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8页
第2页 / 共108页
第3页 / 共108页
第4页 / 共108页
第5页 / 共108页
第6页 / 共108页
第7页 / 共108页
第8页 / 共108页
第9页 / 共108页
第1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1.安全也是一种危险。( ) 2.将“事故频发倾向者”从企业中开除就可以杜绝事故。( ) 3.安全就是指“不出事故”。( ) 4.不可能彻底消除一切危险性。( ),课堂提问,5.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系如何?不可靠一定不安全吗?提高可靠性能否提高安全性? 6.系统安全与以往的工业安全相比,在安全观念上有哪些创新? 7. 什么是危险源?试列举火灾事故的危险源?,第二章 第一类危险源辨识、控制、评价,能量意外释放论与两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第一类危险源控制 重大事故危险源,第一节 能量意外释放论及两类危险源,1 能量意外释放论 在利用能量做功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将造成人员伤害;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超过它们的抵抗能力,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的损坏。 1961年吉布森(Gibson)、1966年哈登(Haddon)等人提出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第一节 能量意外释放论及两类危险源,1 能量意外释放论 麦克法兰:所有的伤害(或损坏)都是因为 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事故分类(按致伤原因分),能量类型与伤害,干扰能量交换与伤害,影响人体能否受伤及伤害严重程度的因素,能量的大小 能量的集中程度 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 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如何防止事故?,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屏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措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屏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措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如用压缩空气动力代替电力,可以防止触电事故。 注意:避免了一类事故,同时会带来新的危险。,屏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措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采用低电压防止电击; 限制设备运转速度防止机械事故; 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防止飞石伤人。,屏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措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接地消除静电蓄积; 利用避雷器放电保护重要设施。,屏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措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利用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受到伤害。,屏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措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设置在能源上:机械转动部分外面安装防护罩;设置在人员与能源之间,如安全围栏;设置在人员身上,如个人防护用品。,两类危险源理论,危险源 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它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第一类危险源 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实际上,把具有、产生、储存、转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等作为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第一类危险源,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能量载体;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 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 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 ( human error ) 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 故障或失效 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 ( human error ) 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 故障或失效 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通常指 “三违”行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 ( human error ) 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 故障或失效 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希望的标准,或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换言之,人失误是指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实际实现的功能与被要求的功能之间的偏差,其结果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的影响。 人失误是进行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可以测定失误率。 工作条件可以诱发人失误,通过改善工作条件来防止人失误较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训练更有效。,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有和不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人失误不一定直接导致事故。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体是事故现场的人员; 人失误的主体可以是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 防止不安全行为采用教育和强制比较有效; 防止人失误采用工程技术和教育比较有效。 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故意的) 错误行为;人失误的发生往往是无意识的。,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 ( human error ) 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 故障或失效 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指物存在的隐患状态。,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 ( human error ) 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 故障或失效 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由于性能低下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称为故障。故障地发生是随机出现的。失效是指物的不可靠。,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 ( human error ) 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 故障或失效 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 ( human error ) 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 故障或失效 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如企业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等。,危险源与事故,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第二节,第一类危险源辨识,一、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认真考察系统中能量的利用、产生和转换情况,弄清系统中出现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类型,研究它们对人或物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来辨识危险源。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以往的事故经验弄清导致各种发生的主要危险源类型,然后到现场去发现这些类型的危险源。 从实际安全工作的角度,只有其危险性超过一定限度的危险源才算作危险源。因此,第一类危险源辨识工作必须与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工作结合起来。,伤害事故类型与第一类危险源,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危险源,压力容器: 最高工作压力p0.1MPa 容积v25L 且pv20MPaL 工作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压力容器破坏形式,塑性破坏:使用、维修、操作不当引起 脆性破坏:选材不当、制造缺陷引起 疲劳破坏:交变载荷引起金属疲劳 腐蚀破坏:拉应力和腐蚀性介质共同作 用引起 蠕变破坏:高温应力容器的器壁发生蠕 变而变薄,课堂提问,一、名词解释: 1.能量意外释放论 2.屏蔽 3.危险性 二、两类危险源是怎样共同起作用而导致事故发生的? 三、如何辨识第一类危险源? 四、判断正误。 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危险源有物体打击、坍塌、触电、高处坠落和起重伤害。( ),第三节,第一类危险源评价,讨论,木材和汽油的危险性有何区别? 5升桶装柴油和20立方米汽油储罐的危险性是否一样?泄露时容器开口尺寸对其后果有影响否? 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第一类危险源评价原则,评价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时,主要考察 以下几方面情况: 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 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 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 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危险化学品,第一类:爆炸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三类:易燃液体;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体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六类:毒害品;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 第八类:腐蚀品。,第一类危险源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划分危险等级和后果分析两种。 划分危险等级:一种相对的危险性评价方法。它通过比较危险源的危险性,人为地划分出一些危险等级来区分不同危险源的危险性,为采取危险源控制措施或进行更详细的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 后果分析:通过详细地分析、计算意外释放的能量、危险物质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定量地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划分危险等级评价方法,国标GB3360883按坠落高度把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危险源)划分为4级: 一级:25m; 二级:515m; 三级:1530m; 特级:30m以上。,煤矿安全规程按平均日产1t煤涌出的沼气量和沼气涌出形式,把沼气矿井(瓦斯爆炸危险源)划分为3级: 低沼气矿井:涌出量10m3以下; 高沼气矿井:涌出量10m3以上; 煤与沼气突出矿井。,划分危险等级评价方法,根据压力容器内承受压力的高低和介质的危险性质等,把压力容器的危险等级划分为3类: 一类容器: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 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分离器和换热器。 二类容器:中压容器; 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 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容器和贮运容器; 内径小于1m的低压余热锅炉。 三类容器:剧毒介质且PV200MPaL 的低压容器 或剧毒介质的中压容器; 易燃或有毒介质且PV500MPaL 的中压反 应容器; PV5000MPaL的中压贮运容器; 中压余热锅炉或内径大于1m的低压余热锅炉。,第四节 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第一类危险源控制,工程技术手段是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基本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消除危险源 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隔离(分离、屏蔽、联锁),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 防止能量蓄积; 安全地释放能量。,第一类危险源控制,工程技术手段是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基本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工程技术手段是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基本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消除危险源 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隔离(分离、屏蔽、联锁),把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 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在某一范围; 防止人员接触危险源。 隔离措施的有效发挥常与联锁装置配合使用。,第一类危险源控制,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或物,或减轻其对人或物的作用。 事故发生前就应该考虑采取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 隔离(远离、封闭、缓冲) 个体防护 薄弱环节 避难与援救,典型事故危险源控制,高处坠落 电气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压力容器事故,高处坠落,危险源? 存在2米及以上高差的场所。 控制方法? 1)消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