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 之答题技巧,精,1,一.高考选文标准: 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精,2,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 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精,3,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二.做题顺序:,精,4,1.什么人? 2.做了什么事? 3.结果怎样? 4.为什么?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 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三.阅读时应注意:,精,5,5.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精,6,6.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 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标注或划线部分 ),精,7,7.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精,8,【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 1.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2.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3.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未雨绸缪”。“绸缪”出自诗经 4.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精,9,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精,10,【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精,11,【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思路结构: 1.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精,12,2.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3.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精,13,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精,14,【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精,15,【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精,16,【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精,17,【全文把握题】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精,18,问题:1.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精,19,2.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精,20,2.逐字对应翻译,做好 换、留、删、补、调。,精,21,3.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精,22,4.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 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注意特殊句式。,精,23,(1)、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例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精,24,(2)、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精,25,5.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精,26,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精,27,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精,28,文言实词题分类解析: 1.古今异义现象。 特点:古今字形相同 意义用法不同 易错原因:差别细微,易被忽视 常见变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感情色彩 变化,名称说法变化,精,29,例如:1.亲戚 今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 古意:内亲外戚,例如:2.妻子 今义:爱人(女方) 古意:妻和子女,精,30,例如:3.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意:中原地区,例如:4.非常 今义:很、大。 古意:意外事故,精,31,例如:5.慷慨 今义:大方。 古意:理直气壮,意气激昂,例如:6.不必 今义:不需要 古意:不一定,精,32,2 . 单双音节词现象。 易错原因:不能把双音节词(连绵词,偏义副词)拆开理解,也不能把相邻的单音节词堪称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精,33,3. 一词多义现象。 含义:1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 2一个词属于不同的词类 方法:记忆典型例句,注意积累, 培养语感,结合语境。(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精,34,4 . 古今通假现象。 音同形近 音同形异 音近形近 音近形异 音异形近,5 .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 动词 数词 形容词 使动 意动 为动 名词作状语 根据语境,固定句式进行判断,精,35,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1.字形推断法 根据形声字的形旁推断字义 例如:有茅屋数十,遂造焉 走之旁可联想到走的意思,解释为“去,到”,精,36,2.通假字音推断法(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时) 根据同音通假推断字义 例如:“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精,37,3.成语推断法 根据成语中的文言词义推断词义 例如:“荆卿为计,使速祸嫣”用“不速之客”理解为招致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用“日薄西山”理解为“迫近”,精,38,4.整齐句式推断法 对偶,排比,并列句中位置对称的词一般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对。 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有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精,39,5.语法分析推断法 根据句式结构,和词语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推断词义。主语,宾语为名词,代词;谓语为形容词,动词,状语为形容词,副词,精,40,6.语境分析法 根据上下文的含义判断含义 (实词多为一词多义),7.代入检验法 代入选项中,选择最为准确的,或是用排除法,精,41,真题练习,精,42,真题练习,精,43,真题练习,精,44,真题练习,精,45,真题练习,精,46,真题练习,精,47,真题练习,精,48,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