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复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007 2008 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高考语文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和考纲,明确 考纲中每一个考点的要求、范围、难度,明确出题点并找出规律。在语文复 习中训练、探究、巩固哪一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复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在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上下工夫,使学生始终保持适当的兴奋度;要以学生 的思维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领悟为基础、以学生的运用为落脚点,使学生全面 介入教学活动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要帮助学生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 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感悟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方法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 力。教师要争取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步骤都有所悟,有所得。 二、工作目标 1深刻领会高考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准确把握考试大纲的整体要求,把对高 考考试大纲的理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2坚持课堂教学改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学习、思 考、探究,争取在高三一年的学习中使学生在不同层面都得到提升。 3搞好学科教研组建设,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并充满创新与活力 的优秀教研组,关键要在研究高考考题的方向上,要有校本化的学习资料,争取 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三、主要问题: 1回归课本不到位。教师在复习课本知识时有些浮躁,认为除了默写不会有 原题,何必过它,于是就对课本轻描淡写地走一遍,甚至对许多课文不闻不问, 就是过也只是只看知识,不注重用课本的经典材料训练思维能力,结果导致大量 印发、购买材料,不加判断地使用材料,使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 2教师不能做到精选习题。 因为教师缺乏对复习整体的思考,缺乏对课标 和考纲的认真分析,缺乏对提高教学效率重要性的认识,因而不能对习题进 行必要的取舍和整合,导致题海战术,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师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不足。 学生在第二卷失分较 多,一是理解有问题,经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简 练、逻辑性差。对于“理解”问题,主要因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学法 指导,没有很好地摸索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总是 懒于思考,静等教师讲解答案,然后抄在纸上了事。对于“表达”问题,主要因 为教师过多地注重讲,而没有注重写,没有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 训练。学生仅仅听一听、看一看和亲自写一写、练一练的效果是不同的,听过看 过就忘了,而写过练过印象就深刻多了,因为它可以促使学生思考,这样才会使 学生有实际的提高。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积累量少。高三教师还是就资料讲资料,忽视了学生最 基本的语言感知力还是来自阅读,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解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 的语感,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培养他逻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作文训练效果甚微。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教师都花大力气布置 作文,可是写到最后学生却越来越不会写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许多老师最后 就只有放弃了。 四、主要措施: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课本是基础知识的重要载体。比如说, 高考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选文虽然在课外,但考查的知识点:文言实词、虚词、句 式等都可以在课本里找到。基本能力在课本中也有体现,如高考题中的现代文阅 读考查的能力点:理清思路、筛选信息、把握文意、揣摩语言等都是我们学习课 本时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复习时,涉及到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多翻一翻课 本是大有裨益的。再者,中学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 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精华,有深厚的文化内蕴,尤其是高中五、六册的选文, 谈人生,谈哲学,谈艺术,认真阅读钻研这些优秀的文化精品,是培养、提高学 生语文素养的最根本的手段。 学科组要集体讨论如何使知识回归课本的问题,并安排教师对课本主要知识 进行归类,编成校本教材,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教师要写教学反思谈谈对 如何运用课本的认识。 2.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精选习题 进入高三以后,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语文有这样的感觉:语文知识不少,管用的 不多;学习的课文不少,考试考到的不多;做的练习不少,心中有底的不多。问 题就出在练习上,教师基本都是一本资料讲到底,不了解学情,不分析考试方向 从而让学生做了很多无用功。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 以高考试题、试卷为蓝本,全面地研究高考试题、试卷,包括它的总体设计、各 题的考查目的、设问的角度、干扰项设计的特点、解题思路等等,并在此基础上 精选习题。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做题, 多多思考, 举一反三,悟出规律, 练就“以 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习题的选用应以以下三点为标准:一是知识的高含量。试题要最大限度地增 加覆盖面,尽可能囊括最多的知识点。二是思维的开放度。适度开放,给考生以 思维的空间,而不是就题论题,死记答案。三是文化内涵的厚重性。各地试卷在 选材上都趋向于文化含量高、文学色彩浓的文章,命题时注意挖掘其内蕴。 学科组要组织教师对资料进行筛选,重新组题,自己编题,形成校本特色。 学科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 质量。 3.不断反思,有错必纠。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题库。把每次考试学生做错的题集中起来, 并养成对错题进行反思的教学习惯。学生的反思应突出:自己是否很好的理解了 题意,弄清了问题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快地找到了答题的突破口,在答题 过程中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后来是怎样改正的,表述是否 符合逻辑,语言是否流畅等等。