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彭杨中学选拔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5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0 分)打开中国地图,把目光 (A、聚齐 B、汇总 C、聚焦)到四川东北部的连绵山岭之中,你会发现巴中这块土地。这里的光雾山植被丰富、云雾缭绕,诺水河溶洞群清幽奇曲、规模(hng)大,小巫峡斧砍剑劈、险 (jn)奇丽,这些都 是巴中难得的自然生态资源。全国十大石窟之一的南龛摩崖造像,三国张飞夜袭巴中智擒严颜的传说故事,恩阳古镇由明清古代建筑群组成的,以及大山深处的川江号子,这些都是巴中宝贵的人文财富。尤其值得巴中人自豪的是革命时期留下的红军文化,南龛山顶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通江县王坪村的红四方面军烈士陵园,还有平昌县的刘伯坚烈士纪念馆,这些都是镌刻着共和国历史的座座丰碑。能否世世代代传承这些精神资源,是巴中拥有灿烂明天的条件之一。(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诺水河 镌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分)规模 (hng)大 险 (jn)奇丽(3)从处括号内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此处横线上。 (2 分)(4)调整第处画线句子的语序,使之与上下句衔接自然、句式一致,调整之后的句子为:(2 分) (5)第处画线句子是个病句,修改之后的句子为:(2 分)2、古诗词填空。 (6 分)(1)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3)古往今来,人们多以爱莲说中的“ , ”来提醒自己洁身自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3、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展示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B: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繁星和春水的主题。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乘冒险号救出了土著黑人“星期五” 。D、 朝花夕拾原题叫“旧事重提” 。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优美的散文珍品。4.根据下列图形的特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三种不同性格特点,各写一句话。 (6 分)() () () 二、现代文阅读( 27 分 )(一) (18分) 难忘那张圆脸七个春夏秋冬,送走过几百个中学生,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只有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那张稚气的圆脸,是我曾经伤害过的。这件事,发生在7年前的9月3日,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堂课。靠前门的课桌后,坐着的是这个圆脸少年。一开始上课,他的两手就抄在袖筒里,平放在桌子上,头枕在上面,并且不时地抬起衣袖去抹那淌出来的鼻涕。他的举止惹恼了我。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第一堂试讲课,内容是茅盾的白杨礼赞 。为了这堂课,我足足准备了3天。更何况,教室后排还坐着那位年长的教务主任,他是在考评我的教学能力。圆脸的表现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对我的轻视。 我的心境被破坏了,努力地不去看那张“可憎”的圆脸,继续讲我的课。可是不行,接连发出的抽吸鼻涕的声音已经把课堂上一半的目光吸引过去了,间或传来低声议论, “啧啧”的嗤笑。教务主任也在盯着我,似乎在看着我怎样对付这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 我暴怒了,对着圆脸大喝一声:“你,站起来!”圆脸慢慢地抬起头,迷茫的眼睛闪了闪,然后低垂下头,缓缓地站起。我有些懊悔了。说他什么呢?总不能说他流鼻涕吧。于是,我指着板书,问:“茅盾的白杨礼赞在开头为什么没去写白杨树,而写的是黄土高原的壮观景象呢?”话一出口,我被自己的机灵陶醉了。这是我刚讲过的问题,我想他应该回答出来,然后让他坐下,告诫他坐端正,注意听讲,也就算解了围。 “我不会。 ”圆脸回答,声音很低,但很干脆。我不相信班级: 姓名: 考号:自己的耳朵。 “你说什么?”圆脸的头垂得更低了:“你刚才讲的我没听明白。 ”我恼怒起来,厉声质问:“那么,你听什么了?”几十双眼睛凝视着我,其中也有教务主任。圆脸没说话,只是深深地垂着头。 “你出去!”话一出口,连我也奇怪自己何以有这个念头。圆脸猛地抬起头,我看到的分明是一双愤怒的眼睛,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淡淡的哀怨。 “你出去!”他终于离开了座位,拉开教室的门,跑了出去。课堂恢复了平静,可静得让人感到压抑。我继续上课。这堂课好长啊!课后,教务主任找到了我。没有评论这堂课上得怎样,只是给我介绍那个被我赶出教室的学生。 “他也是够可怜的了。父母离异,他跟着奶奶生活,现在奶奶病了,他很需要关怀,但从来不把苦告诉同学。他太孤独,他需要理解,尤其是来自教师的理解。 ”说完,教务主任长久地看着我。我的心被刺痛了,也想起了那颗被我刺痛的心。我知道,这第一堂课是彻底失败了。我不配在学生面前自称老师,也不配让学生叫老师。我该怎么办呢?下午,在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折得正正方方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第一次登上讲台,我能理解您做的一切;我也多么希望别人能理解我呵!我的心好苦。被您从课堂赶了出去的学生。 ” 我被震动了。从这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师”这个词的含义。他不只是“教书” ,更重要的是“教人” ,而要“教人” ,首要的是先教自己,教自己去理解学生,这样才可能教好人,教好书。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7年了,但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即使在离开讲台的今天,仍然如此。