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张孝桐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目录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一)1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 (二)5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三)9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四)14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五)18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 (六)23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七)29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 (八)31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九)36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十)43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十一)51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十二)55附 录62作者:张孝桐,现任中国设备管理网专家、高级顾问,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专题交流中心特聘专家。曾被宝钢总厂派赴日本新日铁,学习设备管理和维修管理方式,回国后,在宝钢传授点检、定修等设备管理、维修管理方法。退休后在全国各知名企业传授宝钢设备点检和维修管理的成功经验,协助企业建立设备管家体系。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一)经过宝钢人30余年的努力,宝钢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的大型钢铁企业。面对全球钢铁业竞争加剧、全球性资源紧张、钢铁生产成本上升的严峻形势,宝钢人积极推进一体化管理,优化流程,向管理要效益;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成功开发了一批重点研发项目;坚持自主创新,打造钢铁精品;合理安排建设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按计划建成投产;积极推进钢铁工业重组,进一步提高了钢铁主业的规模和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宝钢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降本增效、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取得可喜进展。2007年,宝钢股份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销售商品坯材22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15.6亿元,利润193.1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2008年,宝钢股份结合企业新一轮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管理方针:“关注用户,减污控危,节能降耗,防范风险,改进创新,精益高效,和谐发展,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宝钢股份将把握市场机遇,以“深化协同,提升软实力,强化核心竞争力;创新变革,拓展新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经营总方针,努力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吨钢综合能耗小于737千克标煤、降本增效26亿元”的经营总目标。努力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股东、顾客、员工和社会各方利益的协调平衡、共同发展;“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制造商,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宝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时代的新生儿。如果说宝钢健康成长经验有很多,那么,其中很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宝钢从建设的一开始,就是按市场经济方式运行;宝钢工程除了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外,还引进了企业管理方式。为此,宝钢总厂在投产前夕,派遣了一支由精强的管理干部组成“宝钢管理方式”学习小组,赴样板工厂进行学习。分别投入到:组织管理、工序管理、原料管理、运输管理、能源管理、技术管理和设备管理等的7个分组里,我作为设备管理的维修管理方式组三名成员之一,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在这里愿与大家分享。当今世界,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风起云涌,宝钢的样板厂作为世界上“单个企业钢产量第一”的辉煌已不复存在,但从近十年世界钢铁市场不景气的情况看,样板厂依旧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从1994年到2004年这十年间,钢产量从2512.3万吨、定员34169人(人均产钢735.26吨)发展到了钢产量3014.6万吨、定员则减少到了15138人(人均产钢1991.41吨),十年中,人均产钢量提高了2.7倍;在2003-2005年度计划实施中,成绩也很突出。样板厂的企业管理共设:七个部一个室,设备部是七个部之一,负责全厂的设备管理工作,设备系统人员全归公司的设备部管辖,设备管理实施TPM管理(即设备点检、检修集中管理的方式),至于各个分厂,则建立设备管理“地区站”,这是设备部人员的派出机构。样板厂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十分重视。应该说:该国各行各业普遍开展TPM活动,充分认识到: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赢得胜利,企业必须十分重视企业的生命线制造产品或实施服务的设备。因此,从1960年开始,该国每年召开一次“设备管理全国大会”,迄今已举办了49次.在会上,由全国各个设备管理的先进企业和单位、包括大专院校的老师,进行专题的报告和介绍,推动全国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又在每年的6月分前后,还举行“全国设备管理强调月”活动。这些都是涵盖全国的统一行动,都对当前企业在设备管理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帮助企业改进设备管理工作;为配合全国的统一行动,各个地区都分别开展相应的活动。除此以外,还不定期的举办:设备改善事例发布会、设备机构改善窍门展等的活动,丰富和方便企业和员工的参与,推动企业对生产设备的重视。