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教学片段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热情洋溢的散文,文中运用了一组相似而有变 化的句式来结构全篇。细读文本时,发现其中端倪,眼前一亮,用这组句式来 打通文章脉络。下为课堂实录。 师:刚才同学们朗读了课文,请大家找一找能够标示全文结构的句子。 生(圈点勾画,很快找出):“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像北方的农民; ”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四个句子,从中能发现什么共同点? 生:这四个句子都提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 师:从始自终,白杨树的“不平凡”一再出现,那它就是这篇课文的 (停顿) 生:它是这篇课文的线索。 师:我们先来看文章开头出现的这个句子,同学们品读一下,想一想这句 话中,哪个词应该重读?为什么? 生:“实在” 。 “实在”是确实的意思,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也告诉读 者它的不平凡是不用怀疑的。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再看整句话,它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生:总领全文,回应题目,点出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师:“我赞美白杨树”这句话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你觉得好不 生:抒情,而且是直接抒情。 生:老师说过直接抒情没有间接抒情含蓄,而且表露的感情过于显白 师:那用在这里的直接抒情是否影响了文章的表达呢? 生:那倒没有,而且具有感召力和震撼力,能强烈的感染读者。 师:是用直接抒情还是用间接抒情,要看整篇文章的格调,如果文章通篇 都是高亢激昂,显性的抒发感情,那么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就不会影响到文章 的效果。我们再来看第二句“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 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总的来看,这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哪句话承接着上文? 生: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就是白杨树”承接上文而来。 师:“那”是一个什么代词?它表明了什么? 生:“那”是远指代词,表明了作者观察白杨的距离之远。 师:上文有回应吗? 生:“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 ,从这句可以看出作者是远距 离观察白杨。 师:既然是远距离的观察,那么描写的着眼点会放在哪里? 生:描写的着眼点在于轮廓,在于大致的外形。 师:文中是如何说的? 生:“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 师:后两个分句构成了什么关系?作者的重心放在哪个分句之上? 生:是转折关系,作者的重心放在后一个分句之上。 师:那么最后一个分句应当开启下文,下文的哪些词语体现着白杨树的 “不平凡”?请找一找。 生:“力争上游” 、 “片片向上” 、 “一律向上” 、 “倔强挺立” 、 “不折不挠、 ” 对抗” 。 师:这些词语展现的是白杨的什么? 生:这些词语所体现的是白杨树的内在品质。 师:换句话说,这里的“不平凡”所要体现的正是白杨树内在品质的不平 凡。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三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 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能说说与第二句的差别吗? 生:首先是“那”变成了“这” ,其次是“实在”变成了“决” 。 师:哦,是啊!这两个词语发生了变化,我们先来想想,为什么“那”变 成了“这”? 生:因为从上文可以看出,作者对白杨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他走近了白杨。 师: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的? 生:作者从“干” 、 “枝” 、 “叶” 、 “皮”来描写白杨,而且特别细致,连皮 的颜色都描写出来了,充分看出他距离白杨是多么的近!所以用“这”来承接。 师(品读“这就是白杨” ,突出“这” ):“这”除了与白杨的距离近以外, 还有一种怎样的情味?仅仅是走近白杨吗? 生:“这”好像很亲切,似乎表明着作者不但走近了白杨,还走进了白杨 的内心,所以他才能那么深切地感受到白杨的内在气质。 师:真好!“这就是白杨树” ,不仅仅表明着与白杨树空间的距离,还表明 着作者与白杨树发生了共鸣,真正地从白杨树身上体会到一种力量。我们再品 一品“决” 。 “决”字应当以怎样的语气读出? 生:特别肯定。 生:是坚决的、是坚定的,更加突出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师:那这里的“不平凡”较之上文有无变化呢?作者在下文中表达的着重 点放在哪里? 生(读第七段):这里的“不平凡”是有变化的,作者表达的重点是在白 杨树的象征意义之上。 师:请同学们勾画出来,并且大声读出。这里点明白杨象征意义的句式采 用的是一连串的反问句,请你们变成陈述句读出。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里点出 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生(读):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象征用血写出 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师:反过来看,这里的“不平凡”较之第二句的不平凡在表意上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里的表意更进一层,点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师:所以,作者在选词上也更进一层, “决”较之实在,更坚定、更坚决, 其实是在更进一步强调着白杨树的精神。我们再来读第四句“白杨树是不平凡 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像北方的农民”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 句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普通”变成了“普遍” 。 生:语序也发生了变化,这次把“不平凡”提到了句子的最前面 生:而且也不再构成转折关系了。 师:作者为何将“普通”换成“普遍” ,它们有何差异? 生:“普通”多表示平常,而“普遍”不但表示平常,还表明数量之多。 师:白杨树数量很多,很常见,与它相似的北方农民亦是如此。那它们所 代表的精神呢?是一两个人有,还是绝大部分都是这样呢? 生:白杨树是北方农民的写照,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师:那这种普遍的精神汇聚起来,会变成什么?课文中是如何表述的? 生:这样的精神汇聚起来,会变成一个民族的精神。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 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 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 师:至此,文章的主旨显豁而出,因此,作者在表达白杨树的不平凡的时 候,异常直接,而且将“极普通”与“不平凡”合二为一,极普通就是不平凡, 普通之中蕴含着伟大。