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藏历史城镇形态研究及动因分析,以萨迦为例,阮渝楠,张筱芳,摘要: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体系的背景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而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部、“一 带一路”政策的关键地位,城镇建设更是区域协调发展方针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如何更好更快地进行城镇 化建设,以及对历史城镇的形态特征、空间形成的动因分析,是本次课题中主要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 萨迦城镇历史形成的梳理,研究其空间特征,发掘内在规律形成的原因。认为自然环境条件、宗教文化发 展、政局的稳定性等因素是其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此次研究,因数据和资料的缺乏,主要采用定性而非 定量的分析方法,比如:一般理论应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现场调查研究法等,梳理萨迦历史文脉、探 寻发展内因,并进一步为西藏其他历史城镇提供参考。,关键词:西藏,萨迦,小城镇,历史保护,1 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图1.1),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的同时,更要坚定文化自 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努力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历史文化悠久,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南亚大通道上 的关键节点,可由于其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地理环境的约束,城镇数量少、规模小、间隔远、 密度低、布局分散,城镇化建设十分缓慢(图1.2),城市化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比较落后(图 1.3),全区中存在大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与富有情感的特色民族传统,城镇化建设和转型 的过程中更是担负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重任。,图1.1 全国城镇化水平趋势图,图1.2 西藏自治区城镇化水平趋势,图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化水平,而本次研究的对象萨迦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中部,雅鲁藏布江南岸。其 政府驻地萨迦镇奔波山下的萨迦寺更是闻名中外,诞生了以红、白、灰三色为特征的花教 萨迦派,亘古至今一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孕育藏族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地上地 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遗存。,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宗教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萨迦镇的非农人口不足5%,城 乡建设用地资源紧缺。在这样多重背景下,如何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以及在种种制约条件下 建设乡镇、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分解与分析萨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特征,以及各个阶段的发展动因,探究其中两者 之间的联系,对一系列的影响因子进行实事求是地剖析和分类,完成以时间发展为基础的竖 向对比。通过合适的研究方法对西藏典型的历史城镇萨迦的空间形态特征和发展规律进 行梳理,为西藏地区其他的城镇规划设计提供具有一定帮助的研究和基础。 萨迦寺作为闻名遐迩的萨迦派建筑以及遗址,除了对藏民族历史产生的深厚影响外,更 是象征了自古至今我国各民族相互融合、祖国统一的紧密联系。本文一方面从不同时期出发, 探寻了萨迦发展的内在原因和阻力,为萨迦新时代的建设提供思路和途径;另一方面作为拥 有传统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以其显著的特性为研究范例,争取做到对当代西藏城镇规划设 计中提供一个案例启示。,1.3 研究内容,对现今的城镇化建设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为后续课题打下基础。