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也许你一直在和孩子进行暴力沟通 | 99%的父母都没有发现“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要是不好好吃饭,就不让你看电视了。”“你听不听话啊?!这孩子怎么这样啊!”在和孩子的沟通中,也许你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家长们往往不会主动意识到这种说话方式有什么问题,但这些言语其实是带有“暴力”的,常常会引发自己和孩子的痛苦。也许你一直在和孩子进行“暴力沟通”。01 无处不在的暴力沟通意识到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暴力沟通,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父母与孩子沟通时有5种常见的暴力模式,有些较为明显,有些则很隐晦:1. 操纵人们很会利用示弱来引发他人的愧疚感,从而操纵他人,家长对孩子也一样。有时父母会说:“你这么不听话,爸妈的心都伤透了。” 这时父母是把自己置于劣势的,让孩子觉得:是我的行为导致了父母难过,我应该对所有事情负责。通过情感上操纵,父母回避掉了自己的责任,也在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生活。2. 进行比较“人家孩子”这种可怕的生物,可能在每个人的童年中都出现过:“你看看那谁家孩子,你怎么就不行!”Dan Greenberg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人们的影响:“如果真的想让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吧。”?暴力沟通不只是打骂,还有可能是让孩子一直身处于比较之下的自卑中。3. 强制强制是指对于别人的要求暗含着威胁的意味,如果不配合,将可能受到惩罚。这是关系中的强者常用的沟通手段。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便是强者。家长们会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我是你爸/妈,我的职责就是管教你。父母常常希望竖立一个威严的形象,有些家长甚至以“孩子很怕我,我一瞪眼ta就不敢说话了”为荣,因此在言语中总是盛气凌人,把请求以命令的语气发出:“回你自己屋去!现在!”4. 身体暴力儿童虐待(child abuse)是最典型最明显的暴力。人们可能会觉得虐待这个词过于严重,有点被吓到。但是以下的场景可能就普遍得多:因为孩子不听话,父母照着孩子身上就是一巴掌,孩子嚷嚷着“我要告你虐待儿童!”家长可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拍你两下就虐待了?还敢告我了?”家长会解释:“我也不想打你的,但你做的太过分了!” 解释自己是因为在情急之下,没忍住,才打孩子两下。这一切都是暴力的原因,但不能成为理由。5. 冷暴力儿童情感忽视(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即是通常所说的冷暴力,指父母没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例如,工作累了一天,回家根本不想再理睬孩子;生孩子气的时候,不想搭理Ta,晾着Ta给Ta点颜色看看;当孩子道歉的时候,故意拒绝或冷漠对待。这些或有意或无意的忽视都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并不在乎自己,自己的感受是不重要的。一个朋友曾跟我说:“在我的童年回忆中,父母从未在场过。”02 为什么暴力沟通没有效果?首先,当我们运用暴力沟通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也意识不到我们其实不用通过惩罚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就使得它成为了正常和习惯。另外,以上这些暴力沟通模式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严重身心伤害,比如: 退缩、自卑、不愿与人交流; 自我批判、抑郁焦虑情绪增多; 无法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个性和自我被扼杀 影响学业表现、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成为暴力沟通模式的传递者;同时,父母也会因为自己粗暴的态度而产生愧疚,觉得自己不是合格的家长。父母们也许常说:“打在你身上,痛在我心里”、“妈妈每次训完你之后都很后悔的”。但是没有反思的愧疚往往会重蹈覆辙。遇到情绪积攒到临界点时,还是会习惯性地使用暴力沟通。最后,暴力沟通之所以达不到效果,正因为它有时候看起来很“有效”。面对命令的语气、严厉的训斥、甚至体罚, 即便孩子在当下会因恐惧而显得乖巧,接受批评,但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它不能让孩子真正的成长、认同并爱父母,反而会招来敌意和更多的暴力。03 如何正确的和孩子沟通?那么有没有一种交流方式,是完全避免以上所有错误的呢?答案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是Marshall Rosenberg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的准则来进行谈话和倾听,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它包括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1. 观察(Observation)观察意味着单纯地阐述观察到的孩子行为,不掺杂任何评判、观点、指责。想要做到客观的观察是很难的。一方面,人们通常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你这孩子真懒”是典型的评论,而真正的观察是“今天你睡到中午12点还没有起床喔”。尝试用观察取代评论,会减少很多对孩子的隐性伤害。另一方面,在描述事实时,我们习惯性使用模糊的词汇。例如:“你总是不专心听讲”,而真正的观察是“你在上午的数学课上走神了”。总是、每次都、从不这些频率词语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和父母会陷入回忆找反例的竞争中。例如,“你每次都不听我话。” 孩子会拼命反驳:“我上次就听你的报了数学班啊!”学会客观的观察和表述孩子的行为,是沟通的第一步。2. 感受(Feelings)感受容易和想法混为一谈。当人们说“我觉得”时,往往表达的不是情绪感受而是认知层面的想法。例如,想法是:我觉得你不乖。而感受是:你大吵大闹,我感到很焦虑。生活中可以多尝试用“我感到因为”的表达方式与孩子沟通,家长只有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真的找到自己对孩子生气的根源。3. 需要(Needs)在批评、操纵等暴力沟通的时候,话语中隐含了没有被满足的需要。比如,孩子回家太晚,父母生气地训斥:“谁让你跑出去玩儿的!以后放学必须马上回家!” 孩子通常会辩解或者反击。但其实父母的需要是“孩子的安全”,然而这种需要并未被直接说出来,因此孩子感到的只是最外层的愤怒,而不是内含的担心。父母应尝试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这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ta的爱,减少你们之间的矛盾,比如“你这么晚回家,我很生气,因为我很担心你的安全。”4. 请求Request最后一步是提出具体的请求,但不是命令。对孩子提出要求时,我们通常不说希望他们做什么,而说不希望他们做什么,并且非常模糊、抽象。比如“下次还敢不敢了?”或是“你下次不要再这么晚睡了。”家长们可以换一种说法问孩子:“能不能告诉我,晚睡对你有什么好处呢?”正确的方法是提出正面的、明确的请求,并且请求越具体,就越容易实现。以上四点不仅是非暴力沟通的重要原则,也是四个非常具体的、有实际操作性的步骤。它像一种心理学工具,通过一些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这种沟通技巧。不论你是家长还是孩子,想要改善你的亲子关系,不妨从尝试非暴力沟通开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