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 (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4 分) (1)( 4 分)黄昏时分,疏疏落落的细雨打湿了空挂着的秋千,一“湿”字将暮春、黄昏、细雨连在一起,(2 分) 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或氛围),表现出词人感伤、凄清的心境。(2 分) (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4 分) (2)这首词描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1 分)并通过对暮春风光(例“江梅已过柳 生绵”)和闺室景物(例“玉炉沉水袅残烟”)的描绘,(1 分)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惜春的情 感写得活灵活现,(2 分)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译文 清明时节,春光满地,熏风洋洋。玉炉中的残烟依旧飘送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外的燕子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在玩斗草游戏。江边的梅子已落了,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 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注释 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 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荆楚岁时记:“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 日。 ” 玉炉:香炉之美称。 沉水:沉香。 花钿( di n):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首饰。 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柳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两手握绳,使前 后摆动。技高胆大者可腾空而起,并可双人并戏。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 倒读为秋千。详见事物纪原卷八。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寒 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 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 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 分) (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 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 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 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 分)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2 分)表达了诗人在朝廷 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2 分) 译文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注释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 (l )姿态之“巧”: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l 分):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1 分);“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 致( 2 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2)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1: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 (l 分)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3 分) 译文 片片花瓣像蝶翅般轻盈,殷红点点,娇小可爱。如果说上天不爱花,为何把它们设计得这么巧妙? 早上看见树上花儿朵朵,傍晚却剩下不多。如果说上天爱花,为何又用风雨摧残它们? 注释 蝶衣轻,花瓣象蝴蝶翅膀那样轻盈。猩红,象猩猩血一样鲜红。了,尽。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忿:不满,恼怒。 (1)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 分) (1)开头两句描写了月明星稀,天快要亮了,一个思妇辗转难眠的场面。她因为丈夫远离,孤枕难眠,思念一夜, 只好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挨。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末两句蕴含的思想感情。(4 分) (2)主人公因思念难眠,起床披衣,看远游之人是否来到,依然是失望,却听到了喜鹊的叫声,所以恼怒喜鹊空 传喜讯,没有应验,表达了闺中思妇无限思念和深深的失望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 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1)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4 分) (1)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2 分),而且还杂用了诸如“快活”“胡来”等口语词汇,很适合民间传唱(2 分)。 (2)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 分) (2)这首小令看似否定了屈原,表达了寄情山水的消极低沉的情绪(2分),而实际上,确是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个 饱经宦海浮沉、洞察世事春秋而又无处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的读书人的无可奈何而又悲愤怨恨的心情(2 分)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莫,莫非。? 1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 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 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回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 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 2请简要赏析“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句。 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最后一句作者描写黄昏时分天空飘洒的潇潇暮雨来表达春归之后内心的孤寂与凄冷, 含蓄蕴藉,韵味悠远。 3 经汾阳旧宅赵嘏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注】汾阳旧宅:郭子仪的旧居,在长安亲仁里。郭子仪是唐代名将,为平定安史乱、重建唐政权立下赫赫战功, 因功封汾阳王。马伏波:东汉名将马援。马援助光武帝创建东汉王朝。歌舞地:指郭子仪所建歌舞楼。 1诗中引用马援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用马援的功绩与郭子仪的功绩作类比,突出郭子仪的功劳之大,为下文作铺垫。 2简要分析“古槐疏冷夕阳多”所表达的情感。 “疏冷”“夕阳”写出了昔日繁华的歌舞池如今的冷落,含蓄地讽刺了朝廷对功臣的冷落, 点绛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张元干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 【注】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干已去官多年。张元干,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 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1.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的妙处。 以“故人何处”设问,以“一夜溪亭雨”形象作答,含蓄不尽,意味深长(或耐人寻味)。寓情于景,词人在溪 光亭一夜未眠而听大雨之声,间接回答了因不知故人何在而产生的深深的惆怅、忧虑与思念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扬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注】季重:三国时吴质的字,曾感伤死于瘟疫的好朋友。子山:南北朝庾信的字,曾出使西魏,作哀江南赋 抒发亡国之痛。劫灰: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 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1诗歌的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的手法。颔联描写了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实际上是通过对环境死寂 状态的描写,侧面呈现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诗句并用水鸟的“飞还住”和杨花的“去却来”表 现诗人的悲怨忧虑。 2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主旨。 诗歌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透 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 4 【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 的罪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首联是引子,触景生情;颔联主要表达一种情绪,创造出浓郁的悲怆气氛。颈联直 切主题,镂刻入骨,鲜明而深沉。尾联写所思所悟,言有尽而味无穷。 蟹徐子熙 瀚海潮声万泒浑,鱼虾随势尽惊奔。雄戈老甲瞠双眼,独立寒秋捍禹门。 【注】泒( g):水。禹门:龙门。 1. 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徐诗中的螃蟹是不随波逐流,镇定自若,坚毅雄壮的老英雄形象。“他”身披铁甲,圆睁双目,在寒秋的惊涛骇浪之 中屹立不倒,独自捍卫龙门。 2. 徐子熙的蟹采用了哪些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托物言志(象征),借吟咏螃蟹来表达对老当益壮、正气凛然的“中流砥柱”们的赞美。反衬(对比),用随波 逐流、惊慌奔逃的鱼虾与老蟹做对比,反衬出老蟹的镇定自若,凛然无畏。(手法给1 分,分析给2 分;答拟人、烘 托等其他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关山月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星旗:星名。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云阵:军队。 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思念家乡亲人。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 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虚实结合。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 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 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 隐居地高冠谷而作。 1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用典和借代(分析略),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月杜甫 5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注】该诗写于安史之乱中,此时诗人身陷贼中,与家人远隔。国西营:长安西部的兵营,是抗击安史叛军的军 队。 1诗歌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首联描绘了一幅清朗静谧的秋夜图。秋天将至,气候渐凉,皓月当空,月影清朗。(2 分)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 又营造了空寂清冷的氛围,为下文的望月生情、借月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3 分)(共5 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请作简要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