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四脉”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与品质提升 以“世界客都”梅州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刘博,刘超,梁冠铮,摘要:地脉、水脉、人脉、文脉是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固有禀赋,也是城市空间形态与风貌特 征形成的基础。总体城市设计的设计基础是城市的资源要素,通过对要素的梳理与整合实现宏观层面的空 间形态控制与引导。梅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独特的人文、历史、生态资源,资源的敏感性 高于其他城市,其城市空间的设计应立足地域固有特征,尊重四脉要素,通过脉络间的融合互补,以四脉 融合理念下塑造五大格局,统筹近期七大重点平台,打造凸显历史文化名城个性的城市空间格局。 关键词:四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格局,总体城市设计,引言,每个城市的现状都是人脉、地脉、文脉、水脉(以下简称四脉)等各要素历经多年融合 演变而来,这些要素赋予了城市独特的气质。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 采用了“模式化”的发展方式,忽视了城市原本的禀赋,致使“千城一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因 此,如何挖掘并激活城市基本要素,管控并重塑城市的地域风貌和空间特征,是城市规划面 临的重要课题。,传统城市空间控制的手段是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要依据,通过用地指标的限制约束城 市三维空间的发展,但这一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最突出的问题是指标到三维空间的转化过程 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城市空间格局难以实现最初的目标愿景。2016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中提到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方法 之一即是“提高城市设计水平,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 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2017 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发文中提出,“划定城市空间格局,要厘清山 水林田湖与城市的关系,延续历史文脉,展现特色风貌,形成全市域理想空间格局”。因此, 通过城市设计来约束城乡风貌和城市空间格局是规划目前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体城 市设计作为城市尺度的设计方法,重点是通过对总体空间格局的把控,以确定城市风貌特色, 保护自然山水栺局,优化城市形态栺局,明确公共空间体系。,本研究即为通过采用总体城市设计的方法,将城市的多样性要素梳理融合,以实现城市 特色风貌和空间品质的提升。,1 基于四脉特色的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理念,1.1 城市总体设计的基点: 人脉、文脉、地脉、水脉,1.1.1 文脉,文脉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范畴,从狭义上解释为“一种文化的脉络”,指介于各种元素,之间的对话与内在联系,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美国人类学艾尔弗内德克罗 伯和克莱德克拉柯亨把 “文脉”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我国的陈传 康、李蕾蕾等(1996)最早提出“文脉”的概念。指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社会文 化氛围和社会文化脉承,即社会人文脉络。本文所指的文脉主要是梅州的历史和承载的文化, 具体空间载体包括特色街坊、文物古迹、特色民居、产业遗产。,1.1.2 地脉,“地脉”指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在时间上传承及空间上分布的系统, 其代表了区域自然 地理环境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地理背景,即自然地理脉络。 本文所指的地脉主要是指的梅州的地理空间、位置、环境和交通,具体空间载体包括梅州山 脉格局、交通门户、城市格局、自然气候、景观环境。,1.1.3 水脉,原指地表径流对地表产生侵蚀以后所形成的河槽系统。由干流、各级支流及与河流相通 的湖泊、沼泽、水库等组成。