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新起点摸底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原创,容易)1.有人认为:“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敬宗之道。”与此对应的变法措施是()A.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C.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改变旧有社会习俗D.改革户籍,加强对乡里人口的管理答案C根据材料“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敬宗之道”可知,个体小家庭(一夫一妻)的出现,使宗法观念受到冲击,故选C项;材料主旨强调个体小家庭的出现,与土地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个体小家庭的出现,与地方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个体小家庭的出现,与地方管理无关,排除D项。 【考点】: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2、(原创,容易)下图为北宋开封城鸟瞰图,宋代诗人陆游在诗中说,“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下列哪一项最能解释以上现象A 城市管理更加严格规范 B 百姓生活习惯改变C 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D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 【解析】:图片信息反映的是北宋城市变化中坊市界限被打破,结合陆游的诗能够反映这一现象,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北宋城市管理相对放开,故A项错误。B和C项不是主要原因。【考点】:北宋城市发展变化3.(原创,容易)明清小说中,凡女性在街中露面,不是非良家妇女,便是当街告状或沿街乞讨之类,“倚门看街”“倚窗看街”变成了引发祸事的根源。这可以说明当时A.文学体裁形式的僵化 B.封建伦理道德的强化C.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D.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小说中塑造的妇女形象有违社会良俗和伦理道德,这表明封建伦理道德强化,污名化女性,故B项正确。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A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矛盾,错误;商品经济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考点】:宋明理学4、(原创,容易)学者茅海建在戊戌变法研究一书中这样评价康有为:“康的业绩是不能否认的,康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康的粉饰也是应当擦去的。这一切本来应该是不矛盾的”。“这一切”可能包括以下哪一项A 恪守祖训,尊孔复古 B 学习西方,倡导共和C 抨击专制,鼓吹革命 D 微言大义,托古改制答案:D【解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微言大义、托古改制的特点,故选D;A不符合康有为的思想,排除;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排除B;康有为主张资产阶级改良,反对革命,排除C。【考点】:康梁维新思想5.(原创,中档题)据统计,从1861-1890年,清政府全国44名总督中,汉人有34名;同一时期,挑选候任巡抚的117人中,汉人就有104人。这反映了清王朝A.中央集权逐步弱化 B.政权性质完全改变C.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D.汉人地主掌控了全国政权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数据可知,满清贵族在地方督抚中的比重下降,而汉人比重上升,结合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汉族地方督抚崛起,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君主专制无关,C项错误;汉人地主掌控全国政权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6、(原创,难)1877年,郭嵩焘自伦敦寄给朋友的信中论及:“往常论近日考求洋务三人。合肥伯相(李鸿章)能见其大,沈尚书(沈葆桢)能得其实,丁中丞(丁日昌)能致其精。吾于诸君无能为役。精神才力,穷极推求,亦万不能逮。独所及见透顶第一义,则亦有诸公所未及者。”由此可知,郭的思想A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B 反映了维新派的思想主张C 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 是对传统洋务思想的发展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中郭对三人的评价和“吾于诸君无能为役。精神才力,穷极推求,亦万不能逮。独所及见透顶第一义,则亦有诸公所未及者。”可以看出郭嵩焘的思想对传统洋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答案选D。A项没有体现;B项不符合事实;C项无从体现。考点:洋务运动7、(原创,中等)1920年,湖南长沙出现霍乱传染事件,长沙卫生局与当地商会、妇女会、青年会、学生联合会的志愿者联手,沿街张贴标语,挨家发放传单。这些标语和传单上的文字都很接地气:“没烧开的水不要喝” “不要吃生冷水果”“杀老鼠的赏他长生不老”“我们不杀苍蝇,苍蝇就杀我们”由上述材料可知A 民族资本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B 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抗疫主要手段C 北伐前夕各地割据势力控制地方D疫情促使当地民众改善生活习惯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标语体现出霍乱疫情影响民众改善生活习惯,故答案选D。A项体现不明显;B项表述有误,大众传媒只是手段之一;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8、(原创)(中)某一史学家在评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说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实现了宪政原则 B促进了民族工业持续发展 C奠定了统一基础 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答案:A8.【解析】本题考查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意义在于实现了宪政原则,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辛亥革命9、(原创,难)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人民解放军“外国舰船撤离长江”的公告,闯入前线江段,继而遭到人民解放军猛烈炮击,“紫石英号”重伤搁浅,后逃往香港。紫石英号事件说明A 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 B 战争双方实力已发生变化C 英国殖民霸权一去不返 D 美英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答案:A【解析】:“紫石英号”事件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武力干涉国共内战的行径,因此此场战役具有反帝性质。B项未体现;C项与材料无关;D项不符史实。考点:解放战争10、(原创,容易)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政党制度时曾经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体现了A 中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的体现B 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D 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B。中西方制度融合错误,排除A;政党制度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政党利益无法趋同,故D错误。【考点】:我国政党制度11.(原创,中档题)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法学阶梯明确指出:“法律学习分为两部分,即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罗马帝国的政体,私法则涉及个人利益。私法包括三部分,由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的基本原则所构成。”这一分类A.旨在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 B.反映出罗马统治疆域的扩大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有利于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答案:D【解析】查士丁尼主张法律学习要学公法和私法,两者侧重点不同,这一分类有利于协调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故D项正确。罗马法通过法律形式规范政治和经济关系,未体现出对皇帝专制权力的维护,A项错误;B项无法由材料推出;C项与材料无关。【考点】:罗马法12.(改编,中档题)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参战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协约所预期全部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日本参战的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说明日本参战的真正原因答案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参战的主要目的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一些殖民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它们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题干中“日本声称参战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协约所预期全部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说明日本意在掩盖其参战意图,故选B项。A、C、D三项均未反映日本的本质意图。【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13、(原创,中等)下表反映了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产品项目1913年1928年一五计划目标实际完成数(1932年)煤(万吨)2910355068006400石油(万吨)920116019002100生铁(万吨)420338800616钢(万吨)420430830592汽车(万辆)-0.072.93拖拉机(万台)-0.134.89棉织品(亿米)25.9226.785726.94 摘自苏联兴亡史A 新经济政策鼓励发展商品经济B 苏联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C 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D 苏联的计划经济快速全面发展答案:B【解析】:表格体现出苏联一五计划时期的重工业发展比轻工业(棉织品)快,故答案选B。新经济政策是恢复商品经济,并未鼓励,故A错误;各项指标并非全部超额完成,故C错误;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快速但不全面发展,故D错误。【考点】:苏联经济建设14、(原创,难)1978年,为纪念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牺牲的人,苏美两国联合制作了大型纪录片人所不知的战争,主要采用了大量苏联战时的影像资料,光是所使用的资料胶带长度就超过了1000公里,摄制组采访了许多战争的亲历者,包括崔可夫元帅,时任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和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等。该纪录片拍摄成功A.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 因内容与价值理念为多方认同C. 因为美国人投资苏联人执导 D. 反映出美苏冷战格局走向瓦解答案:B【解析】:A.此项不符合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