再将萨迦的发展历史 时期分为四个阶段。一方面进行历史阶段的概括描述分析,另一方面剖析发展的动因。将萨 迦派、萨迦寺与萨迦镇城镇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出来。最后通过总结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与变化,为萨迦城镇的后续建设提供启示建议。,2 各阶段萨迦的形态特征及发展动因,2.1 概述,萨迦的“萨”,藏语意为“土”,“迦”藏语意为“灰白色”,“萨迦”即为灰白土之 意。以本波山腰有一片灰白色的岩石,风化如土装而得名。公元1073年,昆官却杰布在本 波山创建古绒颇章,因其右侧的灰白色山岩,而始称萨迦寺。后来这一带亦逐称萨迦(图2.1)。,图2.1 本波山下、仲曲河岸的萨迦北 而在城镇的演化过程中,影响人居发展的既有自然、人、社会、居住和支撑网络等内因, 也有政治、文化、科技和经济等外因,多种因素相互制约、影响,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域和 特定层次下创造不同的人居环境,从而创造整个人居史。萨迦的城镇演化过程中也正是在这 两种内外因素“耦合”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极具自我特色的空间形态,成为藏民族文化历 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萨迦的发展动因,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缘起(公元8世纪初叶至1073年)。吐蕃时期萨迦寺建立; 兴盛(1073年至13世纪末)。与元王朝紧密联系,萨迦王朝建立,结束势力割据局面, 统一西藏;,衰落沉寂(14世纪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元王朝灭亡,萨迦派失去靠山,又因 内部争斗,被其他政权取代;,苏醒再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2 第一阶段缘起(公元 8 世纪初叶至 1073 年),2.2.1 昆氏家族背景和萨迦的历史来由,萨迦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土观宗派源流记载,其创始人昆官却杰布所世系的昆 氏家族发迹于公元8世纪初叶,有来自天神种族之说。地理位置上隶属于松赞干布统治的吐 蕃全境中五茹之一的茹拉,为其“八东岱”之一的仲巴拉孜东岱,时有兵力达36万之多,是 吐蕃时期重要的政治、军事基地,在当地出土的吐蕃墓葬中可见。,公元842年,朗达玛继任赞普,施行灭法毁佛之策,被刺身亡。吐蕃社会内部矛盾日趋 激化,爆发起义,吐蕃王朝分崩离析,西藏陷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昆氏家族也分裂成两 支,其中一支传至昆官却杰布之父释迦洛追时迁徙至萨迦。,昆官却杰布自小信仰旧密教,与兄在萨迦以南的巴钦颇章学习宁玛教法和一些显教, 但随着后弘期社会封建制度的不断加强,前弘期所传的各种经典和仪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此,昆官却杰布随诸位新涌现的大师修行,尤其是卓弥释 迦意希的“道果法”。一日举目北望,唯见仲曲河北面峰峦起伏,本波山形似大象敞卧之势, 呈祥瑞之兆。公元1073年,在本波山创建寺宇始称古绒寺,后因地处土色呈灰白色,渐 渐称为萨迦寺,也做了教派的名称(图2.2)。,图2.2 1942年萨迦北寺旧照,2.2.2 萨迦初建时的形态及动因,吐蕃王朝时,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建设水平得以提升,既存在 大环境下相同的城建特点,但由于西藏面积辽阔,也有不同地区的当地特色。随着吐蕃王朝 的分裂,混乱不堪的政局一直持续了300多年,西藏的城镇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出现严重 衰落。而各自为政、不断的混战局面也大力推动了防御性的碉堡式建筑和寺庙建筑的兴起。,在此历史背景下,昆氏家族昆官却杰布建立的萨迦北寺沿河层修建,连绵逶迤,殿塔 林立,僧舍密布,鳞次栉比(图2.3)。其建立不仅因传说中记载那样而选址本波山下、仲 曲河北岸,更与当时为抵御敌人、保护自我教派发展密不可分,也为后续萨迦的城镇发展奠 定基础。,图2.3 萨迦北寺乌策大殿底层平面图,由此可见,最初萨迦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因宗教而兴;寺庙是宗教存在以及传播的重要载体。萨迦北寺的建立,萨迦派的形成, 逐渐吸引并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再加上功能的完善,形成了佛学院、僧舍居住区、为僧侣提 供生活服务的商业区域等。,背山面水的自然条件;在选址上,满足了主要以防御为主的特性。由于吐蕃王朝的崩 溃,拥戴不同王子的贵族大臣们互相战争,势不两立。与此同时,各地农奴利用贵族集团的 火并,把奴隶主逐杀的四散逃奔。为保全自身,曲折的道路,层层的设防,是必不可少的建 城手法,其中古格王朝的故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图2.4)。