5、 “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只有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 ”(第一段)(1)句中“有些” 、 “只有”两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分)(2) “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6、有人说,第四段写“我”为这堂课足足准备了3天,再写教务长来听课,似乎与引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无关。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3分)7.第六段所说的“突发事件”指什么?这一“突发事件”在整个故事中起什么作用?(3分)8. 教务主任并没有议论“我”的课, “我”为什么认为“这堂课彻底失败了”? (2分)9. 结尾处说, “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 。你认为他在提醒“我”什么?(3分)10. 你认为故事中的“我”在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办?(3分)(2) 人生有许多不必在乎 (9 分) 人生在世,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比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等。如果这些做人的要求都不在乎,那就枉顶着一个人头,空来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达、潇洒,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宠辱不必在乎。人生是个曲折过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能得人宠幸,也会遭诬受辱,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和事演绎了千千万万,谁能数得清?故达观者宠亦淡然,早就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之说。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名利不是个坏东西,但绝不可能做功名利禄的奴隶,如若那样,就一定活得很不自在,活得很累,甚至不择手段攫取之,还将造成祸害和罪恶。我们如淡泊一点,量力而拼,从容而搏,坦然自若地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实,有也自然,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般来去不觉,那么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 “失败乃成功之母” , “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为失败之母 ”,这都是智者哲人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败之间这种辩证关系,我们便没有多少理由因失败而苦恼沮丧,或因成功而骄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该提醒自己的是:胜不骄,败不馁。人言不必在乎。许多人之所以举手畏触,抬足畏坠,患得患失,诚惶诚恐,一辈子干不成什么大事,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是丧失了自己。他们整天跪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度,尽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要治好这种精神上的“侏儒症” ,就是要挺直脊梁,堂堂做人,自己该做什么,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哪能事事认识一致,处处无怨无艾,人人对你理解?要学会自我调节,化解壁垒,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对那些烦人的小事说一声“不在乎” ,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许多事不必在乎,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知,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楚,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紧张,骄纵时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对任何事也便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人达到了这种境界,精神的天空将晴朗一片,云卷云舒,是多么令人神往! (选自石狮日报 ) 11、作者为什么说人生有许多事“不必在乎”?请用原文回答。 (2 分) 12、请在两段开头各填写一句能概括该段中心的句子。 (2 分) 第段: 第段: 13、第段中画线句中的“精神上的侏儒症 ”指的是什么?(2 分) 14、请你为第段画线的语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 分) 三.古诗文阅读(18 分)(一) 、 (5分) 送人之松江 别董大宋俞桂 唐高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5、 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2分)16、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3分)(二) 、文言文阅读(10 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 )注释: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不暇顾不上。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升平太平。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 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自是数年之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