学生的反思和探究的思维习惯要靠老师来引导。 反思以后要改错,要求学生把高三一年来所做过的试卷、练习,分类整理装 订,把做错的题目一一纠正过来,明确错误原因,以免再犯同类错误。要相信高 考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不会超出这一年来所作练习的范围。 4.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主观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定下心来读文章的习惯。对文章要总体把握,有总体印象, 答题时注意上挂下联,到文章中寻找对应点。在阅读中,一些同学不会从文字出 发欣赏“细节”,从而逐步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没有养成“依言”入情悟道的 习惯,精读文章,学会欣赏“内涵”,更谈不到情感得到调动与熏陶,思维得到 “内化”与拓展了。 其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里提供一种思路: 例题引路感悟探究巩固训练 例题引路:以近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 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并对今后此类考题作前瞻性预测。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 性,它是检测的标尺,是分析失误的前提,是归纳总结的基础。 感悟探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思考 的?说说你的答题思路。你以为这类题将来会怎样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 出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思路与方法。“探究”即是对命题规律的探 求,也是对答题思路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 巩固训练:配合练习进行逐项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是对思路、方法的验证与应用,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能力层级的要 求才是终极目的。当然,训练的类型要全面,难度要适中,能力要求要到位,要多 动手。 总之,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而不要教师代替思考,要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到 自己的进步,不断提高自信心。 教师要做案例分析,反思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5.要注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只有大量阅读,才能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知识得到积累。教师可根据本 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规定让学生每天自读一篇文章,或给学生提供适量的文章 供他们阅读当然,在让学生阅读时,教师应提出相应的要求,以便学生读有 方向,同时也便于督促、检查,最后使阅读落到实处。 教师要制定阅读计划,留出阅读时间,推荐阅读书目(或者让学生推荐)。 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章,每周让学生进行一次片段练习,重在提高学 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6.要明确作文教学目标,避免走弯路。 A、 审题意识。高考作文的审题不可能成为一大障碍,但也不是一眼就能看 到底的,需要好好琢磨,细细思辨。只有领会命题意图,才能把握写作思路。 B、文体意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平时训练要有文体意识,记叙文就 是要有描写意识;议论文观点鲜明,要有思辨意识、哲理意味;散文要有人有事, 揭示哲理。 C、结构意识。段落不要分得太零碎,以免给人一种很散的感觉,不要故作高 深写“题记”,不要分成“一”、“二”、“三”、“四”,很自然的分成4 6 个自然段即可,要文气贯通,一气呵成。 D、“亮点”(创新)意识。一个巧妙机智的构思,一个精彩的段落,一段内 涵丰厚的句子,一个有个性的词汇,甚至一个有如诗眼的字,一个非常有特点的 标点符号,都可以作为亮点,提升文章的层次。有的考生喜欢故作深沉,故意把 文章写得很“含蓄”,缺乏开点题的意识,以致使得观点不亮。要凸显自己的亮 点,不怕张扬,不怕“招摇”,把文章的语言美、立意美、结构美发挥到极致。 E、语言意识。尽量“装潢”作文的语言。要进行写好一段排比或一段比喻的 训练,进行写好一段逻辑性强的文字的训练,进行写好头一段精辟有哲理的话的 训练,进行写出一段生动形象的话的训练。总之,要在语言上“征服”阅卷教师。 首先,学科组要制定详细的作文教学计划。其次,学科组要认真研究课本, 从课本中挖掘作文素材,研究课本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写教学反思。第三,教 师要整合信息广泛收集资料,编写校本教材。 7.加强集体备课,保质保量完成集体备课。学科组长要制定学科计划,各备 课组合理分工,统筹安排科学运作,真正做到教学情况的有效反馈。市教研室会 把学科组建设作为重点督导检查的对象。 8教师要注意制定目标,因人施教。 复习要讲究个性差异,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和特点制订目标, 研究方法,使复习带有个性化特点。克服目前教师“过度期望、过分干预、过度 包办”的弊病,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层次上有所进步,明确自己的方向, 明白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 为主的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譬如帮助学生在确定目标、准备资料、 整理思路、检测调控、得失总结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了解他自己的迫切需要, 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为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 的建构过程服务,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 维碰撞,监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 教师要建立“学生语文成绩档案库”,把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测验成绩都加以 细化和分解,明确学生在哪一部分失分较多,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是需要 大面积的补救还是需要个别辅导。尤其是那些语文成绩需要关注和关心的学生。 老师要做清醒的老师,学生要做明白的学生。 教学工作安排 第一学期: 1,九月至十一月上旬期中考试(11 月 1 号-6 号) 各学校基本完成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专题讲座。 基础知识讲座和作文训练兼顾。 2,十一月中旬至一月下旬期末考试(1 月 29-2月 4 号) 各学校基本完成 “文学常识、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的专题讲座。 基础知识、阅读鉴赏讲座和作文训练兼顾。 春节放假 2 月 12 号-2 月 25 号 第二学期: 1,二月下旬至三月下旬第 一次调研测试( 3 月 26 号-4 月 1 号) 各学校基本完成 “现代文阅读” 专题讲座, 结束第一轮复习 ,并强化作文训练。 2,四月份至五月中旬进行 第二轮题组练习 ,四月 下旬第二次调研测试。 3,五月下旬第 三次模拟训练。 4,六月学生自主复习备考。 20062007 学年度教学进度表 日 期教 学 内 容备 注 10.110.30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1.111.5 考试讲评 期中考试 11.611.19 古诗词鉴赏 11.2011.26 古诗词鉴赏 11.27 12.3 古诗词鉴赏 12.412.10 文言文阅读 - 文言实词 1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