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录,中心创新能力,产品及解决方案,中心简介,成立背景,2009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考察中心,2009年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考察中心,2011年10月中国科学院与东莞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云计算中心协议,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是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建,2011年11月正式成立。中心是广东省与中国科学院战略合作的重大项目。是在世界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的背景下成立的。中心的建立,及时适应了世界云计算发展趋势,配合和支撑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为中国云计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争得了话语权。中心目前是我国在云计算领域投资规模最大、产业技术最高端、人才聚集最广的专业化产业培育机构。,2011年3月东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共建中心意向书,Cloud Computing Center,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建设目标,中心按照“需求牵引、创新驱动、联合合作、扎实推进”的原则,遵循 “立足东莞、辐射广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方针,目标是建设成为我国云计算产业技术源头创新基地、新产业育成基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助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组织构成,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近500名员工,中科院云计算产业集群 “中科院科学数据云”南方主结点 中科院遥感所卫星专项遥感民用集成总体单位,支撑条件,中科院唯一的云计算领域直属机构,2013中国自主创新百强企业,科技队伍500名员工,东莞市财政经费支持,两院院士2人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34人,副高45人,3人,79人,47人,113人,博士学位人员47人,硕士学位人员113人,中心已建立建全了一支优秀的技术研发队伍。吸引海外归来的优秀科学家15人。拥有“广东省云计算产业国际创新团队”。,队伍建设,全球范围内引进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李国杰 院士,刘波 研究员,任伏虎 研究员,黄铠 教授,王飞跃 研究员,童庆禧 院士,李国杰 院士,李国杰 院士,徐志伟 研究员,郭毅可 教授,季统凯 研究员,姜翀 博士,伍小强 教授,李国杰 院士,李国杰 院士,施巍松 教授,曾大军 研究员,熊刚 研究员,骆剑承 研究员,邬伦 研究员,程韬波 研究员,王劲林 研究员,李子青 研究员,王晋年 研究员,李国杰 院士,顾行发 研究员,程钢 研究员,倪宏 研究员,邓浩江 研究员,云计算中心与东莞市委党校挂牌共建东莞市干部培训云计算教学基地。,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系与计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首席讲席教授黄铠在培训。,人才培养 云计算中心成立以来,中心已培养3名博士后,15名硕士研究生,150名本科生。专业培训112场次,人员3000多人。中心与东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联合建立了“东莞市干部培训云计算教育基地”。 人才输送 向广东省和东莞市专家库输送了53名云计算领域的专家,为省市云计算规划和重大项目评审做出了贡献。,人才队伍,产业育成,引领辐射,引领辐射, 成立至今,申请国家级项目12项,省市项目40项,批准项目经费达7819万元。,迄今为止,服务企业982家,企业市场收入1.8亿元。中心的教育云为东莞1000多所学校服务,为东莞成为我国首批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城市。,已发表42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54项,授权20项,申请版权登记56项,已经授权48项。,初显成效(2012),通过云计算技术服务,极大地提升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生产能力。根据2012年已经实施的46个项目统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9亿元,间接经济经验效益(社会新增产值)达56.68亿元。,荣誉奖项,近期重点,主导新业态形成案例,智慧农业项目组,产业集聚,华云 科技,国采 物流,海航 集团,国云 科技,国家发改委,中电 集团,农业部,工信部,北方 机械,保利 集团,科技部,中心愿景,技术创新,专业育成平台,科技金融,产业聚集,品牌,人才,技术,资源,愿景: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育成体系,世界领先的育成生态系统,实现路径:构造完整的云生态环境 和产业集聚,与东莞产业特点和布局紧密结合,服务东莞产业升级和两化融合,打造千亿元云计算产业集聚,中心创新能力,建立了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云计算平台。 成功开发自主loud云操作系统。 自主研发的电子政务云、遥感云服务、舆情监控云、应急指挥云、智慧城市架构、教育云、北斗位置云服务等都已经形成产品,市场已经走向全国。 通过云计算技术服务,极大地提升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生产能力。根据2012年已经实施的46个项目统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90亿元,极大地提升社会直接经济效益。,我们的优势自主创新,我国首个自主知识 产权云计算平台,技术创新:打造云计算的“神经中枢”系统,G-cloud创领安全中国云,产品及解决方案,自主研发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的云计算技术产品云操作系统、“桌面云终端“(云码头)、“国云服务器”、“存储器”等先进设备设施已进入地方政府采购目录。