 1,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重要渊源,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 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3,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还有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国际条约、国际惯例4、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关系(法律监督)的要素都是:主体、内容和客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一定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 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 法律监督的主体: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法律监督的内容:对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法律监督的客体:立法、司法和执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所进行的公务活动。5、行为能力分: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6、违法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违宪行为。7、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指国家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存在的法律监督,内部设立专门的机关监督 司法监督: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监督 社会监督: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实施的监督。8、宪法的特征: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内容上)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效力上) 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程序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9、决定国家行政的因素: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社会的精神文明 历史上先后四个不同的性质的国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10、政体分为:君主制政体和共和制政体。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1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12、人民代表大会主要体现: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和反应民意的主要渠道 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 是政府权威合法化的源泉 是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 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1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4、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5、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16、“一国两制”方针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方针。基本内容: 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特区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权17、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三分之二以上人通过可以推迟选举18、年满45周岁才可当选-主席 副主席。每届任期五年,不得超过两届19、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中央人民政府20、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21、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22、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23、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调整对象的确定性 内容的相对易变性 内容上的广泛性24、行政法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 监督行政权力主体,防止其违法或滥用行政权力25、行政行为主要特征: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26、抽象行政行为特征:对象的普遍性,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不可诉性27、行政征收:税收、建设资金、资源费、排污费、管理费、滞纳金征收28、行政许可:一般与特殊、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独立的和附条件的、权利性和附义务、行为与资格29、行政确认的特征:它是要式行政行为 它是羁束行政行为 它的外部表现形式往往以技术鉴定书等形式出现,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技术规范的制约,并由此决定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力义务30、行政处罚的步骤:立案、调查取证、拟定处罚决定、制度处罚决定书、送达31、行政复议的管辖:选择、部门、政府、派出、移送管辖32、行政赔偿的范围:对侵犯人身自由权的损害赔偿 对侵犯人身生命健康权损害赔偿 对侵犯财产权的损害赔偿33、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 34、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35、债履行的原则:实际履行、协作履行、经济合理、适当履行原则36、知识产权包括:著作、专利、商标、发现、发明和其他科技成果权37、知识产权特征: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无形性、具有法定性、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38、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权期限为10年,均从申请日、即专利局收到专利申请之日计算39、商标权特征:时间性、专有性、地域性40、注册商标的有限期为10年,可续展,每次续展有效期为10年41、继承权取得的根据有:法律直接规定;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 法律直接规定的依据: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抚养关系42、民事责任特征:它是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民事责任的范围与损害范围相一致 民事责任是对民事违法行为人的一种民事法律制裁43、犯罪具有三特征:严重的社会为海西;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44、犯罪的四个必备条件:犯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 犯罪的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 犯罪的客观方面的基本要件:危害行为、危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