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如何进行环境管理等问题。 2以当前某一重大污染事件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该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以及治理该污染的主要措施。 3结合当前人类面临的淡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问题,综合考查人类在利用资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以当今我国或世界某一重大生态问题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该生态问题的分布、形成原因、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 (1)降水稀少: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国家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中亚地区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 (2)地狭人稠:如新加坡面积较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资源紧张。,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2019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精讲精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水源保护的措施和开采山石的危害等环境保护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第(1)题,在分析时,可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及保护植被等方面分析。第(2)题,在分析开辟采石场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时,可从对当地植被、生物的影响及其引发水土流失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1(2019江苏高考)图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_和_。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 (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 (4)酸雨的危害有_。 【解析】本题通过探讨大气中硫的来源及其对大气的污染来考查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相关知识,以及读图分析的能力。在生态系统的硫循环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破坏了硫的循环平衡,产生了大气污染;分析我国南北方酸雨差异时,应重点考虑气候的差异。 【答案】(1)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 (2)煤炭消费量(3)降水 (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我国的主要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2019广东高考)石羊河流 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 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 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 垂直剖面图(图2)。,(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_。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_河,判断理由是_。 (2)图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_;深度1.6米处是_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 000年前后比现在_,理由是_。,【精讲精析】第(1)题,通过经纬网及等高线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及河流的类型。第(2)题,通过图2提供的土层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环境的变迁。 【参考答案】(1)从西南流向东北内流河流没有流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沙漠里 (2)远湖沼湿润当时的沉积物特征为湖沼沉积,即该地原来是湖泊,气候是比较湿润的,而现在地表都是沙地。,2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 (2)比较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_。 (3)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_, 理由_。,【解析】依据图例,可以看出,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草地退化、土壤侵蚀、森林破坏等,南方主要是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从位置上看,图中甲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乙为西南横断山地区,丙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丁为我国黄河下游地区。 【答案】(1)土壤侵蚀 (2)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丙地势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主要环境污染问题,(1)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原因是: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与此相反。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2)欧洲、北美的主要能源为石油,酸雨类型为硝酸型;而我国以燃煤为主,多为硫酸型酸雨。,(2019江苏高考)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甲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乙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和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和_。,(2)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 其主要来源是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 _。,【精讲精析】本题通过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情境,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重点要读懂图甲和图乙。第(1)题,分析图甲,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有色金属矿产的冶炼,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从环境摄取和摄食。第(2)题,重金属元素在四大圈层之间双向流通,故应选。第(3)题,从图乙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距离高速公路越远,重金属污染物浓度越低。第(4)题,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措施有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对汽车尾气进行处理等。 【参考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从环境摄取摄食(2)(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汽车尾气(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最终“归宿”是大海。下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其面积达3.43106km2,中心最厚处达30 m,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 (1)描述图中“太平洋垃圾漩涡”分布的大致位置_。,(2)“垃圾漩涡”呈_时针方向旋转,主要原因是 _ _。 (3)大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可能产生的危害有_ _。 (4)如何控制该海域“垃圾场”进一步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了垃圾污染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第(1)、(2)题,根据图中的洋流流向判断出垃圾漩涡位于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垃圾漩涡的旋转方向与洋流的流向是一致的。第(3)题,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人体健康、海上航运都会产生影响。第(4)题,可以采取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加强对塑料垃圾的回收、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解决。,【答案】(1)北太平洋中低纬区域的中部海域(或副热带海区中部)(2)顺主要受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顺时针大洋环流的影响(3)危害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对海洋航行的船只构成威胁(4)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量;加强对塑料垃圾的管理,建立比较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加强国际协作,共同治理海洋塑料垃圾等。,【命题规律】综合分析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命题中环境保护这一内容多以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为载体,以某种重要的资源问题、生态问题或污染问题为背景材料,侧重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布特点,造成的危害及解决措施。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高考对相关问题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也相应增加。 【命题趋势】2019年的高考在本内容的考查上还将以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结合区域发展,以区域图、示意图、数字表格等为载体,进行相关问题的考查。,(2019福建高考)下图示意19862019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19862019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等方面的环境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对比不同时期的地面沉降面积及沉降深度即可分析出地面沉降的空间转化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地表压力过大,地下水过度开采。防治地面沉降的措施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特点: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原因: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区域环境问题分析和防御,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着眼点,此类题目的呈现特点是通过图表来承载所有的解题信息,其设计思路、设问角度和思维价值都是围绕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而体现出来。因此,解答此类题目时,应首先明确图中地物的分布特征,结合设问,分析不同地物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其次应注意用规范的学科术语归纳总结图中信息,做到合理、流畅的图文转换;再次应准确的把握利用图中信息推理判断的因果关系链,这样就能保证思维的正确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