因此,萨迦城镇在此时期的 形成必须保证最起码的堡垒功能,既可满足基本的宗教生活需求,也必须拥有易守难攻的抵 御能力(图2.5)。,图2.4 西藏扎达古格遗址总平面示意图,图2.5 背山面水的萨迦北,2.3 第二阶段兴盛(1073 年至 13 世纪末),2.3.1 萨迦派的兴盛梗概,在萨迦北寺建立后,昆官却杰布广收弟子,传教布道,创立了萨迦派。大力弘扬“道 果法”,誉称其师卓弥释迦意希为创始人。而真正促使萨迦派兴旺的人则是昆官却杰布 之子贡噶宁波,继承要诀的同时研习显密要法,丰富和发展了萨迦派的教法体系。在他主持 寺庙期间,大宏佛法,弟子众多,使萨迦派名声始著于世,尊称他为萨迦教派五祖中之第一 祖。,此外,萨迦第四祖萨班贡噶坚赞在“五明学”上深有造诣,被誉为“班智达”。(图 2.6)著有三律仪论、正理藏论、萨迦格言等。并且在其主持期间,创建细脱 拉章等辉煌建筑,萨迦派逐渐成为左右西藏地区局势的一支重要力量,更为与元朝建立联系,奠定了一定基础。公元1238-1239年,萨班与成吉思汗之孙阔端在凉州会见,建立施供关系, 并且致书西藏各地僧俗首领,劝说归顺元。这也是西藏宗教界领袖人物和蒙古王室成员建立 直接联系的一个开端。,图2.6 萨迦班智达像,八思巴,意为圣人,即萨迦第五祖,自幼博学多思,并且一直坚持西藏同中原保持统一 的政策。1260年,忽必烈当了蒙古大汗,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1265年,八思巴创建“蒙 古新字”,即八思巴文(图2.7)。在1268年,为弘扬萨迦派,命令本钦始建萨迦南寺。于 1275年首创萨迦政权,百余年中,以政教合一治理藏土。,至此,由于萨班和八思巴与元朝缔结施供因缘,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沟通了汉、藏、 蒙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使西藏结束了长达400余年的分裂割据状态, 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成为历史性的开端。,图2.7 国师之印引文,2.3.2 萨迦兴盛时的形态及动因,自元代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后,便结束了各地方势力之间不断地纠纷和开战,中央官 员来藏清查户口,划分十三万户,并且以萨迦为政权之首,以宗教和家族来统领西藏。萨迦 王朝由此登上西藏历史的舞台,不断扩建萨迦北寺,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并且,,几代本钦励精图治,融合中原文化,在仲曲河南岸的开阔地带建萨迦南寺,并在青海、甘肃、 四川、尼泊尔、不丹等地均设分寺,僧侣众多,寺内所珍藏壁画、经书、建筑、雕塑等文物 巨丰,历史文化影响深远,有“第二敦煌”之称(图2.8)。,(a)贝叶经,(b)慧海经山,(c)坛城壁画,图2.8 萨迦南寺珍藏的经书墙贝叶经和壁画,萨迦南寺,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建筑集汉、印、藏建筑风格之精华,独树一帜, 整体布局结构相似于佛教密宗的“坛城”。以坐西向东的康萨钦莫为中心,周围筑有拉康拉 章、僧舍、伙房、办公用房(平措林)等附属建筑。寺庙外围筑二墙一壕,墙系厚重坚实。 内墙上有垛口、马面、四角均设角楼。外墙平面呈亚字型,象征坛城。之外再绕以城壕。城 门通道弯折,寺院如一座防御性很好的城堡,这也与当时长期地方割据,各势力拥兵自守, 刚由中央政权管理有关,萨迦派仍需保持戒心(图2.9)。,图2.9 萨迦南寺平面图,而其中萨迦之所以能不断扩张城镇、修建寺庙的原因,大致如下: 宗教繁盛,名震藏土;自萨迦五祖以来,对旧密法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吸收中外的新,教义,学有所成,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祖国统一,归顺元朝;元朝的建立,萨迦派领袖与蒙古王室结好,在藏设置行政机构, 封八思巴为国师,掌管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萨迦政权以政教合一管理西藏百余年,结 束了自吐蕃分裂以来长期各势力混战纠纷、农奴起义的动荡局面。,仲曲河南岸平坦的地理条件;随着萨迦派与元朝合作共赢并逐渐壮大的事态来看,仅 考虑防御功能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城镇建设。萨迦的城镇发展也逐渐从以防御为主的山地 逐渐蔓延到更适宜建设大规模宗教建筑及其民居的平坦土地上。,城市布局特点为:南寺逐渐成为宗教活动的中心,原来的北寺作为教主法王的宫室及处 理政务场所,为世俗官员的集聚之所,居民散布在河谷两岸的底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2.4 第三阶段衰落沉寂(14 世纪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4.1 萨迦派起伏的历史,可以说,萨迦的兴盛与元王朝息息相关。元朝时期,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萨迦派在 吐蕃地区进行治理,结束分裂。可在萨迦法位传至贡噶洛追坚赞时期,上一任本钦之14子互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