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我们的家园地球18.航海家的发现教科书说明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但人类是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从古到今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认识过程,这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所以本课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历史,由猜想到实地勘察直到运用现代技术准确测绘,才使得我们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貌有了越来越准确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为此进行了极其艰辛的努力,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从而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活动准备:教科书以辽阔的大海及乘风破浪的帆板运动为背景,提出了课前准备的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古人对大地形状是如何猜想的?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实大地是球体的?目的是提示学生有目的地去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想及认识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为课堂交流活动做好资料准备。活动过程:活动一:交流我们对地球的认识。包括两个环节。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现在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从猜想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探索这一思路进行编排的,学生通过课外搜集的资料与生活经验展开探究。因此,教科书先提供了人造卫星从宇宙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图,通过卡通“这是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和交流。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资料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交流能力。然后教科书采用“资料卡”方式,呈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方面的相关知识。这也是一种交流的形式,将部分教学内容明确地提供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同时也是对学生交流内容的辅助。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活动二: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包括两部分。一是提出探究的问题:“古人认为地球是怎样的”。教科书展示了古人对地球形状猜想的图片。第一幅是古人认为的“天圆地方”图,第二幅是古代印度人设想的大地,有三头站在巨大的乌龟背上的大象,驮着大地这块圆盾。目的是通过提供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的猜想与地球的实际形态存在巨大差距,从而反映出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认识事物的局限性。二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对古人猜想的认识。教科书展示学生交流的画面,通过“我知道”这一提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交流资料和自己的认识,意在给学生提供自主交流的天地,而画面中学生交流时的不同表情,体现出交流的热烈的场面。“古人的想法真奇特”揭示了学生对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好奇心理,从而为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活动三: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实大地是球体的?包括三部分。一是教科书提供了麦哲伦于1519年开始的环球航行这一典型的事实,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讨论交流,了解这些历史事件,从中体会到人类探究活动的艰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献身科学事业的意志品质。二是教科书提供了一组学生正在查阅、讨论、交流的画面。主要是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资料,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科书中学生的交流语言:“哥伦布”、“还有”采用省略的方式,一是提示学生进行表达交流,二是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更大的空间。三是教科书以文字形式提示学生谈一谈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作一总结,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一项伟大的科学发现,都凝聚了人类不懈的努力,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愿意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自由活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地球是球体。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地球是球体。设计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并能用观察到的现象去论证事物本质的能力。本课的评价采用“星级评价”的形式。从“我搜集的资料的价值”,“我能从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我们围绕资料开展的讨论”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评价。主要提示学生对自己和小组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科书中提供的评价内容只是一个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及需要进行评价,让评价更有针对性。拓展活动:写一篇关于地球未来的科幻故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未来,关注我们的生存空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保护环境与地球资源的意识。二、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根据解释假设。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三、教学建议活动准备: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以表达与交流的形式展开,因此课前的资料准备尤为重要。教师课前应布置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教师也应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做相应的准备,如: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混天说及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记等资料。另外,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地球的音像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活动过程:活动一:教学时,可以提出:“你认为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是怎样的?”或“请你谈一谈你对地球的认识”等问题,让学生汇报交流,了解学生原认知水平。然后采取组内交流的活动方式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资料进行归类和整理,教师可提供相应的整理表格(如下表)。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我们的发现信息来源地球是一个球体,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百科全书也可以采用播放音像资料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多媒体音像资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认识事物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形、声结合的画面中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从视觉上加深学生对地球认识,同时要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观察、交流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看、思、讲一系列活动中,完成对地球更全面的再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先就地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讨论交流:可以到台前进行演讲;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可以同组讨论等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资料卡”,可以让学生作为资料去阅读,也可以作为交流资料使用,在教学时不作为一个单独环节处理。除此之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地球大小、形状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列举其它事例或数据,来说明地球赤道一圈有多长,如坐汽车环绕赤道等(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环绕地球一周,需要连续走近17天)。活动二: 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提出问题:“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例如卫星从宇宙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将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在小组、班内或到台前进行展示交流。这一过程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尽量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获得的信息。然后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典型图片或音像资料。从图片或音像资料的展示中,让学生认识古人对地球的猜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你认为古人的猜想怎样?”“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去猜想?”等。让学生通过观察,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凭借视觉去观察认识,所能看到的只是头顶的蓝天,脚下的平地。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有许多的好奇和疑问,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或占有相当充分的文字及图片资料,通过展示让学生感知古人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大胆猜想与探究的意识。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讲故事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利用这种形式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三:教师直接播放音像资料并提出问题:“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让学生在观看后,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对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记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态度。也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自己准备的资料。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通过交流和展示自己课前获得的资料,既能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能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还可以采用师生同讲故事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将历史上人们证实大地是球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随时提出问题,如: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了什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等?这样组织一方面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培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乐于参与交流的积极性。总体活动建议:本课有三个活动组成,教师教学时可以打破教科书活动安排模式,将活动进行整合。建议活动过程按照“整理资料,资源共享表达交流,澄清认识”两大环节展开:首先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并将大家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或发现加以整理,以备交流;然后组织学生以演讲或展示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澄清人们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过程及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自由活动:这一环节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组织。时间允许,可以当堂交流,也可以放在课下,实地考察后,再汇报。靠海边的同学可观察海上驶来的船,靠山的同学可登高望远,城市的学生要利用旅游时机到海边、高山观察。本课的课堂评价要渗透在课堂活动过程之中随机进行,没有必要作为单独环节进行。评价要注意自评、小组评与教师评议相结合,以鼓励为主,激发学习兴趣。如“我搜集的资料的价值”可在资料交流环节中进行恰当评价;“我们围绕资料开展的讨论”可在全班交流结束时进行评价。至于评价的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自行设计,无须完全按照教科书提供的评价方案展开。拓展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先谈一谈自己的构思,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避免立意上千篇一律。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将自己的科幻故事进行展示交流,如墙报展示、科幻故事会等。4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