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速速收藏! 桃花源记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一般词语: 1.缘:沿着,顺着。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3.数:几。4.芳:香花。5.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英,花。6.缤纷:繁多样子。7.复:再。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 切的样子。9.才:仅。10.平旷:平坦开阔。11.俨然:整齐的样子。12.属:类。13.阡陌:田 间小路。14.悉、咸:全,都。15.黄发:指老人。16.垂髫:指小孩。17.怡然:形容喜悦。18. 乃:竟然。19.具:详细。20.问讯:打听消息。21.云:说。22.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 惊奇。23.延:邀请。24.语(y):告诉。25.扶:沿,顺着。26.向:从前,旧的。27.及: 到。28.诣:到。29.遣:派。30.欣然:高兴的样子。31.规:计划。32.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 志: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 为:(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 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 sh)房舍。(屋舍俨然) 作: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 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 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1.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 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 做铺垫。 “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 极狭,才通人。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 争频繁,民不聊生。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 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 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7.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 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 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8.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9.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2,3,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 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小石潭记 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 唐代(朝代), 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文选自柳河东 集 ,体裁是游记 。 字音字形: 坻(ch) 坻(d) 屿(y) 嵁(kn) 佁(y)然 翕(x)忽 如鸣珮(pi)环 篁 (hung)竹 清冽(li) 蒙络摇缀(zhu) 参(cn)差(c) 披拂(f) 犬牙差(c)互 悄 (qio)怆(chung)幽邃(su) 重点字词见: 出现 可: 大约 4.佁然不动 佁然: 呆呆的样子 5.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 居 清:凄清 居:停留 6.隶而从者 隶:跟从、跟随、跟着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向西 8.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9.日光下澈 下:往下 10.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1.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1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 牙子 13.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寒:使感到凄凉、使 感到寒冷 15.记之而去 去:离开 一词多译: 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 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 动词,明灭可见。 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 楚。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课文结构: 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 (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小溪源流(溪 身岸势)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语段赏析: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按游览的顺序,抓住幽静的特点。 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 情。 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 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上句: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下,句 : 。 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 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 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一)课文字词详解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北冥: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鲲 (kn):大鱼名。鹏:本为古“凤”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垂:悬挂。海运:海水运动。徙:迁移。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书名。一说人名。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击: 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 抟(tun):盘旋飞翔。扶摇:旋风。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苍苍:深蓝色。极:尽。邪:同“耶”, 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二)重点句子翻译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 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三)课文分析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 富。,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_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 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 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 能激发人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