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存量背景下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复兴策略研究,*,李瑶,臧鑫宇,陈天,摘要:存量背景下,城市旧城中心区面临功能再生,活力重塑等问题。“夜间经济”概念自 20世纪 90年 代提出以来,为解决城市内城衰退提供了时空层面的策略与手段。本文分析了经济活力、消费习惯、文化 繁荣等影响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的社会性一般因素,以及城市规划领域中的核心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夜间 安全、空间微气候、指示系统等基本要求,以及交通系统、功能布局、空间活力营造等方面对于旧城中心 区夜间活力的更深度影响,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复兴策略,探索了动态性空间设 计与全时性活力塑造的方法,为国内外城市存量背景下旧城中心区的活力再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存量更新,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复兴策略,1 存量背景下的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困境,我国城市目前正处于由粗放向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变的过渡阶段,多数城市已经完成了大 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由于前期粗放开发,造成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导致城市旧城中心区活 力严重衰退,尤其是很多城市中心区夜间活力更加不足。以天津、济南市为代表的大部分北 方城市为例,均缺乏夜间相关产业配套及空间设计,城市夜间公共空间与街道的夜间人群活 动严重不足。 自 2004年首次提出存量规划概念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更多着眼于存量地区的 更新改造,也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为城市旧城区的提质增效提出了不同层面的策略与 方法。目前城市旧城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在市场驱动与城乡二元开发的背景下,老旧城区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供给严重不足,呈现碎片化分布,同时公共活动空间在见缝插针的建设中 也很难保质增量,一定程度上面临老城肌理破坏,文脉传承受阻等一系列问题。提高老旧城 区的生活品质与人居环境来弥补城市末端服务的缺失,重唤旧城中心活力是如今城市发展面 临的重大挑战,城市夜间活力的塑造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众多城市旧城中心区力求明晰发展定位,完成区域转型,同时引入新的活 力因子,例如通过特色街区的开发、特色文化的推广以及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等方式,激发 区域的建设活动与活力,但此类空间活化策略多着眼于微观尺度空间维度,对于时间维度的 活力塑造考虑较少。夜间经济概念起源于早期英国,同样是解决当时存在的老城衰退问题的 策略与手段。存量背景下城市旧城中心区夜间经济的兴起对于重唤城市旧城活力十分必要, 夜间经济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经济收益,提供就业,改善当前城市生活有量无质的现状,同时 对于重塑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延续城市文脉具有重大意义。但除此之外,夜 间经济的兴起同样面临城市夜间同质化、犯罪倾向与声光污染等现实问题,急需从城市规划 与设计角度进行考量与改善。由此可见,规划对于夜间经济的考虑是一种对城市旧城中心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366),基于物理环境模拟的中高密度绿色住区规划原理与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8357)城市中心区空间环境适灾韧性评价及提升方法研究;,住建部 2017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7-k2-012)寒冷地区高密度街区微气候适应性与被动式节能设计方法研究;,力复兴实现响应式关注的延时性规划手段,使城市存量地区重唤活力的新型时空组织方式, 是当前存量背景下重塑城市旧城中心区活力的新路径。,2 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影响因素,旧城是城市的灵魂所在,且首先面临活力衰退问题,因此旧城中心区是研究城市夜间活 力的重点区域。目前,虽然部分城市已经将夜晚景观规划列为专项规划之一,但大部分城市 建设尚未对夜间活力进行系统的研究与重点塑造。