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 1. 什么是塞卡病毒病?临床症状表现怎样?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本病的 潜伏期现有资料显示为312 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 出现症 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 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 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 症状持续 27 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小儿感染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孕妇感染寨 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2. 流行地区主要在哪里?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截至2016 年 1 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 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 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3. 传染源有哪些?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 能传染源。 4. 通过什么传播?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 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 过母婴传播, 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 核酸, 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5. 我国与传播塞卡病毒有关的伊蚊主要分布在哪? 根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 蚊和白纹伊蚊, 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 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 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6. 人群容易感染么? 人群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 力。 7. 怎样预防塞卡病毒病? 1 / 8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 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使用驱 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 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 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 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 2 / 8 临床特征及治疗 寨卡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只有约 20%发病,病程约 1 周左右。感染者 大多症状轻微,迄今为止未发现死亡病例。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类似,以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常见,也可出现头痛、眼后痛。肌肉 痛和呕吐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 受感染的人群中通常仅有五分之一的人发病,临床症状较温和,一般持续 4-7 天,为自限性疾病,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例很少见。 本次寨卡病毒病暴发,尤其在巴西,与急剧增加的新生儿小头畸形有关, 并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 一种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系统并可导致瘫痪的疾 病。这种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以及神经综合征的因果联系尚未被证 实,但是高度可疑 2。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即缓解疼痛、发热和其他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疫苗。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 蚊媒传播 :主要通过被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母婴传播:少见但已被证实。尽管从流产的胎儿的病理标本中检测到寨卡 病毒但并不清楚感染寨卡病毒导致胎儿流产。寨卡病毒已经在小头畸形的婴 儿中被检测到,但是 还不清楚有多少小头畸形与寨卡病毒有关。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可通过输血以及性传播 。 ? 2 月 2 日,美国确认出现首例本土感染寨卡病毒病例,与此前伊蚊携带的 方式不同,此次感染可能通过性传播方式。WHO 风险评估认为文献此前已 有经性传播感染寨卡病毒病的报告, 通过性行为感染寨卡病毒病的风险有限。 偶发的性传播感染病例并未改变此前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蚊媒传播的认识。 ? WHO 此前已发现一例可能的人际传播病例,并从一名男性患者的精液中 分离出寨卡病毒,不过仍需更多研究以确认性传播是否为寨卡病毒的传播途 径之一。目前尚不明确病毒在精液中存在的时间,不过1 例英国寨卡输入病 例研究提示寨卡病毒可在精液中存在27 至 62 天(见 2016.5 EID) 。 ? 巴西卫生部门 2 月 4 日确认 2 例因输血而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 潜伏期 研究表明该病潜伏期为3-12 天。未见到传染期相关数据。 人群易感性 在非流行区,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诊断与鉴别诊断 需与登革热、螺旋体病、疟疾、立克次体病、A 组链球菌感染、风疹、麻 疹、细小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和甲病毒属(基孔肯雅病、玛雅罗热、拉 沙热、巴马森林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等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技术: ? RT-PCR :发病一周内,大部分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寨卡病毒。 ? IgM 和中和抗体:在发病一周左右形成,与其它黄病毒成员,如登革热、 西尼罗病毒等有交叉反应。 ? 蚀斑减少中和试验:能够识别寨卡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避免其它黄病毒 家族成员交叉反应。 