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试题第 1 页(共 11 页) 【LMYGK 】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线上自主联合检测 语文试题 2020.3.29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建议打印用纸 :试卷、答案: A4 纸或 A3 纸二合一打印答题卡: A3 纸(建议彩印)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 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 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 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 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 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 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 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 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 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 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 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 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 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 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 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 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 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 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 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 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 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 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 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 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 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 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 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 语文试题第 2 页(共 11 页) 【LMYGK 】 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 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 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 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 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 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 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 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 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发出呼吁。 B.“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 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 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第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 失去艺术感染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 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 C.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 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 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 改成“脱贫攻坚”, 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 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确保贫 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 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 人民日报评论 :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语文试题第 3 页(共 11 页) 【LMYGK 】 材料二: (新华社发,国家统计局数据) 材料三: 中国财政部11 月 18 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20 年中央财政 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日提前下达,共计1136 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引发外媒关注。 据拉美社11 月 18 日报道,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说法,其中一部分资金将分解到具体的地方政 府,以在2020 年加强脱贫攻坚战的力度。 报道称,这些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 “三区三州” 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三区”是指西藏、 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 “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 报道称,今年10 月,中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 左右现行标准 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再经过2020 年一年的努力,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该 官员还提到,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0% 左右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 ( 外媒关注中国投入巨资决战脱贫攻坚 ,参考消息网2019 年 11 月 20 日) 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 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 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 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 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 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口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 年和 2050 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 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 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 年,乡村 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 4.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贫困发生率来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员比片区外的贫困人员更加贫困。 B.2013 年到 2017 年,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4000 万,说明我国脱贫工作取得 了巨大成绩。 C.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 D.如果按照2013 年的监测范围来统计贫困人口, 2017 年的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应该更少。 语文试题第 4 页(共 11 页) 【LMYGK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 ,说明党和国家对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从国务院某官员的预计情况来看,2020 年必须让全国剩下的5%左右贫困人口与10%左右的贫 困县脱贫。 C.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 到 2020 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D.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 是到 2050 年把中国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6. 为什么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风雪日月山李 迪 李老师,我七年前从西北师大毕业,当时有好多地方能签约工作:云南、贵州、宁夏、 青海我挑了又挑,选了青海。 接受我采访、称我李老师的人,名字有点儿怪,叫赵程皇。一个胖胖的甘肃姑娘,老家 在张掖。她说自己喝凉水都长肉,说是“ 胜天半子 ” 拆开重组。我没听明白,她豪爽一笑,天 生胖子啊! 我俩谈话的地方叫日月山。这里是青海通往西藏的门户。山之青海这边儿,屹立着中石 油的汇源加油站,胖姑娘就在这里当上了一名加油员。 李老师,你可不知道,刚进十月,这里就下雪了。我第一天晚上在站里值班,门外似乎 有鬼哭狼嚎,嗷,嗷!我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