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6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5页 / 共56页
第6页 / 共56页
第7页 / 共56页
第8页 / 共56页
第9页 / 共56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年远 冶金行业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年远 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 更新日期:2008-12-13 16:21:04 索 引 号:532329-006295-20081213-0028 发布机构:县人民政府 索 引 号:532329-006295-20081213-0028 发布机构:县人民政府 (2006 年 3 月 24 日武定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 议通过) 第一章 “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十五”期间武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五”以来,武定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国家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驱动下,在省、州、县党委政府正确 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克服资金短缺、能源紧缺、瓶 颈制约和自然灾害等困难,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 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扶贫开发和财源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为归宿,按照“建三乡、兴五业,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 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国民经济与社会 的协调发展,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2005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10451 万元,比 2000 年的 64470 万元净增 45981 万元,年平均增长 10.5%,超过“十五”计划年平均增长 8.5%目标的 2 个百分点 ; 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 7228 万元, 比 2000 年的 4421 万元净增 2807 万元,年平均增长 10.5%,其中 : 地方财政自收收入完成 4931 万元,比 2000 年的 3416 万元净增 1515 万元,年平均增长 7.6%,超过“十五”计划年平均 增长 4%目标的 3.6 个百分点 ;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1000 万元,比 2000 年的 11535 万元净增 19465 万元,年平均增长 21.86%;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剔除不可比因素)25632 万元,年平均增长 11.79%,超过“十五”计 划年平均增长 10%目标的 1.79 个百分点 ; 粮食产量基本持平,总产量达 8631 万千克;肉类总产量 3739 万千克,比 2000 年的 2022 万千克净增 1717 万千 克,年平均增长 13.08%,超过“十五”计划年平均增长 10%目标的 3 个百分 点;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 4.6以内,比“十五”计划 10的目标下降 5.4 个千分点 ; 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 3.5%以下,比“十五”计划 4%的目 标下降0.5个百分点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78元, 比2000年的4912 元净增 3166 元,年平均增长 10.5%,超过“十五”计划年平均增长 6%目标 的 4.5 个百分点 ;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791 元,比 2000 年的 1385 元净增 406 元,年平均增长 5.3%,超过“十五”计划年平均增长 3%目标的 2.3 个百分 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十五”计划目标全面实现,综合经济实力逐步 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特色产业雏形显现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45.3: 18.4:36.3 调整为 2005 年的 40.4:25.7:33.9。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 比重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以冶 金、化工、建材为支柱的产业逐步形成。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特色旅游业 稳步发展。2005 年,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 43.8%; 城乡结构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由 2000 年的 10.7%提高到 2005 年的 15.26%; 特色、优势产业雏形显现,“三乡五业”增加值占全县 GDP 的比重 达 59.5%。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五”期间,全县预计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89496 万元,比“九五” 时期增加 50713 万元,年平均增长 21.86%。投资集中投向农田水利、交通通 信、能源电网、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完成岔河水库除险加固等各类工 程 3889 件, 总投资 14167 万元。 新增库容 180 万立方米, 新增灌溉面积 0.94 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 2.49 万亩, 水利化程度达 48%。 解决了 3 万人饮水困难。 建成农田 2.3 万亩。 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樟子树至万德、白路至环州四级公路路基改 造 71 公里,完成大西邑至已衣、樟子树至万德、白路至拉务、平田至石碑 河弹石路面铺筑 105 公里,建设乡村公路 35 公里,总投资 2074 万元。108 国道永(仁)武(定)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273 公 里。 能源建设取得新业绩。累计完成投资 13300 万元,依尔格水电站机组投 产发电,县城电网和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结束,沼气、节柴灶、太阳能等 新型能源利用步伐加快。完善西部地区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启动。 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累计完成投资 22370 万元,实施县城万吨 供水工程、狮山路北段、明惠路、私营经济城、高桥等 8 个乡(镇)小集镇 等工程建设, 完成武康路南段、 菜园河一期工程改造。 启动了狮山南路工程。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 2005 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及附加、 除烟叶外的农 业特产税, 改革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水泥厂、 钛白粉厂等 39 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取得 进展,审批程序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设 立了会计核算中心、政府采购办,政府报账和采购制度日趋完善,公共财政 体制框架基本建立。教育、医疗卫生、城建、土地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教育 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建、土地管理逐步规范。进 一步理顺政府职能,县乡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投资环境逐步完善,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十五”时期,全县共引进冶 金矿产、化工建材、旅游服务、绿色产业等投资项目 101 个,累计利用县外 资金 22533 万元。 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社会保障能力逐步加强 “十五”时期,全县科教、文体、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投资大幅 度增长,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效显现,武定“生命源”牌 粒状复混(合)肥、武定“金星防水涂料”、武定花粉蜜酒 3 项工业产品获 国家金奖,甘蓝、青豌豆、小荚荷兰豆、魔芋干片 4 项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 农产品认证,高寒冷凉稻区武凉 41 的选育及推广、高寒冷凉稻区武 凉 43 的选育及推广、亚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武定森 林植被及其资源、利用废弃物制备燃气液化气、亚麻屑栽培大球盖 菇高产技术示范6 项获州级科学技术奖。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 业增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增强。 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完成投资 3479 万元,改扩建校舍 52111 平方 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教育 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撤并校点 129 个,“三校重组”有序推进。“两基”成 果进一步巩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9.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100.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41.6%。 文体事业继续发展。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和“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 贫困县“两馆一站”建设工程、“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新建县宣传文 化活动中心、文化馆综合楼、图书馆综合楼、6 个乡 (镇)文化站、45 个村 文化室,推出了以电视戏曲片凤氏彝兰、大型彝剧凤鸣九天为代表 的文艺精品,繁荣了民族文化事业。利用重大节日或民族传统节日举办一系 列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达 360 场次,参与运动员达 41000 人次,改造县体育 场,成功承办了州级“财政杯”、“电力杯”、“丰收杯”等篮球运动会。 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完成投资 1219 万元, 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医疗救助、 卫生监督、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有效地控制了重大疾病的发生,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 命达 72 岁。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得到加强。全面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 庭“奖、优、免、补”政策,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与 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耕地占补平衡 机制, 确保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 退耕还林、 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 五年建设沼气池 4600 眼, 植树造林 28 万亩,森林综合覆盖率达 46%,工业“三废”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矿山 生态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城镇最低生活保 障覆盖面扩大,社会保障能力逐步加强。2005 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达 100%, 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达 38%, 城镇从业人员医疗保障覆盖率为 70%,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 2991 人。 广电等其它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广播电视 “村村通” 工程建设步伐加快, 组建了云南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武定支公司,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 95.6%。 邮政通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政、残联和气象等事业得到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文明城镇”、“文明 单位”、“十星级文明户”、“文明社区”和“文明村寨”等群众性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推进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和 道德实践,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政 府民主决策制度继续完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不断提高。行政执 法机关依法行政意识、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司法改革稳步推进,公正司 法水平、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不断提高。“四五”普法圆满完成,公民法律 意识进一步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建设,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空气,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逐步加强,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认真履行宏观调控、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建设勤政、 廉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不断提高行政能力。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 决打击违法违纪行为,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云南省公务员 八条禁令,机关作风不断改进。 第二节 主要经验和做法 “十五”期间,积极探索适合武定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全县经济持续、 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武定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根本。全 县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 的领导下,锐意进取,克难奋进,实现了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实践证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改善 党的领导。 二、吃透县情、明确发展思路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紧紧围 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进一步深化对县情 的认识,积极寻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正视现实,看准优势,认真分析,提 出了适合武定发展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