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6 表里的生物 文 本 分 析 本文是我国诗人、学者冯至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语言平实易懂,透 露着童趣,符合孩子的需求,很适合学生阅读体会。文章主要讲了小时 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 所以对父亲会发声的表极为好奇, 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童 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让读者感受到“我”是一个善 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 求知识的动力,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文章表现了“我”童年时 期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探索、 发现和 思考。 教 学 目 标 1. 会写 8 个生字,重点理解“和谐、神秘、唯恐、洪亮”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 故事。 3. 抓住文中描写 “我”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体会“我” 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 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细心 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 学 重 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内容,抓住文中描写“我” 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 子感受人物形象。 教 学 难 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情 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和探索精神,培养细心 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 会写“脆、拦、玻”等8 个生字,正确读写“机器、钟楼、洪亮、清脆、 单调”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 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展示各种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表里的生物”的思考。 导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这个星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不管它 们的形体是庞大还是渺小, 不管它们是五彩斑斓还是色调单一,不管它们生活在 陆地还是空中或大海中, 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我们身边的生 物千千万万,各有各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可是,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表 里的生物吗?今天, 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就坚信爸爸的表里藏着一个 小生物,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想法啊! 2. 板书课题,质疑问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1)学生自由发问,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示例: 表里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说表里会有生物呢?表里的生物有什么特 点呢? (2)教师展示一块打开了表盖的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 现。 3. 教师总结,引出课文。 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表里面有螺丝、齿轮、表针等。但是著名的作 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读课文,在文中 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 教师出示冯至的资料,简介作者。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今河北涿州人,诗人、学者。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 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 年 4 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冯至的诗歌显现出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现代 文化对他的深刻影响, 他的散文在水光山色的描写中追求一种启示性的哲理。其 代表作品有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昨日之歌伍子胥等。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针对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写错的字形做标记。 3 (2)分组交流,互相提醒读字音、写字形时的注意事项。 交流示例: 生:“脆 ”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chu”;“蟀”是翘舌音,不要 读成平舌音“ su i ”。 生:“答”是多音字,在文中组词为“滴嗒”,读第一声“d”。 生:“蟀”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率”,点画较多,不要漏写。 生:“怖”的部首是“忄”,先写两点,再写一竖。 3. 出示词语卡,指名认读,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机器钟楼洪亮街心盲人坚硬清脆单调请求加速 齿轮玻璃唯恐丑恶恐怖证实蟋蟀 4.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同学们,作者冯至小时候关于表里有生物的想法真是太有趣了!我们 观察过表后发现表里其实只有一些机械零件,那么冯至为什么会产生表里有生物 的想法呢? 1. 再读课文,联系课题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表里有生物的想法。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内探讨交流。 明确:“我”小时候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而父亲的表里总 是不停地发出清脆的“滴嗒,滴嗒”的声音,所以“我”猜测父亲的表里有一个 小生物。 2. 围绕“表里的生物”这个中心梳理文章内容。 思考: (1)为了弄清楚“表里的生物”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 (2)从“我”的做法中你感受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引导学生思考上面两个问题, 理清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初步感 悟人物形象的特点。 明确: 本文主要写了“我”认为表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表里有生物, 为了一探究竟,“我”缠着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一看。父亲满足了“我”, 并骗“我”说表里有一只小蝎子,“我”相信了父亲的话。从“我”的做法可以 4 看出“我”是一个富有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3.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 结构梳理: 本文共 21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我”小时候很幼稚,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 活的生物。 第二部分(第 210 自然段):写“我”发现表里面有响声,猜测里面有生 物。 第三部分(第 1119自然段):写父亲打开怀表,骗“我”说里面有蝎子, “我”对此深信不疑。 第四部分(第 2021 自然段):写“我”一直认为父亲的表里有生物。 4. 教师小结。 