我们需要细心体味的是,随着文意的突显,作者的选词 在发生着变化,能将这变化一一梳理,我们距离作者的写作意图就会越来越近。 以这组句式为突破口,很清晰地将文章的内容与架构呈示出来。需要加强 的,是对文章语句及写法的进一步赏析。 赏析余映潮老师执教的白杨礼赞 在全国中语会教学改革研究中心第四届学术年会上,展示了著名特级教师 余映潮先生执教的白杨礼赞 。观摩后,我很激动。我发自内心地赞叹:这是 课 堂教学的艺术精品。简化、优化、美化,是这一节“艺术精品”课的设计 风格。 它首先体现在板块式的教学思路上。请看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图: 教学板块 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导入 自读深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客,确立学基调 练读 读与思 品读白杨生长的环境之美 悟读 读与悟 品读由白杨的形神之美 品读 读与品 品读白杨的意蕴之美 小结 教学小结点拔阅读此类作品的规律。 导入、练读、悟读、品读、小结,是这节课的五个教学板块。从教学结构 上看,它们线条简明、清晰、有序。从教学内容上看,三个品读板块,分别对 文章中最有特色、最能揭示主旨的部分进行了精当的赏析,是对教学信息的高 水平优化。从教学流程上看,由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规 律。从教学方法看,读与思、读与悟,读与品巧妙结合,各有侧重且步步深入,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以自学方法的指导。整个教学过 程以“读”为经线,以“勾画字词”为纬线,贯穿着“训练语感和发展思维” 的涓涓活水,五个教学板块层层递进,相对独立而又环环相扣。其次,体现在 板书的艺术设 计上。 “白杨礼赞”的板书,不仅仅是对作品内容的提纲掣领,更是对写作 方法的指点和阅读规律的小结。 请欣赏余老师的板书: 不管是从“教”还是从“学”角度来看,也不管是从“写”还是从“读” 的角度来看,这则板书设计都称得上是“简化、优化、美化”的上品。活动充 分,情感丰富,用语精美,是这一节“艺术精品”课的教学风格。 从“导人” 板块的教学,可窥见学生课堂活动之一斑:“同学们,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相 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 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准备说话 。 ”亲切的教态, 单刀直人、指向性极强的导入语,不是很难而又有一定思维强度的话题,一下 子就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只见课堂上一阵紧张的翻书、勾画,接着是纷 纷举手和争先恐后的“说话” 。不到 5 分钟,就有了“赞美了坚强不屈的白杨树” “赞美了平坦大地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 “赞美了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 倔强挺立的白杨树” “赞美了象征着抗日军民的白杨树”等多种说法,基本概 括了文章所描述的白杨树的特征。余老师相机点拨、归纳,概括为:文章赞美 了白杨树的不军事荤:3P19 丰荤、象征之美(带点字为板书内容)。这短短的 “说话”式导入,激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说 话”所需要的对课文信息的快速搜索、提取、加工、概括,使学生初步了解了 文章的大概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赞美”这一情感基调。同时融洽了师 生情感,营造了和谐、畅快的教学氛围。 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 ,这种说法虽有点偏颇,但也不无合理的内涵,特 别是相对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感情,负载着人类文化的语文而言。应该说,没有 情感,就没有语文教学艺术。自始至终表达着由衷的赞美之倩,是此节“艺术 精品”课的鲜明特点。凡观摩过余老师这节课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 动人的细节:学生集体朗读着“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头”这一部分, 当读到“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时,余老师匠心独运地天衣无缝地紧紧接 上“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饱 含情感、明亮、厚实、具有强烈穿透力的声音,融进学生的集体朗读,犹如参 天白杨拔地而起,形成了朗读过程中的制高点,强烈地感染了学生。如此师生 一体、铿锵有力、高亢激昂的朗诵,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高潮,巧妙地 将教学引入了第二个板块。没有多的言语,学生就领悟了:描写白杨树生长的 环境美,是为描写白杨树的形象美作铺垫的,是景象美引出了对白杨树的描写。 教学之中,余老师不仅善于用自己的情感表现作品中的“美” ,也注重引导 学生在思、悟、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情感去再现作品的“美”“描写的 部分感情浓烈,要读得有力度。 ” “句子中的修饰语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要认真体会,读出重音。 ” “抒情部分突出了三种象征意义,第一种平凡而又众 多,第二种英勇而又静穆,第三种广阔而又壮烈。请认真体会作者逐步高肤的 感情波澜,充满激情地朗读。 ”如此情理相融,循循善论言传身教;课堂上,琅 琅书声里,老师、学生融为一体,共同用“心”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余老师的课堂用语,不枝不蔓、凝练、生动、形象、饱含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是围绕。礼赞”而精心设计的“美”语。三个板块的“环境美” “形神美” “意茵美” ,表现手法的“抑扬美” “象征美” ,因物生情、托物言志的“构思 美” ,结构上的“层次美” ,课文中到处都是褒义词的“用词美” ,透过记叙、描 写、议论、抒情展示出来的“情感美” ;启发、点拨学生知晓“一枝一叶总关倩” ,领会作者。写尽了白杨树的枫爽英姿” ,品味“作者一口气说了白杨树七种可 贵的品质,高扬了时代的浩然正气”等等,一字一句总关倩,都是余老师情感 和智慧的“美”的结晶。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 他们的审美情趣,健全他们的人格和个性,是这一节“艺术精品”课的灵魂。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张足远先生,听课之后是这样评价余老师这节课的: “积 淀了知、能、意的丰厚内涵” , 一扫当前普遍存在的语文分析教学的种种弊端, 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 “在师生相互切磋、讨论、研究的过程中,文章的立 意,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美好的语言,全掌握了”(评课记录,未经张先生审 问)。先生的评价高屋建瓴,一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