本文所指的水脉主要是梅江河为主,涵盖梅江支流、历史水系、 护城河、古井、古泉、暗渠、池、剑英湖等不同类型的水体要素,具体空间载体包括水系格 局、水文系统、水岸天际线。,1.1.4 人脉,根据汉语大辞典,人脉为“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即指由人际关系而形成 的人际脉络,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本文所指 的人脉主要是在梅州活动、生活和交易的群体,具体空间载体包括城市公园、城市商圈、公 共服务点。,1.2 基于四脉的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程序,传统的总体城市设计在编制中多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层级指引方式,以结果为导向, 重点是完成对空间形态、建筑风貌、城市色彩、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公共空间、城市绿 地、城市夜景等城市设计要素的管控。该研究方式具有较强推广性,以完成规划编制的“规 定动作”为主要目的,但往往是设计基础要素与设计控制要素一对一的关系,缺少要素之间 的综合考量。,本研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研究对象,其人文底蕴深厚、资源禀赋优良,城市历史悠 远,城市资源本底的敏感性更强,因此总体城市设计应立足于固有的资源禀赋,重点控制宏 观层面的城市空间和整体格局。以目标为导向,围绕“以四脉为设计基础以构建多 维格局为目标以四脉要素融合为策略方法”的设计程序,将“四脉“要素提取并整合, 以实现特色活力彰显、城市风貌美丽有序、自然山水永续保护、城市人民民心归属的愿景。,图 1: 总体城市设计程序图,2 梅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的目的和基础,2.1 梅州市现状认知,2.1.1 梅州四脉概况,梅州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嘉应三年复名梅州并沿用至今,梅州现 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 500 处,属于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梅州山水资源丰富,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五岭山脉以南,地势北高南低,是典型的山地 城市,中心城区主要河流为贯通城市东西的梅江。梅州是客家人主要的聚居地,是客家民系 最后成型的地方,有“世界客都“美誉,由客家“宗族”文化衍生出的特色民居围龙屋, 是梅州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意向符号。,2.1.2 城市四脉的主要问题,(1)景观风貌混合,城市四脉要素认知,度不高,通过全梅州市域范围内的百度搜索热度,分析,将公众对梅州城市印象的数据整理归,纳,发现大众的印象主要为“山水城乡”四大,类,但中心城区的相关要素搜索度比较低,缺,乏知名度高的景观要素。,(2)特色建筑闲置,新兴产业缺少载体,,城市人脉与文脉融合不足,将传统特色建筑与新型特色产业空间结,合是解决城市产业发展和文脉活化的有效手,图 2: 四脉要素搜索热度图,段,南靖土楼、鉴湖文创园、福州三坊七巷都是成功的案例。梅州的传统建筑与特色产业目 前仍处于分离状态,中心城区的生产服务业主要分布在江北和梅县的老城区,现有业态主 要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虽然客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逐步兴起,但总体 而言创新产业空间较少,产业的可持续性不足。同时,中心城区范围内目前有 100 个不到的 围龙屋,大部分被高层建筑或是民房围合,周边交通不畅,导致围龙屋等客家标志建筑“能 见度”较低,出现了闲置的问题。,(3)绿地空间活力弱,空间品质发展不均衡,城市人脉各要素融合不足 梅州市中心城区形成了以公园绿地、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滨水公园为核心的公共空间 网络,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包括广场)13.6 平方米,但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区主要集中梅江 南侧和程江南侧,其余公共空间活力不理想。而环境品质较高的梅花山公园、芹洋半岛、程 江、黄塘、周溪河的两侧等地都有较多的开敞空间,但人口活力相对较低,主要原因为人脉 要素中的城市绿地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和商业空间三者之间存在分离,大众活动与城市优质 空间不契合。,(4)门户空间品质不高,交通沿线用地混杂,城市地脉与文脉融合不足 中心城区的节点空间都较为空旷,较少有凸显客家文脉特色的主题景观,难以实现形象 展示功能。同时,一些门户周边的用地混杂,依然聚集着部分闲置用地、棚户区和低端商业, 土地价值难以提升。