预防与建议 3 / 8 无疫苗。避免蚊虫叮咬 :应用含有避蚊胺、 派卡瑞丁、IR3535 和柠檬胺等成 分的驱虫剂;尽量穿着长袖衣裤;睡眠时支起蚊帐。室内外不要积水,避免 蚊虫滋生。 建议:若去疫区旅行后,出现发热、皮疹等情况,及时向医生提供详细旅 行史。若已确诊,发病一周内,尽量避免被蚊虫叮咬,防止传播他人。多个 国家已建议孕妇应尽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区。 风险提示 :气候变暖加速寨卡病毒传播 联合国近日指出: 全球变暖将加速蚊子繁殖,使蚊子传播的病毒如寨卡病 毒大幅增加 。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2015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 热的一年,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厄尔尼诺现象令蚊子的数量增加,而由埃及 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 正是于去年开始在南美洲迅速传播,目前已在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严重疫情。 ? Zika 病毒与小头畸形 /神经系统异常 寨卡病毒的出现与巴西新生儿小头症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数量激增存 在关联,但目前只能确定两者之间的间接联系 。 目前没有最新的科学证据证实寨卡病毒和小头畸形或GBS 之间的联系。 妇女的生殖健康已被推入风头浪尖,最新的证据表明,怀孕期间寨卡病毒感 染可能与畸形的新生婴儿有关。 美国最新研究提示zika 病毒感染和新生儿小头畸形及胎儿死亡存在关联 (MMWR2 月 10 日报告)5:美国 CDC 自巴西 2015 年 12 月送检的 2 名出生 后 20 小时内死亡的小头畸形新生儿和2 名分别于 11 周和 13 周流产胎儿的 脑组 织和胎盘标本中检出寨卡病毒核酸和抗原。其母亲均曾在妊娠期最初3 个月内 出现发热和出疹等寨卡病毒病症状。该检测结果提示, 寨卡病毒病和新生儿小头 畸形及胎儿死亡存在关联。 3 权威组织应急管理措施及策略 PAHO/WHO 1 月 24日, PAHO 发布寨卡病毒 (Zika Virus)传播和预防的声明。认为寨 卡病毒可能传播到美洲所有存在伊蚊的国家和地区。最佳的防控方法是清除伊蚊 滋生环境和个人采取防蚊措施。孕妇尤需防蚊叮咬; 如有疑似暴露, 需告知保健 医生并密切监测胎儿发育状况。PAHO 将与成员国加强媒介控制、风险沟通,建 立或加强寨卡病毒感染及其并发症(如小头畸形、 格利巴利综合征和其他自身免 疫和神经系统障碍)的监测系统。 WHO 支持在已经出现寨卡病毒引起的小头畸形和其他相关神经损伤的国家 和地区加强监测, 在病毒可能传播的国家也加强监测。根据现有证据, 世卫组织 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 4 / 8 2 月 1 日 WHO 召开应急委员会会议, 宣布将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 急公共卫生事件 。 ?专家组认为应重点关注目前Zika 病毒感染与先天畸形及神经系统疾病 间存在的时间及空间上的高度相关。虽然未经科学证实,但强烈怀疑孕期感染 Zika 病毒可导致胎儿出现小头畸形,目前迫切需要全球联手查明之间的因果关 系。 ?会议讨论认为 目前巴西近期报告的聚集性小头畸形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构成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社会需携手应对,加强Zika 病毒、先天畸 形、神经系统疾病的监测与病例发现,控制蚊媒。 加快检测方法与疫苗的开发进 程,保护孕妇等高危人群。WHO 不建议对 Zika 病毒疫情流行地区采取任何旅行 及贸易限制。 2 月 3 日 PAHO 在乌拉圭首都蒙德维的亚召开会议,会议认为目前急需更多 援助力量共同应对美洲寨卡病毒病及可能与之相关的小头畸形聚集病例。PAHO 计划开展疫情应对新策略: 加强疫情监测能力, 控制蚊媒, 确保足够医疗服务资 源,开展针对公众的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 2 月 8 日 WHO 公布寨卡病毒当前主要研究进展 ?寨卡病毒的诊断目前是最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该病毒与其他黄病 毒难以区分,目前鲜有公认的检测方法和试剂。2 月 5 日 WHO 呼吁有关公司和团 体提交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和试剂进入WHO“应急评估和上市”程序; ?目前全球至少有 12 家机构正在研发寨卡病毒疫苗, 均处于初期阶段, 到 最终批准上市还需数年时间; ?部分正在开展寨卡病毒药物预防研究,其原理类似于疟疾药物预防; ?“控制释放基因改造的蚊子”的媒介控制以降低寨卡病毒传播的方法可 能值得考虑。 2 月 10日 WHO 发布针对孕妇和育龄妇女的寨卡病毒病问答 ?发布针对孕妇和育龄妇女的寨卡病毒病问答,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小头 畸形、如何预防寨卡病毒病、患寨卡病毒病后如何应对等。 2 月 12日 WHO 更新针对前往寨卡旅行者的健康提示 ?孕妇应考虑避免前往发生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疫情的国家和地区,但该 建议并非等同于旅行或贸易限制建议。 ?同时 WHO 还提醒旅行者注意寨卡病毒性传播风险,所有从寨卡病毒流行 地区归来的男性及女性, 特别是孕妇及其伴侣应该进行安全的性行为,坚持正确 使用安全套。 WHO 欧洲办事处 伴随寨卡病毒在美洲继续扩散,被寨卡病毒感染的旅行者进入欧洲的风险 也在增加, 部分欧洲国家已出现输入型病例。目前英国、 丹麦及葡萄牙已相继发 现输入型寨卡病毒感染者, 加上此病毒传播源伊蚊也存在于部分欧洲国家尤其是 地中海区域, 因此有关国家应提前应对春夏季病毒传播的风险。鉴于当前冬季的 5 / 8 气候条件不适于伊蚊活动,欧洲地区冬季寨卡病毒传播的风险极低。但一旦春 夏季到来,温暖的气候将利于伊蚊繁殖, 欧洲地区寨卡病毒传播的风险也将随之 增长。 欧洲国家应 监测及管理输入型感染病例,并利用应对骨痛热症和基孔肯雅 热病的控蚊经验来对抗传播卡兹病毒的伊蚊。 粮农组织 : 发表声明称随时准备参与国际抗击寨卡行动 粮农组织( FAO )2 月 9 日发表声明:作为联合国系统内主管动物健康和病 虫害防治的机构, 粮农组织能够在 帮助受影响国家采取定向干预措施的同时,避 免人类和环境受到因危险化学品使用不当所产生的健康和其他等风险。 美国 CDC 1 月 20日:发布 Zika 病毒病暴发孕妇诊疗指南3 :该指南包括给即将 赴 Zika 病毒流行地区旅行的孕妇的建议、 以及对自 Zika 病毒流行地区旅行归来 的孕妇的筛检、检测和管理建议。该指南推荐意见包括: ?应该询问所有的孕妇近期是否曾到寨卡病毒传播活跃的区域旅游; ?应该对近期曾到过上述区域旅游且在旅游期间2 周内出现发热、皮疹、 肌肉酸痛或结膜炎的孕妇进行兹卡病毒检测; ?对于寨卡病毒检测呈阳性的孕妇,医师应考虑每34周对其实施超声检 查,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1 月 22 日更新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旅行警告名单,美国因寨卡病毒肆虐而 发布的旅行警告名单由此增至22 个国家和地区。 1 月 26 日,美国疾控中心、美国州和地区流行病学家委员会(CSTE)共同合 作,决定将寨卡病毒病纳入该国法定报告疾病目录; 1 月 26 日发布婴儿疑似先天性感染寨卡病毒评估和检测临时指南4 ?母亲可能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头小畸形症或颅内钙化的婴儿,应接受寨 卡病毒检测。其检测血清样本应采自脐带或直接采自出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