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0 年云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 ( 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隶书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例如“刀”做右旁时则写成“U”,使隶书较篆书易 记、易写,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这反映了汉字的演变 A. 体现了审美和实用双重取向 B. 取决于统治者的文化政策 C. 根源于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 D. 跟随于官方文书的使用率 2.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 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 次之多】这表明 A. 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 B. 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 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 D. 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3.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缥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 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A. 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 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C. 促使中国成世界经贸中心 D.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 元代修史,朱熹及其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明代,道学 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入儒林传。促成这一变化的主 要因素是 A. 明代理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B. 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 2 C. 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 D. 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 5. 如表反映了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人才籍贯分布情况 省籍 广 东 广 西 四 川 山 东 江 西 河 北 福 建 湖 南 江 苏 浙 江 贵 州 八 旗 湖 北 台 湾 安 徽 人数50 1 1 2 3 1 11 8 28 23 4 16 2 1 16 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 A. 地方政治派系林立 B. 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 C.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D. 沿海与内陆开放程度有差异 6. 1937年初,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有学者将其对日战略归纳为:中 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以空间换时间, 通过时间消耗拖垮日本。据此可知 A. 日本进攻核心区以瓦解中国的战争意志 B. 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更具威胁性 C. 全民族抗战可使日军陷入长期战争泥潭 D. 伟大的军事家可以预见战争结局 7. 1953年 10 月起,我国实行“统购统销”制度,即国家把农民生产 的 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 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后来,统购统销的 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的实施 A. 提供了工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B. 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C. 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 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模仿 8. 史家陈旭麓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 得到了农村, 这种得与失, 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 选择。”这种选择 A. 坚持攻打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 是从城市向农村的自觉退却 C. 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代表 D. 无视国情对革命的制约影响 9. 有观点认为, 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够酿成大气,并不只是几个新思潮的“弄潮儿”一呼百应的结 果。胡适就曾以“逼上梁山”来表达他投身“文学革命”之初的切身感受。这说明 A. 特殊的历史条件呼唤了思想觉醒 B. 先进的知识分子引领了时代变革 C. 先进思想并不为当时民众所接受 D. 新文化运动存在过于绝对化倾向 10. 列宁曾说: 我们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在世界上的,我们是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员生存在资本主义国 家体系中的。1952 年,斯大林指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 3 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这一观点的 转变 A. 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认识的深入 B. 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C. 导致西方对苏联的孤立与遏制 D. 不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111790 年美国拥有8000 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 个,其人口不到13 万人, 1820 年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为72% 。到 1870 年城市数目增至663 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 。据此推断 这一时期的美国 A城市化建设为国家工作重点 B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C国家统一促使人口迅速增长 D城市化进程速度居世界首位 12.19 世纪,欧洲公众一般都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认为科学高不可攀,19 世紀末电影放映机发明 后,科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报刊杂志用大量篇幅介绍科学知识,许多科学书籍成了热销的抢手 书,科学发现成了知识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 科技的发明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 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 C. 