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4 高三中国历史选择题练习一 一、 选择题 1. 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民主推选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父死子继 答案:解析:西周时期形成了完备的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是这一制度的突出特征。 答案: C 2. 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 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答案: 解析: 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打破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态,维护大一统,在地方实行了郡县 制。本题考查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需从宏观上把握,、两项是该措施实施后的结果,A 项是思想方 面的目的,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C 3. 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修筑万里长城 B.废分封,置郡县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答案: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统一的措施。B、C、D 三项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施, A 项属于巩固统一的措施。 答案: A 4. “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 的政治、经济整体。”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 A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察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建立,由题干“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 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可知这一制度是指分封制,因此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实行了郡县制,故B 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5. 我国目前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省、县、乡,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 A.郡县(道)乡里 B.郡乡县(道)里 C.县(道)郡里乡D.郡县(道)里乡 答案: 解析: 主要考查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郡直属于中央,郡下设县,道与县同级,设置于 少数民族聚居地;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参考答案: A 6.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A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答案: 【答案】 D 7.近代名人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诗中有“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 万火丛中呼杀贼”的诗句。据史实判断与该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答案: 【答案】 B 【解析】由题中“东沟海战”、“致远号”可知描述的是1894 年的中日黄海大战,故为甲午中日战争, 故选 B. 8.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 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 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 说明 2 / 4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答案: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说,19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缺乏更多的社会阶层,没有形成声援太平天国的力量。 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尚未诞生新的强大的阶级力量。这根源于中国社会尚未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已经 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D 项最符合题意。材料谈的不是小农意识,排除A;是指由工人阶级在进行革命 和建设中同农民结成的革命联合,同时也不符合社会实际,排除C;B 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因 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9. 甲午战争期间,黄海海战的主要后果是() A.北洋舰队丧失主力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D.丧失了黄海制海权 答案: 思路解析: A项表述错误,B 项是威海卫战役的结果,C项是以平壤战役为标志。 答案: D 10. 下列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解析:马关条约中的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充分体现了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 答案: D 11. 辛丑条约规定列强可以在中国派兵驻扎的地区是() A.北京至天津沿线 B.驻华各国使馆界 C.北京至山海关沿线 D.北京至东南沿海 答案:思路解析:北京至山海关沿线是战略要地,便于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由此,可判断C 项正确。 答案: C 12.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出兵朝鲜 B.日本急需侵略扩张 C.朝鲜东学党起义 D.各国纵容支持 答案: 答案: B 解析: 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挑起的,A、C 两项只是为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D 项是外部条件,日本本身 的需要才是决定性因素。 13. 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A.扩大在中国的商品市场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惩办与列强作对的官吏 D.要求光绪帝亲政 答案: 思路解析:扩大中国市场是根本目的,惩办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要求光绪 帝亲政是侵华的幌子,B 项正确。 答案: B 14. 某历史学家曾说,以“民族国家”为新效忠对象而取代旧式“宗族”“种族”和“国君”的对象,反 映民国以来社会历史的变化。“”所填的内容应该是( )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D土地革命 答案: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中“民国以来”这一信息可排除C项。由材料中的“民族国家”可知,它的主题应该是民 族主义,而B项的主题是民主与科学,D 项的主题是阶级斗争。故选A。 15.下图为三元里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纪念馆外景。这次斗争反抗的外国侵略者是()。 3 / 4 第 15 题图 A法国 B英国 C 日本 D俄国 答案: B 解析: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发生于鸦片战争期间,斗争对象是英国。 16.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理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答案: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 事”反映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材料中“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主意识, 因此 A 项的表述最全面。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 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 17.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 适用于 () A义和团运动 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答案: 【答案】 A 【解析】本题是根据材料分析问题,典型的材料分析性质的选择题,看陈旭麓先生的话“从爱国主义出发 回到中世纪。”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爱国主义,二是回到中世纪,中世纪一般指的是欧洲的封建社 会,说明这场运动导致社会的倒退,BCD,都体现一种爱国主义,并且都是社会进步,A 项义和团运动, 虽然是从爱国主义出发的,但是从其运动的口号、运动的表现等方面来看,是整个社会的一大倒退,打着 爱国主义的旗号,其实客观上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故此题选A 18. 观察下图,图中的现象最迟发生于( ) 义和团与清军审判、正法俄日奸细 A.1898 年秋 B.1900 年秋 C.1900 年底 D.1901 年初 答案:解析: 1898 年秋,义和团运动刚刚兴起,还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承认。1900 年秋,北京陷落,慈禧 太后西逃途中,命令清军“铲除”义和团。所以,义和团与清军合作应在1900 年秋之前。 4 / 4 答案: B 19. 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一组是 ( )。 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 答案: A 解析: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 年,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 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 年,辛 丑条约签订于1901 年,按时间排序可知A 项正确。 20. 【题文】下面漫画作品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 A工作重心的转移B革命中心的转移C党的根本任务的转移D革命道路的转移 答案:【答案】 B 【解析】图片所描述的是红军长征,体现了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由国共对峙到合作抗日的转 变。工作重心转移指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八七会议开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