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班主任论文 - 了解小学生个性特点 , 注重良好个性的培养通用版中小学教育课标中指出: “小学教育活动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什么是个性呢?个性就是人们独特的、 稳定持久的、 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或倾向,是“个体拥有的独特性”、 “最能发挥其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的特性”。个性是一个人情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儿童时期是情感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孩子从小能培养良好个性, 将对他一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将来的生活、 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所有方面都产生积极作用。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小学生个性品质现状个性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而如今,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加上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很容易使他们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个性。 据研究调查,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如下不良个性的表现:1. 依赖依赖性主要表现为对个人自理能力缺乏信心, 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 处事优柔寡断,希望父母或教师帮自己作决定。 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也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依赖个性的主要原因。 家长对子女的过分照顾, 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丧失独立做事、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习惯;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 代替了学生主动、 探究学习的方式, 也容易使小学生养成依赖性强的个性特点。2. 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在看问题时, 以自己为中心, 不考虑别人也会有和自己不一样观点的一种倾向。 如今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等家长们的溺爱、袒护、包办,无限度地满足孩子所有需要,不管需要是否合理都会满足,甚至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都一一代劳。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虽然倾其了所有,可孩子却从小就认为这一切事情都应该理所应当的,这是应该的。长此下去,孩子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好”的自私心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3. 孤僻孤僻主要表现为不合群, 喜欢独来独往, 不愿与其他人一起活动, 不敢与外界多接触。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玩伴的缺失,家长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负,不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离异家庭的出现;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爱的温暖,缺乏安全感; 繁重的课业负担; 相对独立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同学之间的交往缺乏时间空间的保证,所以不会交往, 缺乏热情,过于内向,这些都是造成孩子孤僻个性品质的原因。孤僻的危害是较大的, 长期独处,不与人交往,思想感情得不到及时交流与宣泄,往往会形成多种神经症。4. 嫉妒妒忌是一种打击别人, 抬高自己的心理, 是因他人比自己占优势之后, 试图削弱或排挤对方的一种带有攻击的消极个性心理品质, 俗话说的“红眼病”。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已家喻户晓。人都有嫉妒心理,小学上也不例外。但如果嫉妒心理得不到纠正, 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 嫉妒心理会使人心胸变得狭窄, 人际交往不顺利, 内心痛苦不堪。 造成小学生嫉妒心理的主要原因有,如其他同学的成绩比自己优秀; 老师表扬他人而没表扬自己;自己容貌欠佳, 身材不好不如他人; 家庭贫寒不如家庭富有者等因素而造成的嫉妒心理。二、培养小学生良好个性的方法作为正处于生理、 心理都在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 他们的个性正从不稳定型向稳定型转变, 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而且小学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时期, 也是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作为教育者, 在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 应该采取合适的、恰当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促使个性健康发展, 为以后各方面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 良好环境对个性熏陶。遗传只是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把这种可能性转变成了现实。 后天教育环境对个性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并促进其发展就离不开与其所处的教育环境的优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 可以利用教育环境的建设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品质。比如说针对小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品质,教师可以设置换位思考、 角色扮演情景, 让学生学会移情, 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针对小学生的嫉妒的个性,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宽松的、 公正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学会尊重、 认可其他同学; 针对小学生的孤僻心理, 教师可以设置人际交往情景,让孩子学会交往,增强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针对小学生的依赖个性,教师要相信学生,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作为家长也要给孩子个性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如完整的家庭结构,和睦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等。2. 因材施教对个性培养“因材施教” 是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 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教育的最高价值就是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应努力去探索、 发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发展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 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有利于发扬优点,避免缺点,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3. 家长、教师的示范作用列宁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在个性培养中,家长和教师都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家长的个性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家长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注意言传身教。 教师的个性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 智能发展有影响, 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质形成。 特别在小学生的眼里, 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 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个性的影响力,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塑造个人的优秀个性品质,来教育和感染学生;以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教师要性格开朗,热爱生活,以自己的言行示范引导学生。4. 班集体的教育力量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班集体为小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教育情境,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可控制的良好微观社会环境,可以说班集体是小学生个体进入未来社会的通道。学生的个性只有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才能健康发展,脱离集体的个性将会扭曲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个性健康发展的最佳境界, 是通过不断优化班集体建设, 让小学生在班集体的感染教育中,个性品质得到主动和谐地发展。 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 在班上组织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课外活动,如文体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 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都可以慢慢培养起来。所以,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能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和谐的心理气氛中,通过深厚的班级文化、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每个小学生的个性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总的说来,加强对小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孩子,我们要放眼于孩子的未来,注重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要联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形成合力促进小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共创祖国美好的明天。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