目前存在大量已有的城市活力定性定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主要观点与衡量要素(表 1),但通常对于夜间活力的研究较少。,表 1:城市活力研究典型代表及其观点,主要观点,代表人物 凯文林奇 伊恩本特利 杨盖尔,相关著作 优质城市形态 建筑环境共鸣设计 交往与空间,衡量要素 延续性;安全性;和谐型;稳定性 功能多样,活力作为空间质量首要指标,场所与人性空间认知城市活力 活力是城市系统的组成部分,整合、汇聚、开放程度,打造城市:城市化、 活力与城市设计,城市肌理、尺度、街道联系、 渗透性、功能混合,蒙哥马利,可达性、功能混合度、 交叉路口密度,Ewing R,交通与建筑环境,(内容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结合以上城市活力因子研究成果与城市活力在夜间的特殊性,总结出影响城市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一般因素、基础要求和活力需求,关系如下所示(图 1)。,图 1: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影响因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1 一般因素,西方国家当代经济发展具有逐步消费深夜化的特点,我国虽然尚不明显,但也出现此类 趋势。城市夜间时段的活力程度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根本上是由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地域气候、文化繁荣程度、城市个性、消费习惯与生活品质等因素所决定。,夜间活动是日间工作生活时间尺度上的延续,其必然与消费人群的多少及其消费能力密,切相关,夜间经济活力的提升与城市经济水平又是二元联动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城市夜 间活力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比,同时夜间经济活力的提升也将促进城市经济发 展,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其次,人群夜间活动受到气候影响较日间明显,部分气候特殊 区域存在严寒、降雨等不适宜的夜间活动环境,也将一定程度的影响居民外出意愿。另外, 我国自古以来并不缺乏夜间节事等文化类活动,例如灯会、赏月等夜间户外交往与群体活动 习俗古来有之,部分传统习俗也延续至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夜间生活。此外,城市的夜间 活力也与城市人群消费习惯有关,夜间消费的时间延续性虽较日间活动短,消费规模也较日 间小,但夜间消费意向与消费冲动则较日间强烈,且更趋向于就近消费。所以了解一个城市 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习俗及消费水平是探讨影响其夜间活力的首要前提。影响旧城中心夜 间活力的一般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居民生活习惯、城市个性等,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此不 一一赘述。,2.2 城市规划领域中的核心影响因素,2.2.1 基本因素,解决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问题,首先应满足一系列基本要求。首先由于监视系统、夜间 照明及安全监管在夜间发挥的作用较弱,夜间活动面临较日间更大的安全风险,而安全是保 证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我们应当关注由于南北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夜间户外活动空间 微气候适宜性问题,我国部分北方地区夜间严寒,南方地区高温、降雨等室外活动的负面影 响因子,需要在空间设计中进行着重考虑,形成舒适宜人的室外活动微气候;另外,由于夜 间视线较差,需要较日间更加明确的空间与街道指示系统,为夜间活动人群明确路径与目的 地指向,应当完善城市指示系统的全时性设计,保证其日间与夜间的综合利用与连续性使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夜间活动人群提供便利。在完善此类城市建设或旧城更新中强化夜间 活力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方可进一步通过具体设计实现旧城夜间活力复兴。 2.2.2 交通通达性,旧城中心区自身即存在交通系统混乱,交通环境欠佳等问题,不仅不能保证基本的交通 需求,更难以促进城市活力营造。相比于西方的消费深夜化,我国的城市夜间人群活动时长 更短,高峰时段较早,就近出行趋势明显,难以形成商业活动的集聚效应,此类问题在旧城 中心区尤为突出。公共交通站点布置与线路运营欠合理与交通系统在时间尺度上的非延续性 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夜间时段公共交通的缺失导致城市居民长时间夜间活动 成本增加,压缩了城市消费人群夜间活动时间,加剧了旧城中心区的人气不足问题。