科学知识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D. 科学理论逐渐被庸俗化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本部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14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5 1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 分。 13. ( 本题 17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人乌尔达内塔,开辟马尼拉帆船航线,从美洲到亚洲实现直航。自菲 律宾甲米地港启航,利用东南季风,向北航至北纬38 40,再利用西风向东航行,至北美洲 阿卡普科港,然后大帆船驶向秘鲁卡亚俄港口,史称“太平洋丝绸之路”。1565 年,西班牙占领菲 律宾后,在太平洋建立循环贸易体系。中国船把丝绸、瓷器、工艺品运到马尼拉,西班牙船把中国 货转运到阿卡普科,然后,西班牙大帆船再把美洲白银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的商品,如此循环。 据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等 材料二“陆上丝绸之路”以张蓦通西域为开端,是西汉王朝官方开辟的一条“政治之路”, 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是它的“副产品”。同时期大规模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人们通 过海洋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进行“大型”与“官民”兼具的外交与商贸活动交通路线。 4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同为国家行动,是以“和合文化”为特色的外交活动。古代 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文明,通过“下嫁”“和亲”等方式与周边政权和平共处,建立友谊。 摘编自刘庆柱关于“海丝”与“陆丝”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丝绸之路出现的背景及影响。(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丝绸之路与太平洋丝绸之路的不同特点。 (8 分) 14 (本题 2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 经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官员被任命去帮助管理或监督各种新办的企业。正像商人捐纳官衔那 样,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 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 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受人尊敬的选择了。这些发展的结果产生了商人大阶级之内的新的“绅 商”社会阶层。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尽管绅商阶层同传统的绅士和旧式商人阶层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带有明显的过渡特 征,但从本质上已不同于二者,在新的时代氛围下,其价值趋向是近代的。下表是苏州几名上层绅 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 姓名田产及收入商业资本及收入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 祖传田产 6、 7千亩, 年收租约5 万元。 同仁和绸缎庄资本2 万 元, 年销售额约6 万元。 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新老股各 占 20 股以上,最低资本额2600 两 张履谦 祖传田产 4、 5千亩, 年收租约3 万元。 保裕典资本2 万元,年 营业额 9 万元,年收典 息约 15 万元。 同上,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 多。 杭祖良 购 置 田 产 约 数 百 亩。 杭禄富记纱缎庄,资本 约 2 万元 苏省铁路股东,苏经、苏纶厂少量股 本。 摘编自苏州商会档案 材料三 20 世纪初年,当清政府亲自着手推行现代化时,主要通过重用绅商等手段,来加强官、 商之间的联络。事实上,由绅商出面来调谐官商关系,尚存在有负面意义的一面,绅商在经商 营工,攫取利润的同时,骨子里仍潜藏着儒家文化意识。这不能不损害他们创办企业的成就, 阻碍资本主义企业精神在中国的抽萌、成长。 5 摘编自马敏著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绅商阶层产生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绅商阶层发 展的因素。 (7 分 ) ( 2)据材料二,概括绅商阶层带有“过渡特征”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绅商阶层的阶级 属性。 (7 分) ( 3)据材料三,辩证地指出绅商阶层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6 分) (二)选做题:共15 分。请考生从3 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 的第一题计分。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 分) 材料 : 十月革命前, 俄国货币发行的总趋势是金本位制的不断破产并最终遭到失败:1921 年 关 于经济政策的提纲中指出:“恢复我国的货币流通现在成为经济问题的中心,在币值急剧下降的 情况下谈不上合理经营和使经济赢利,谈不上正常的预算”。关于经济工作问题的指令中指出, “责成财政人民委员部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快的速度来减少,然后再完全停止纸币的发行,并在金本 位制基础上恢复正常的货币流通。必须坚定不移地用税收取代纸币的发行,不得有丝毫拖拉”。至 此,在列宁的指示下,货币改革酝酿展开:1922 年货币改革全面展开,苏联流通市场逐渐形成了切 尔文券(含金量为每单位7.4234 克)等多币并行的局面。币制虽然比较混乱,但这种渐进过渡式的 改革却能减少币制改革所引起的经济动荡,实现了对多年通货膨胀形成之积弊的冷处理、缓慢消化 和分解吸收。1925 年货币改革基本完成。 摘编自苏联19221924 年的货币改革:回顾与评价 ( 1)根据材料,指出19221924 年苏联货币改革的目标。(8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19221924 年苏联货币改革成功的原因。(7 分) 16. 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 : 在欧洲, 苏联是和美英一起对付德国的盟友。在亚洲, 却和美英的敌人保持和平与友好 关系。这种关系得到了美英的谅解。就像美国历史学家威廉哈代麦克尼尔说的那样:“俄国竞然 能够在远东享有两个世界中最为有利的地位。同日本签订的条约,至少在纸上保卫了西伯利亚;而 日本军队卷入同英美作战并拖在中国境内,事实上保卫了西伯利亚斯大林却能够同中国人相当 友好,并且说服了美国人和英国人俄国人加入对日战争是不切实际的。这是出色的成就,而且 对于战争的总的进程具有无法估计的重要性”。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国际事务概览第二次世界 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在二战中“享有两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