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 1 课白鹭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白鹭选自郭沫若文集丁东草 。1942 年 10 月,郭沫若先生以丁 东草三章为题一气呵成写完了 丁东 、 白鹭 、 石榴三篇咏物散文。 白 鹭为整组文章的第二篇, 作者以生动的笔调, 清新的语言再现了白鹭的精巧和 韵致。通读全文,既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又可以体悟出作 者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诗意追求。诚如作者郭沫若所写“白鹭是一首诗”:颜色的 配合、身段的大小、觅食的独特、栖息的悠然、飞行的幽雅等等无不充满韵味, 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本文时,宜采用读,细读、精读、品读、赏读,要读 出形白鹭的大小适宜、色彩和谐,读出意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出情 以心格物, 融通自然, 读出味白鹭鸟的无穷韵味,诗意美好追求的韵味 无穷。 【设想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要让学生借助阅读实践, 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 受到文本的情感熏陶, 从而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 乐趣,并真正培养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的意 思。 2、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2 / 36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 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2、理解把握主题。 3、梳理写作线索。 教 学 过 程 一、课文导入: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 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二、作者简介 :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 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 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 文姬 、 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课文朗读 1、学习生字 隽永 ju n 绮丽 q 睿智 ru 蓑毛 su 喙 hu 铿锵 k ng qi ng 鸿鹄 h ng h 寥廓 li o ku 黛色 d i 嵌入 qi n 嗜好 sh 淳厚 ch n 恬淡 ti n 清澄 ch ng 2、配乐朗读(古筝:高山流水) 四、赏析课文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比喻新奇、贴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3 / 36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 嫌短。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著 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静态美 色素美: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 黑 身段美:身段的大小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适宜,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常见 白鹤:太大,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 5、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 哲理? 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 本文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 6、白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文章展现了白鹭哪些动态美?结合课文学习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图画之美:白鹭钓鱼图作者联想丰富, 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 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 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悠然之美:白鹭了望图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 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4 / 36 清澄之美:白鹭低飞图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含蓄之美:白鹭无声图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 7、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实在是:由衷的赞叹。 韵在骨子里:强调含蓄之美 散文诗: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8、课文小结: 1 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 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 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 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 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2 晓雪的评论文章从哪些方面谈白鹭?学习小组讨论 散文的多样性和随意性;写作特点;引用文字说明阅读时要注重阅读感受。 9、作业: 10、搜集描写白鹭的诗词。 11、仿照白鹭写一篇关于动物的小散文。 板书设计 色 素 配 合 悠 然 之 美 精 巧 的 诗 身 段 大 小 静态美 韵 味 无 穷 的 诗 图 画 之 美 清 澄 之 美 含 蓄 之 美 动态美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5 / 36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 2 课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 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 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 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 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章篇幅 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 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学生在中年级就学习了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如“联系上 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并在本册的第四组中的前两篇课文中(钓鱼的启示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学习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因此通过这篇 课文的学习,应该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 想感情,为六年级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做准备。引 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借 物喻人)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 7 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 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正确抄写第 10 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 句。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 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6 / 36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教学准备】 老舍的落花生和白杨礼赞 松树的风格梅花魂等文章;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 他们的清高、 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 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 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的梅 花魂中外公说: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 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这就是“借 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 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 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 如茅、榨、榴等。 (要求会书写, 会组词。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7 / 36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 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四、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 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 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从这些句子中, 你能感 受到什么 ? 过渡: (是啊,一次没想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 生活是多么的热爱。 这收获的哪里是花生, 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 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 415 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 论花生的? 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 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 默读父亲的话。 (出示演示文稿父亲的一段话: 花生的好处很多,) 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a 根据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花生苹果、石榴、桃子 不同点 相同点 启示 b 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 “讲体面”“只讲体面” 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8 / 36 “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 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 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 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 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 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 读他说过的这句话:(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 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作业。 语文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帮助 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的人” ,更多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老师推荐几篇文章和几首乐曲,希望 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认真读一读,听一听,相信你一定能从中 享受到书籍和音乐带给你的震撼、快乐以及幸福。 书籍(文章)。 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 、陈慧英的 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 ,读一读这些文章,把点明中心的句子画出来。 乐曲: 小草 、 劳动者之歌 板书设计: 落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