其次, 步行是夜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活动过程中,人群对于步行的可接受距离远高于日间 步行可接受距离,步行街等商业娱乐场所是夜间活力的重要发生地,因此,宜人的夜间步行 环境与友好的夜间步行体验将是影响区域夜间活力的重要因素。,2.2.3 城市功能布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指出城市功能可分为两类,即首要功能与次要功 能,首要功能是吸引城市不同人群到达一定区域并提供服务的各种设施,用于满足城市居民 主要需求;次要功能是为了回应首要功能而发展起来的其他功能,满足城市居民偶发需求。 旧城中心区功能混杂,集中了零售、餐饮、行政等多种活动,但由于首要功能较为单一,公 共服务设施配套严重不足,人口流动性强,现状功能定位与产业较为低端,这将影响城市夜 间活力的塑造,进而限制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引入新的首要功能,老旧城区功能更新,促 进功能协同互补,平衡居住比例是重塑旧城中心区的重要影响要素。,2.2.4 外部空间活力,由于粗放的城市建设与更新,旧城区开发强度也逐步增强,出现了公共空间让位于经济 利益的开发模式,目前城市旧城区普遍面临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不足,城市历史肌理破坏, 旧城中心区空间活力衰颓等问题。,外部空间在夜晚时段的活力是对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最直接的影响因子,其主要包括室 外公共空间、开敞绿地、街道等。其对旧城中心区活力塑造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城市旧城中心区活力需要不同人群的普遍参与,因此需要创造不同的空间类型与使用 功能,从空间功能与结构角度响应包容性城市的塑造;此外,需要在存量更新的背景下考虑 废弃空间、灰色空间的再利用,同时实现空间与交通系统的统筹设计,增强人群可参与性、 互动性空间设计,让人群得以便利通达并驻留活动。,3 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提升策略,针对影响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的一般性要素,应该自上而下的迁入活化夜间经济的主 体功能,建立以文化传播与商业活动为主体的夜间活动形式,商业性与公益性相结合,逐 步塑造独特的城市夜间文化,培养夜间消费习惯等。同时,注重加强老旧城区夜间基础照 明与景观照明的有机结合,完善包括日间标识系统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夜间再利用。,此外,从旧城中心区功能定位与空间角度出发,针对旧城中心区活力提升,提出夜间 活力提升的基本要求,以及交通系统完善、主体功能更新、共享活力空间塑造三个方面的 夜间活力深度影响策略。力求通过重塑空间定位与空间优化形成城市旧城中心区夜间活力 的再造,达到旧城中心区夜间经济的良性发展与文化繁荣。,3.1 夜间活力提升基本要求,夜间是犯罪活动的高发时段,因此夜间活动相较于日间活动更需加强安全性的管理,在 此前提下,应积极创造更适宜的夜间活动空间环境,增加夜间活动安全性与适宜性,这些是 进行夜间活力提升的首要前提。除了在基础设施加强照明与安全指示标识以外,可以在街道 底层商业引进增加全时性营业的服务经营类功能,以增加对街道的监视,进而增加街道的安 全性。,另外,街道是体现城市活力的重要公共空间,为实现街道夜间活力的提升,应考虑改善,夜间气候非适宜性问题,部分地区降雨、夜间严寒等气候特征并不适宜人群夜间室外活动, 设计应结合国内不同的气候分区,通过空间设计及植被等要素进行微气候调节,例如形成便 捷、舒适的交通暖环境,以及利用植被设置集中式绿化种植区域,应对夜间低温干燥气候, 架设雨棚、恒温系统保持人群活动连续性,建立适宜人群活动的空间微气候。例如美国明尼 阿波利斯市中心更新设计形成空中步行体系,从地下、地面、空中三个层次进行立体步道建 设,强调空间整体性、夜间活动安全性与便利性,并与公共活力空间与综合性建筑体进行有 机结合(图 2),成为市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大量城市公共活动聚集,同时活化了城市夜间 活力。此外,可以创造与外界便捷联系并且可视线沟通的半户外空间,保证人群活动体感适 宜的前提下,渗透街区活力,并充分调查使用者夜间空间使用需求,增加座椅、音乐喷泉等 夜间景观设施、康体设施等,塑造人性尺度的夜间活动空间。,图 2: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空中步行体系,(图片来源:http:/www.ci.minneapolis.mn.us/),3.2 完善公共交通时空合理性,改善夜间步行环境,对于旧城中心区而言,公共交通系统的梳理可以盘活城市发展活力路径,存量背景下, 旧城中心区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利用现有的旧城中心区的废弃地、工厂地等 灰色地带,建设新的轨道线,公交线以及站点,完善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