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 -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人教版新课标课程改革倡导课堂上的问题应是贯穿教学的主线,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 以此激发学生问的兴趣, 课堂才有新的生命活力。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问起来, 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有了问题, 课堂才有生命活力。 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质疑,使学生成为一个问的主体;要引导学生逐渐完成从“不问”到“想问”,从“想问”到“敢问”,从“敢问”到“爱问”,从“爱问”到“会问”。一、引导学生从“不问”到“想问”培养学生主动问的意识,教师就要在了解学生知识经验与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与学习兴趣方面进行精心设计, 不断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通过师生间的故事、疑问等激发学生更多的疑问,使他们自我表现的愿望得到满足,让问成一个“信息源”。例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有位教师在教学本文时,用激情的语言导入出示问题后,引导学生问他们看了课题后想说些什么?( 学生经过思考后 ) 生 1:作者为什么怀念秋天 ?生 2:秋天有什么好怀念的 ?生 3:本文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生 4: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师:既然你们有这么多问题,你们有没有兴趣到书中去寻找呢 ?( 学生很有兴趣地自由读课文 ) 教师的创设、恰到好处的引导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在学生与文本之间起一个纽带作用, 为学生的想问做一个铺垫。二、引导学生从“想问”到“敢问”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和谐的、愉快的、以人为本的、充满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 学生才敢问。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语言、 动作、表情等,让学生有亲切感,受到鼓舞,使学生心灵舒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近了,敢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若是师道尊严的面孔学生想问也不敢问了。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 只要一接新班就注意引导学生。 用她丰富的肢体语言和亲切、和蔼的话语去打动学生, 引导他们勇敢提问。 她在讲宇宙一课时,就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被她亲切、和蔼的态度所打动,竟情不自禁地问道:“万万颗星星中万万是什么意思 ?”三、引导学生从“敢问”到“爱问”在课堂上,学生是否愿意参与教学活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呢 ?学生能说的教师放手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操作,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与学生沟通,做到适当的帮助、点拨而已,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江雪一课,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 学生问道:“天这么冷, 雪这么大,这位老人为什么独自来钓鱼。 ”这位教师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让学生再体味这首诗, 然后互相讨论解答。 (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 ) 得出答案: 这位老人孤独。教师进一步引导,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孤独 ?一名学生答道:“这首诗每句开头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千万孤独。这就表示作者内心千万的孤独、苦闷。”教师当时一愣,这并未在自己备课时的预设范围内,于是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评价: “你很会思考问题,而且有新意、有创意,通过你这一问老师对这首诗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悟。”四、引导学生从“爱问”到“会问”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会提问, 有价值的问是提高学生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志。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创设一个问的情境, 让问题走进学生的头脑之中,使学生得到满足。就语文课程来说,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帮助学生寻找疑点, 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来问,鼓励学生多样化的问。例如,苏红的画一文,课文记叙的是苏红不小心把要参加比赛的画给弄脏了,后来将它改成一幅美丽有趣的画。文章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可变成好事。有位教师在执教这课时,先出示一幅画,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 ?发现什么地方最有兴趣 ?教师启发学生大胆想像、 思考,让学生观察、 分析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答道:这幅画为什么画了一只小狗?这只小狗是怎么来的 ?这幅画是干什么用的等。 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课文, 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学生很快地找到了自己想知道的内容。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 学生少走弯路,从中感悟到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