小结:作者冯至小时候真是太天真可爱了,因为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会发出 声音,所以他就猜想会不断发出“滴嗒”声音的表里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不仅如 此,他还再三请求父亲打开表盖给自己看一看,而冯至的父亲不仅打开表盖,还 巧妙地将表中的生物说成是蝎子,这就满足了小冯至的好奇心, 对他的成长是很 有帮助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初读课文时,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了生 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再读课文后, 我们弄清楚了作者小时候认为表里有 生物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小时候富有好奇 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特点。我们还划分了课文段落,理清了文章的层次,这 样,下节课我们的学习将会更有条理地展开。 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5 1.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弄明白“我”眼中“表里的生物” 究竟是什么。 2.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是一个怎样 的孩子。 3. 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细心观察、 认 真思考的习惯。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受到情感熏陶,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会发声 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住在里面的话。 2.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初步感知,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3. 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在作者看来,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那么,表里真 的有生物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孩子?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些问题。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 读第 1 自然段,了解“我”小时候幼稚的认知。 (1)指名读课文,找出表明“我”幼稚的认知的句子。 明确: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 预设: 从第 1 自然段第三、四句话可以看出“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 都是活的生物”是有理有据的。作者具体列举了“活的生物”(鸟叫、狗 6 吠、蝉叫、虫唱歌)和“死的东西”(钟老人在敲、三弦盲 人在弹)发出声音这一系列的事实来证实自己的论断。 (3)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反问句的作用。 明确: 用反问句加强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表明死的东西不会自己走动, 更不会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既强调了“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 认知,又为下文“我”猜想表里有生物做了铺垫。 2. 读第 210 自然段,了解父亲的表引发了“我”怎样的猜想。 (1)指名读第 2 自然段,思考父亲的表为什么会引发“我”的猜想。 预设:正是由于“我”坚信死的东西不会自己走动,更不会自动地发出和谐 的声音,所以当“我”发现父亲的表“会自己走动”,而且还会发出“比蝉鸣要 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的声音时,自然会引起“我”的猜测。 (2)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 预设:写两个方面体会人物的特点。 这段对话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让 人感觉非常亲切和感动。从“我”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我”是一个有着 强烈好奇心的孩子, 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兴趣。 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体会 到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 (3)齐读第 9 自然段,了解“我”的猜想的具体内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 用。 明确:“我”由表“会自己走动”,而且还会发出“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 的歌曲要单调些”的声音猜想到“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作 者在这里通过对“我”的心理活动的呈现来引出“我”天真幼稚的猜想,从而由 “我”对这块神秘的怀表的好奇表现了“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也表 现了“我”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指名读第 10 自然段,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我”的好奇心。 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受“我”的好奇心,与同桌交流。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学生在班级汇报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类似的经历。 7 3. 读第 1119 自然段,了解父亲打开怀表证实“我”的猜测的过程。 过渡:“我”对父亲的怀表如此感兴趣,急切地想看看表里边的世界。父亲 终究还是满足了“我”,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表里找一找那个神秘的小生物吧! (1)表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句子: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 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学生结合上节课教师展示的表的图片想象这个“美丽的世界”。 体会“我”看到表里的世界时的心情。 示例:在 “我”的眼里,表里的世界真奇妙。“美丽的世界” 充分表露出“我” 对表的喜爱之情,以及见到表的内部构造时心中的欣喜和激动。 (2)表里有生物吗? 出示句子: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吓了一跳, 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 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 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 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思考:父亲为什么说表里边有一个小蝎子? 明确: 父亲为了不让“我”动表,故意吓唬“我”表里边有一个小蝎子。 抓住关键词语 “吓了一跳”体会“我”得知表里边有一个小蝎子时的反应。 讨论:蝎子是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我”却“感到愉快”? 明确:因为父亲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测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这 是对“我”的思考和判断的最大肯定。 (3)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父亲与“我”的对话,感受人物的特点。 预设:这段对话同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熟练朗读的 基础上进行情景表演。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体会父亲虽然严厉,但是能保 护孩子的好奇心的特点;体会“我”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爱思考的特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