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戴 毅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 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 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形式和手段,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入挖掘是内容和目 的,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教 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实践、交流、改进、提高。勇于实践是关键,不断学习 是重点,使用恰到好处是核心。 不可为运用而运用,也不可 “好事多事” 而舍近求远、 本末倒置。 一、巧用信息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 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 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 行尝试: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只有兴 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例如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十册中 琥珀 这一课, “松脂球” 、 “化石” 的形成, 以及地壳的运动,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通过 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 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松脂球、 化石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 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 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 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 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理解课文起 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 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感知更多的 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 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 制” ,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 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都是非常重要的。 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 又能听得见, 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 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不仅非常 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五)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 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 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 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 意识与社会责任。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 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六)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 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 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 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 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七)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 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 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 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 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且于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 二、实时应用信息技术 诚然,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可以把语文课本上枯燥文字转化为看得见的 形象,听得见的声音,能增强直观性,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 重的学习负担, 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 愉悦、 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 但如果滥用, 效果则会适得其反。因此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还有如下讲究: (一)把握好运用的尺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因此, 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 导作用。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应只是起一个辅导的作用,不能让多媒体主宰课堂。 (二)把握好运用的时机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说的就是要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多媒 体的呈现也要善于把握最佳的时机, 要使多媒体的呈现成为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一 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辅助作用。那么,如何把握多媒 体呈现的最佳时机呢? 一般来说, 多媒体的运用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或使训练效果达 到最优化的时机。运用多媒体的时机主要有三种: 1.抓住理解需求的时机,教师不要轻易把难点、矛盾交给多媒体,应让学生充分 进行思维活动,产生“愤悱”之情,在学生思维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 再呈现多媒体,才能使学生豁然开朗,才能使课堂教学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佳境。 2.抓住感情需求的时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 创设一个最适宜产生情感共鸣的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 3.根据教材内容,因文而宜,抓住语文训练时机,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另外, 还要注意各种媒体的合理搭配,根据各种媒体的优势,将他们加以优化组合,发 挥媒体的整体功能。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 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 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 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 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 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 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我认为:组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 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 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怎样运用“多媒体” 指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学会运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 ,适时、 适量地运用多媒体,用过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激起学生的新鲜感,引导 和帮助学生学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