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学习重点 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导学 1常识填空。 新闻,又叫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 、_ 、_ 、_ 、 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 、_ 、_ 。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 、 _ 、 _ 、 _ 、 _ 、 _ 。 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 、内容 _ 、报道 _ 、语言 _ 。 2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 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 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 民解放军于21 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 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 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3反复朗读这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粗的 字词正音。 区 域()溃 退()锐不可 当()歼灭() 要 塞() 绥靖 () () 阻 遏()管辖()逃窜() 芜 湖() 二、探究案 1快速默读,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 2资料补充 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 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 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3研讨: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 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4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 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 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三、达标检测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 正是汤恩伯到 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 二十三日可以渡 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 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 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用一句话( 不超过 20 字) 概括文段的中心。 2在原文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不料剩下顽固消灭 B、不料余部 顽强歼灭 C、不想剩下顽强打败 D、不巧余部 顽固击退 3第句中加点的“击溃”一词能否改为“击退”,为什么 ? 4第句中加点的“占领”一词与“控制”一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四、方法总结 1.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2. 利用工具书及网络等完成 ( 1)生字关( 2)词义关( 3)朗读关( 4)文本关 五、拓展交流 通过学习这则新闻,让我们了解新闻的相关的知识,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今 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 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 果鲜明真实及时简明准确 2略。 3y ku ru w ji n s i su xi cu n 【合作探究】 1.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 1949 年 4月 20 日夜起至4 月 22 日 22 时地点:西起 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 江, 23 日可全部渡完。 2. 其导语是开头两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 (即渡江区域) 、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 作战情况。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 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 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 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3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 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 也涌起高潮。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 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 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 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 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4第一小题,第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 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第句好。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 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 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达标检测】 1我东路军顺利突破敌军防线,渡过南岸。 2B 3不能。因为“击溃”是打垮、打散的意思,而“击退”是打退的意思,两个词表达的程度不 同。用“击退”不能突出我军的英勇善战,势不可挡。 4不能。因为两词含义不同,“占领”是“取得”这地方,而“控制”不仅有“取得”之意, 而且有“已在我军掌握之中”之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