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明语文专题活动 第 1 页 共 5 页 三年级二班清明语文专题活动 导语:同学们我们即将迎来清明节,让我们来进行有关清明节的课外专题活动吧。 【清明节介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 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 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 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 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 古已有之。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 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 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是传 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课文回顾】默写杜牧的清明并完成赏析。 _,。 借问酒家何处有?_。 1. 这首诗第一句描写了_时节的天气情况, 第二句中的“行人”指的是 _, 2.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插 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3.欲断魂:形容,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 闷不乐。前两句诗句是说,清明时候,;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 行人。 4.借问:是的意思。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 的名称。 清明语文专题活动 第 2 页 共 5 页 6.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的环境,是“起”;第二句 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 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是;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 在“合”。 7.本诗作者是,字牧之, 唐京兆万年 (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 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这 首诗抒发了诗人_ 。 【知识积累】上网收集几句杜牧写的诗句,自己读一读,写一写。 1. 2. 3. 【课外阅读材料一】 清明呈馆中诸公 明代: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创作背景 诗人高启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 年)在南京与宋濂等人编修元史始成, 其正值清明时节,诗人与翰林同官唱和玩乐,写下了这首诗。 译文 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蜿蜒而去; 杏仁麦粥的香气溢散, 家 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节逢 清明,更令游子无不把家乡深深的怀念。你看那卞壶祠旁边春草迷乱, 莫愁女的 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幸亏还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1. 这首诗与杜牧清明一诗相比,本诗所描写的清明景物有何不同? 高诗开篇描写了一幅的清明图景,但杜诗开篇描写一幅的 清明图景。 两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特征均不同,渲染的氛围也不相同, 所 蕴含的情感也截然不同。 2. 这首诗脉络明接暗转,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 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分析: 第一联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象,作者身处其中, 感到。 第二联以“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回归清明的主题,不言己情而言众情,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在清明时节的和的感情 第三联运用卞侯和莫愁的典故,即使忠如卞侯,美如莫愁,也只留一堆芳草,供 人凭吊,陡然生发“人生如朝露”的慨叹,作者心情此时是。 第四联“待诏”“酒醉京华”,作者心情此时又是。 清明语文专题活动 第 3 页 共 5 页 【课外阅读材料二】 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在江南。 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 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 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 乡 间 小 路 上 , 撑 油 纸 伞 的 诗 人 , 沉 思 的 诗 人 , 被 几 朵 落 花 打 醒。 披蓑戴笠的行人, 在闲闷了一个冬季后, 又满脚泥泞地开始了行色匆匆的奔 波。他们忧郁的神情, 是被这场潇潇不息的雨搅得无可奈何,还是担心又一季两 手空空呢?出门在外真的不易啊!望着渐渐模糊的背影,诗人不觉轻轻喟 叹。 远处的树阴下, 避雨的牧童, 骑在牛背上吹响了柳笛。 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 滴 落 在 绿 叶 上 , 草 丛 中 , 宛 如 一 些 透 明 的 、 纯 真 的 梦。 诗 人 连 忙 凑 上 去 , 慈 爱 地 问 : “ 孩 子 , 这 附 近 有 酒 家 吗?” 少年抬起握着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黄昏中,村廓朦胧,一家茅屋上有一 面小旗在风雨中悄悄摇曳:杏花村。 这时候,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看着看着,诗人就有点醉 了。 1. 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请你指出来。 (1)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 个角落。 ( ) 将划线句改为被动 句: (2)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 的梦。 ( ) ()2“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这个句子表达的感 情是 A喜爱酒店那温柔的灯光。 B酒店的气氛让人沉醉。 C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3. 同学就上面的文章开展了一次辩论会。请你为正反方给出理由。 辩题:清明的雨对诗人的心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 正方 : 清明的雨对诗人有积极影响 理由: 反方 :清明的雨对诗人有消极影响 理由 : 【课外阅读材料三】 读一读与清明相关的课外诗句,在下面的空白处抄写一遍。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_ 晏殊破阵子春景、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_王禹偁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_黄庭坚清明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_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清明语文专题活动 第 4 页 共 5 页 【课外艺术作品鉴赏】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场景, 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 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 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 农夫在田间耕作, 两 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 轿顶上插满了杨柳, 一看就知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 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 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沿河有许多粮仓。 靠岸的船只,搭着跳板在卸货。满载货物的船只吃水很深,水面几乎接近船帮, 而卸完货的船只,则吃水较浅。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桨;河对 岸,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行。 画卷再展,一片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 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 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 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 有的奋力划桨, 有的用蒿竿撑住桥洞顶端。 桥上岸 边挤满了热心观众, 帮着出主意。 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 在船尾焦急张望, 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围绕这一紧急事件, 作者远近 照应,将这一复杂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 桥上车水马龙, 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两岸挤满摊贩, 店铺林立,百业兴旺。 两商贩在街心争夺顾客,而那位顾客则左顾右盼,身子朝右,头却向左望,不知 所从。桥上一官员骑马过桥与一小轿相遇,双方奴仆各不相让, 旁边有人在看热 闹。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 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 会心一笑。临河的茶肆中,茶客们或席间闲谈,或临窗眺望,好不闲适。 清明上河图运用中国传统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卷中。远 近人物,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大有城楼房屋,小见铺内刀剪,无不刻画清晰, 而又不给人比例失调之感。 如此头绪众多、 人物繁杂而无一处败笔, 真可让人叹 为观止 1. 下面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 俗习惯。 B画中巍峨的城楼以及城门内外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最高 潮部分。 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刀剪,都刻画得精细清晰 D用散点透视法,形象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2. 说说下面的几张图片是文章第几自然段描述的内容。 清明语文专题活动 第 5 页 共 5 页 第()自然段第()自然段 第()自然段第()自然段 【体验生活】 请你利用清明假期,观察清明山野的景色,体验清明的人文风俗。以日记的格 式把你对清明的感悟写下来。 要求: 1. 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色,你做了那些活动 2. 学习上面的几篇阅读材料,谈谈你过清明节时的心情 3. 字数在 300字左右,自附纸作答。 结束语:时间飞快,就这么不经意地过去了,我相信大家都还意犹未尽呢。希 望同学们在课外能够主动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传统文化,在书本 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