此外,梅州中心城区的几条主要交通干道两厢部分地段用地存在无序问 题,以彬芳大道为例,两侧现状建设用地主要为新建居住、商业、行政办公、商住用地、传 统民居及交通设施用地。由于用地权属不一,容积率、建筑密度管控不一,带来风貌各异。 (5)高层建筑布局分散,山水城空间资源互争,地脉与水脉融合不足,中心城区以梅江盆地为载体,背山面水,以南北向的“梅州历史城区梅江梅州大道 江南新城”为城市空间发展脉络,沿梅江水系发展,“山水城”脉络清晰。但现状高层建 筑较分散,在梅江大道两侧存在高层抢占城市开敞空间和周边低层的空间资源的情况,同时 由于建筑的阻挡,观山视廊和水岸天际线也遭到了一定的影响。,2.2 梅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的基础,2.2.1 梅州的文脉,具体空间载体包括特色街坊、文物古迹、特色民居、产业遗产。,2.2.2 梅州的地脉,具体空间载体包括梅州山脉格局、城市格局、交通门户、自然气候、景观环境。,2.2.3 梅州的水脉,具体空间载体包括水系格局、水岸天际线。,山脉格局 水系格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河道、水库、湖泊,梅江及支流程江、周溪河、黄塘河;小密水库、泮 坑水库、剑英湖、文化公园湖等,水岸天际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岸天际线,包括东山公园-梅州大剧院、程江-东山 公园、嘉应路-程江、梅州大桥-嘉应路,2.2.4 梅州的人脉,具体空间载体包括城市公园、城市商圈、公共服务点。,3 梅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的空间格局,3.1 总体景观风貌格局,3.1.1 坚持四脉融合,明确景观风貌提升重点,通过对四脉要素的整理,梳理出中心城区“山水城乡”要素的具体特征和保护要点:山地 景观环绕中心城区,城区外可形成天然的环城绿带;水体景观由城区东南方向流出,城区段 呈“几”字形,重点提升该段的沿线景观;中心城区城镇建成区主要镶嵌于梅江盆地内,与 四周山体和梅江水系共同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河谷盆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现状重要景观 节点有客家文化景观,包括大量优秀客家传统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整体推进中心城区 周边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未来还可进一步吸引投资主体打造田园综合体,促 进乡村生产发展,提升乡村吸引力。,3.1.2 坚持四脉融合,构建山水城乡景观格局,围绕中心城区河谷盆地空间肌理,将山、水、城、乡作为构建中心城区总体景观风貌格 局不可或缺的四大基本元素,构建“一环一轴九片多节点”的景观风貌结构,形成山水城乡 有机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格局。,图 3:城区风貌分区图 3.1.3 强化特征,完善各风貌区特征管控,根据各风貌区的要素特征和风貌定位,确定各区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考量要素,从建筑 风格、建筑高度、城市肌理、公共空间、公共活动、改造管控六个方面明确不同风貌分区的 管控要求。,3.2 客家特色产业空间格局,3.2.1 促进文脉和人脉融合,培育特色产业空间,逐步对客家古建筑进行空间改造,对内整合保护历史资源,对外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和创 意创业空间。个体围龙屋打造为特色酒店(餐饮和住宿);大型围龙屋改造为客家文化展示 中心(含客家采茶戏等文艺节目);连片围龙屋打造为大型都市商旅项目,融入餐饮、文化、 客家特产。,3.2.2 挖掘文脉特色元素,营造创意产业空间,挖掘利用旧厂房的特色元素和空间特点,推动文化、旅游、办公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最 大化利用,推进客家特色工业遗产更新。槐岗工业遗产(梅县发电厂)搬迁后,通过空间改造, 建设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园。,3.2.3 梳理文脉线性空间脉络,打造客家特色街坊,改善部分街巷环境,吸引产业进驻,营造活力线性空间。依托中山路、凌风路,梅江路, 梅水路、芹洋路、宪梓大道、大新路、新贵街等,结合街区小品,融入客家文化,赋予街区 特色主题,打造活力街坊。,图 4:客家特色产业空间格局图 3.3 城市活力公共空间格局,3.3.1 提炼人脉聚集区域,构建梅州活力圈,图 5:城市活力公共空间格局规划图,图 6:地脉+水脉+人脉:塑造城市活力空间格局模式图 通过特色街道空间串联七大城市公共空间,形成梅州活力圈。优先推动文化公园周边“微 改造”,改善建筑和街道风貌,成为展现历史城区景观风貌的窗口。强化公园入口与商业街 轴线相呼应,营造小尺度街巷空间。增加公园周边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商务休闲、特 产展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