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州寒食诗(二首) (北宋)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 (北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作于1082 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从以上两首诗和一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面对贬谪黄州“ 苦雨 ”“萧瑟 ”“空庖煮寒 菜,破灶烧湿苇” 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 病 起须已白 ” 、心念朝堂 “ 拟哭途穷 ” 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 “ 竹杖芒鞋 ”“何妨吟啸且徐行” ,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解析】 【分析】此诗是苏轼由寒食节降雨伤情吟出的,南国晴日本寡鲜,又逢寒食雨绵 绵,使失意人更添几分凄清之感。“ 破灶 ” 中的 “ 湿苇 ” 难以煮 “ 寒菜 ” ,哪里有寒食节日的气 氛,只有旷野上的乌鸦衔着片片纸钱低飞孤鸣 苏轼此时归心似剑,可那“ 深九重 ” 的“ 君 门” 又可望不可及。他想归隐田园,了此一生,可落叶归根的故乡遥遥万里,自己身难由 生。进退不能,苏轼感到穷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节的死灰不能复燃了。 定风波该词作于黄州谪所。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 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 ,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 一蓑 烟雨任平生” 的达观之思,揭示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 照。 故答案为: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面对贬谪黄州“ 苦雨 ”“萧瑟 ”“空庖煮 寒菜,破灶烧湿苇” 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 “ 病起须已白 ” 、心念朝堂“ 拟哭途穷 ” 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 中“ 竹杖芒鞋 ”“何妨吟啸且徐行” ,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 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2诗题中提到 “ 喜而作歌 ” ,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 喜而作歌 (明)张元忭 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 。 (选自张元忭集) 【注】 稔( r n):谷物成熟。 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 骅蹓足: 种,骏马名;蹓(li ),慢慢走,散步。 【答案】 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生活安定、平和祥乐。 【解析】 【分析】抓住具体语句概括即可。由“ 麦初熟 ”“眼前颗粒皆珠玉” 可以概括出 “ 谷物 丰收 ” ,由 “ 绿野黄云绕茅屋” 可以概括出乡村景美,由“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可以概括出乡风淳朴,由“ 筑场老子酒半醺,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 可概括出 生活安定、平和祥乐。 故答案为: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生活安定、平和祥乐。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 进行分析,然后再概括作答。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 (2)请简要分析“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 悲伤。 (2)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 子的珍惜。 “ 惜” 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度。 【解析】 【分析】( 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 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 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全诗 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 这“ 人倍忙 ” 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 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 面描写收麦劳动。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 拾麦穗为生。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据此概括即 可。 (2)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 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 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 虎口夺粮 ” ,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 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 惜程度。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句写出农民劳作的辛苦,以及对农民的同情。 故答案为: 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 伤。 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 麦子的珍惜。“ 惜” 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 度。