综上所述,该国设备管理的推进是建立在TPM活动的平台上,TPM即是“全员参加的生产维(护)修”,TPM活动从上个世纪的50-60年代,由该国的“设备工程师协会”,在认真学习了美国的PM(生产维修)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而提出来的,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同,现在已成为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管理技术”,得到了企业的普遍响应,设备管理协会和相关团体,经常举行“TPM的入门讲座”,对新老员工进行基础培训。企业对基层员工,按“生产维修教育体系”,实施分级培训。如:对生产操作员工的“自主保全士(即设备自主维护员)鉴定试验和接受鉴定准备讲座”的培训,经“学科试验科目(8门课)和实技试验科目(5门课)”的考试,达到生产操作者必须的三种能力(生产条件设定能力、作业维持管理能力和现场处理改善能力),经考试合格后,可以佩戴有相应的证章;对设备系统的在职员工,也不断地给予提高业务水平的平台,如:“机械、电气保全技能士(即设备维修技师)集中讲座”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给权威认定的“国家资格”证书;对中高层的设备系统管理人员 ,则开展“设备管理士”的培训和合格认证;同时,对专职的企业行政人员和设备工作者,还召开“TPM推进者的经验交流会”活动,组织他们参观TPM优秀的工厂以及参加“最新维修技术研讨会”等,形成一个全员都来关心企业的生产设备的氛围。在企业设备管理的工作中,也特别重视知识,不断的改善和创新,使得企业的效率和效益都大幅度地提高,如:样板厂的4号高炉,是属于特大型的炼铁冶金高炉,容积达到5555立方米,在实施改修时,一改传统停产检修的施工方法,(即要等它停、凉下来,然后,检修人员从几百米高的炉顶,慢慢地一层、一层往下拆,再将新品由炉底一步、一步往上砌,)而是采用了“SMED快速工装设备切换技术”。“SMED快速工装设备切换技术”是经过精密策划,将不需要占用停产时间的检修工作量,尽可能提出去,可以安排在不停产的时间里作好准备,以尽可能缩短停产时间,来创造更多的产品生产时间。这样,他们将几千吨重的新高炉设备,切分成3块,事先在没有停产时已准备就序;一旦停炉,即将旧高炉炉体切成4块,并将各块吊住,再象抽屉一样,从下往上,将其一块、一块拉出来,然后,象塔积木一样,把预先制作好的新高炉炉体设备安装就位并固定,最后,象装修房间一样,里里外外的连接安装、直至检修完毕。(下图:是将新、旧高炉分割成几块的情况)。这样,整个高炉停产检修时间由原来的135天,缩短到88天,高炉容积由原来的5151立方米,扩大到5555立方米,简单估算一下,如高炉的利用系数为2,则一昼夜的产量为55552=11110吨铁水,时间提前了135-88=47天,由于改变了检修方法,创新了停产检修的记录,47天1.1110万吨/天51.8万吨,效益可见一斑!宝钢的设备管家体系 (二)众所周知,我国在解放后,国家就立即投入了恢复生产的建设。由于当时(即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国际环境,唯一能帮助我们和可供学习、运行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及其“计划经济模式”。同时,企业的设备管理方式,也就是学习与之配套的“设备计划检修模式”,特别是上个世纪,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方式基本都按“设备计划检修制”实施。 “设备计划检修制”的理论基础是工作机件的摩擦磨损机理,其实施的要点有: 1、企业的设备管理方式:按照工作物件的损坏周期来安排计划检修,并组织力量,定期按周期对工作物件进行更换; 2、企业设备的检修管理:要按大修(用字母D来表示)、中修(用字母Z来表示)和小修(用字母X来表示)来制定并实施计划检修,称之为TBM,大、中、小修的时间间隔按“计划检修模型”实施。“计划检修模型”的形式,表达如下:XXXZXXXZXXXZXXXZXXXZXXXDXXXZ 3、企业设备的物件管理:每次大、中、小修后,亦即每次检修时更换下来的工作物件(备品配件),基本上就不能再重复的使用; 4、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严格按照检修计划执行,“事后维修”BM (即:企业的设备是“不坏不修,损坏了就被动抢修”。)是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和维护工作者的严重失责。 除此以外,对企业设备的管理指标(现在称之为“考核”),都采用了“设备完好率”来衡量,企业各主管部门对各单位在不同的时期,都提出了“设备完好率”的量化指标的要求。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否定那个时期的帮助和学习,因为当时的那种模式和制度,对我国解放后企业早期的经营和设备管理的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启蒙作用和有力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使企业的设备管理,由原来的“不坏不修、坏了再修”的被动抢修状态,进入到了主动的计划检修制的预防维修阶段,是足足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宝钢样板厂是不同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去学习设备管理,见老师就问:“你们是怎样管理设备的?”,但老师讲授是按培训计划进行的,没有到进度不会提前给你讲解。因求知心切,去现场的时候,就询问设备系统第一线的员工。没想到宝钢样板厂基层员工的设备管理基础扎实,首先,他反问我:“你们是如何进行设备管理的?”。我就按上述的“计划检修制”,向他一五一十地重述了一遍。他二话不说,拿起一支玉石笔,用脚将地面划拉干净、清理了一下,在地面上就画了一个坐标系统,横坐标表示的是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纵坐标表示的是企业设备综合费用,(详见下图)。 然后,他又画了一根红色的线,表示“维修费用走向”,意味着离开原点近的设备管理水平低、搞得差,当然投入费用也少;反之,离开原点远的设备管理水平高、搞得好,必然维修费用也要多一点。 之后,他又画了一根蓝色的线,表示“生产损失走向”,意味着当设备管理水平低、搞得差时,虽然投入的费用少,但一旦设备故障,造成停产的生产损失将很大;反之,当设备管理水平高、搞得好时,虽然维修费用要多些,但对生产的影响就小一些。(这里关键的是,我们设备管理只管物件的修理和更换,费用问题往往考虑得很少。) 然后,将两条线叠加合成,得到了黄色的线,表示“综合费用走向”。 画完了实线,他又画了两根虚线,并对我说:“您反对的事后维修(管理水平低的)和您赞成的计划(预防)检修(管理水平高的),我都已画在了上述的系统里了。但是我们和你们不同,我们追求的是“红”点,是对应企业综合费用最低水平的点,是设备最佳管理点。 当然,对上述的坐标系统和曲线是能看懂的,但我不懂的是“事后维修”是对设备“不管”;“计划检修”是对设备强化管理,您“这个红点在中间,设备是处于又管又不管的位置,你们是如何实现的?”我问到这里,看来他也不知所措,于是他把话题转开了,我想我也不能为难人家,不能打破砂锅问到底,也就作罢了。 后来,当老师讲授到了这个课题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问题:“这个最佳管理的“红”点,在事后维修(不管)和计划检修(要管)的中间,是既要管而又要不管,这是如何做到的?”,老师听了哈哈大笑地解释说:“许多来这里实习的都存在类似的理解问题,你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