,桌面云终端(云码头),国云服务器,社会制造3D打印机研发,社会制造以搜索为核心,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利用众包手段将企业产能推向社会需求。,以自主研发3D打印技术为基础,依托社会制造平台和3D模型搜索引擎,实现由社会计算向社会制造发展。,市场应用:国家发改委对外合作交流 中心、国家商务部信息中心、东莞市 电子政务办。,电子政务云,简介: 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把政府信息化资源统一接入和管理起来,以服务模式为有需要的政务部门提供服务。 成效: 实现既有IT投资的价值,服务器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 缩短IT系统建设周期,应用部署时间缩短为5个工作日; 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可靠性,部分指标达到灾难恢复3级要求;,教育云,简介: 教育云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和系统进行整合,在云平台上统一部署,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 功能: 教育云平台包括数字校园、教育即时通讯、教育云存储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实现单点登录,互为补充和支撑,实现基于城域教育网的校园数字化、即时通讯和资源共建共享。,市场应用: 中心实施的东莞市教育云已经为东莞1040所学校服务,使东莞成为我国首批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城市;广州教育局。,基于云计算技术,整合各种遥感信息和技术资源,将遥感数据、信息产品、应用软件与计算机设备作为遥感公共服务设施,通过网络或移动终端以按需共享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一站式遥感云服务平台。,遥感云,市场应用:广东省国土厅、广西省国土厅、科研机构、国土、林业、环保、水利、房管,遥感云,“天地图广东”云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遥感资源集成共享云平台,雅安地震灾后重建高分专项支撑系统,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GT-Cloud遥感云服务平台,GT-Conference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及会商系统,市场应用:广州亚运会、松山湖,智慧交通云,简介:包含综合交通服务和管理、智慧路灯、交通诱导、交通指挥系统、电子收费、交通信息管理、数字公路综合信息等智慧通应用系统。 功能: 智能出行,节能减排,提高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和组织水平。,智慧路灯,简介: 智能路灯控制系统通过路灯的智能调节达到按需控光减少能耗,达到节能减排、延长灯具寿命的目的;同时该系统具有灯具防盗、故障报警、线缆防盗、设备参数采集、自动抄表、电子地图、远程监控功能;可通过云中心统一集中管理,实现数据分析和统一调控,方便城市公共照明的科学管理与发展。 功能: 通过云中心平台统一管理 改造成本低 可与其他系统整合,共用现有公共基础设施(摄像头、传输线路等) 通用性强(可用于钠灯、LED灯) 节能效率高(60%以上) 可视化程度高等特点,市场应用:广州市南沙区逸晖路、松山湖迎宾路、东莞 东坑镇科技路、东莞茶山镇、四川成都高新西区天奥园区。,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云,简介: 提供预防准备、监测预警、信息报送、综合研判、辅助决策、调度指挥、总结评估、模拟演练等全流程信息技术支撑的全智能化的应急平台。 功能: 针对城市的各类突发事件,提供预防、监测预警和综合决策、调度指挥。,市场应用: 广东省国动办、东莞应急办、东莞 军分区。,集群搜索处理 全网监测 实时监测 分类监控 专题监控,市场应用: 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家反恐、国家安保、军方等实战部门,现有用户近50多家,已成为国 家核心部门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被用户誉为“开创性”贡献。广东省宣传部、东莞、中山、湛江、汕头、深圳、佛山等地的政府宣传部门,长园集团、银泰证券、五矿期货、安琪集团等上市企业。,舆情监控云,功能:,网络新媒体服务云,简介: 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开放的业务应用研发平台,给开发者提供完整的开发规范、开发环境及全套的孵化服务,汇聚所有的通讯运营商,网络服务业务提供商,网络业务内容开发商等于一体,为平台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新媒体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网融合。 功能: 实现27个电视频道的跨域直播; 接入旅游、科普、购物、社交等电视 应用; 提供开放的API接口供应用开发者开发应用,孵化企业; 市场应用:东莞市广播电视局,35,智慧园区构成,云平台 IT和网络设施 数据存储数据分析 ,门户展示 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园区发展趋势分析 ,互联网 通信网 RFID技术,协调开发 资源共享 公共教育 智慧楼宇 健康医疗 虚拟孵化 ,人才培训 呼叫中心 视频通信 ,35,智慧松山湖,以提升松山湖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园区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平台,为松山湖园区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图为云计算中心园区建设构想图。一期园区占地面积37500平方米(56.25亩),总建筑面积76000平方米,科研办公面积50000平方米,附属设施16000平方米。园区容积率1.6建筑密度30%,绿地率35%.园区建成后,为人才聚集、技术转移、产业形成和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心园区,携手云端 共创未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