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能力。考生要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 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此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本题是对诗歌诗人的情感的考查。考生要理解诗句的意思,针对诗句的表现手法和用语 进行分析,概括出诗人在诗句中所蕴涵的情感。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 本词写于避难浙江金华期间,词人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去,流离无依。 (1)词人情感于“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2)本词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1)示例一:以不同角度和层次表现屈曲而浓重的情感:上片落花残香触发词 人物是人非的感慨,既写出哀愁由隐到显的变化,又表明哀愁的浓重及其原因;下片另辟 蹊径,以泛舟溪上意念产生和对这一意念的否定,写出哀愁难以承载的沉重,情感曲折跌 宕,愈转愈深。 示例二:借举止神情和心理表现出人物情感的抑扬曲折:倦于晨妆,蓄含了无尽的酸辛, 睹物伤怀,想要倾诉话未出口却已泪水横流;内心欣喜于双溪春光,暗生泛舟溪上的想 法,但担忧猛然袭来,沉重的悲愁又重新压上心头。 示例三:下片用动词蓄势,使情感表现得婉曲而深沉:连用“ 闻说 ”“也拟 ”“只恐 ” 三个关联性 的动词表现心理的变化。本来还在流泪,但听说双溪春色尚好,瞬间心生暖意,打算“ 泛轻 舟” ,但是内心的愁绪如此沉重,轻舟焉能承载?蓄势之后猛然跌宕,将情感表现得婉转而 深沉。 (2)示例一:上片侧重于对艺术形象外形的表现,下片侧重于对内心的传达,由表及里, 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 示例二:以 “ 春天 ” 节令为载体,使全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春日风吹雨打落花为尘,美好 的事物遭到摧残,自然触发了对悲惨际遇的回忆与内心的痛楚。双溪美好春色使词人产生 泛舟意念,却因愁绪沉重轻舟难以承载而作罢。 示例三:运思缜密独到。将“ 愁” 比喻成可以装载的事物,且以夸张极言愁苦之沉重,极富 创意。且其紧承上句“ 轻舟 ” 而来, “ 轻舟 ” 又是承 “ 双溪 ” 而来,思维缜密,浑然天成,构成完 整意境。 示例四:化精神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感的形象。词人别出心裁,赋予看不见摸不 着、没有轻重的“ 愁” 以重量,将内心愁绪的浓重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来。 示例五:情景交融。如以落花为背景依托抒写情感。落花已变成尘香,既暗示此前曾是风 吹雨打、落花成阵的日子,又形象比况美好事物遭受摧残,也寄托了词人国破家亡夫死的 悲惨际遇和沉重哀愁。 【解析】 【分析】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上 片落花残香触发词人物是人非的感慨,既写出哀愁由隐到显的变化,又表明哀愁的浓重及 其原因;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另辟蹊径, 以泛舟溪上意念产生和对这一意念的否定,写出哀愁难以承载的沉重,情感曲折跌宕,愈 转愈深。以不同角度和层次表现屈曲而浓重的情感。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 先连用了 “ 闻说 ” 、“ 也拟 ” 、“ 只恐 ” 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第一句 “ 闻说双溪春正好” 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 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 也拟泛轻舟 ” 了。 “ 春尚好 ” 、“ 泛 轻舟 ” 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 泛轻舟 ” 之前着 “ 也拟 ” 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 轻舟 ” 一 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 只恐 ” 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 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李清照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之词所能比。这首词 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做题时要读懂本词,仔细体会词中的佳 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内容情感:上片写形象“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 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下片写内心“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示例:上 片侧重于对艺术形象外形的表现,下片侧重于对内心的传达,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 深入,层层开掘。练字修辞:将“ 愁” 比喻成可以装载的事物,且以夸张极言愁苦之沉重, 极富创意。且其紧承上句“ 轻舟 ” 而来, “ 轻舟 ” 又是承 “ 双溪 ” 而来,思维缜密,浑然天成, 构成完整意境。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如以落花为背景依托抒写情感。落花已变成尘香, 既暗示此前曾是风吹雨打、落花成阵的日子,又形象比况美好事物遭受摧残,也寄托了词 人国 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际遇和沉重哀愁。 故答案为: 示例一:以不同角度和层次表现屈曲而浓重的情感:上片落花残香触发词人 物是人非的感慨,既写出哀愁由隐到显的变化,又表明哀愁的浓重及其原因;下片另辟蹊 径,以泛舟溪上意念产生和对这一意念的否定,写出哀愁难以承载的沉重,情感曲折跌 宕,愈转愈深。 示例二:借举止神情和心理表现出人物情感的抑扬曲折:倦于晨妆,蓄含了无尽的酸辛, 睹物伤怀,想要倾诉话未出口却已泪水横流;内心欣喜于双溪春光,暗生泛舟溪上的想 法,但担忧猛然袭来,沉重的悲愁又重新压上心头。 示例三:下片用动词蓄势,使情感表现得婉曲而深沉:连用“ 闻说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