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神分析各个流派主要心理学思想 郦卓琦 12370221 12 心本班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约在 1897 年开始创立了精神分析这个理论,1902 年发展成心理分 析学。他的学生阿德勒、荣格等发展了它,后又与他分道扬镳,现在它被称为经 典精神分析。他是精神病医师,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主要著作有梦的 解析,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精 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理论贡献: 对人类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揭示 人格结构理论: a,本我-性欲望驱动,按照快乐原则行动。 b,自我-社会经验积累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 c,超我-理想道德,是最上面一层,即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理想化了的自 我。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例如投射,压抑,合理化,升华等。 精神层次理论,它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 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潜意识却对人的情绪行为 产生重要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 感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面里发生和进行。 性本能驱动理论(后被继承者修正为更全面的生物本能驱动理论)。 焦虑的描述: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儿童早期性器官发育前的三个阶段口头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 某种延长了的“潜伏期”(大约从 6 岁到青春期,个体慢慢地成熟,性欲 逐渐消失),1,“青少年时期” 成熟期的“生殖器阶段” 弗洛伊德提出,个体的人格由三个系统组成: 本我由生而有之的某种心理本性诸如本能的所有东西构成。 由人的人格的生物成分构成的本我,借助于作为减少紧张的手段的快乐原则来发 挥作用。对于本我来说,不存在善和恶;它不知道道德。 自我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 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 环境之间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人格的社会成分,代表着自我控制,由社会的传统理想的内在表 现所构成。在这里,个体被教会区分正确和错误,并学会为完美而奋斗、而不是 为快乐而奋斗。因此,超我与本我是相冲突的。 理论描述:弗洛伊德认为人受深层性本能的驱动,当性欲望驱动的本我与有 人生经验(比如法律或者社会舆论不容许)的自我,以及代表理想道德的超我发 生矛盾时候,就可能会产生焦虑和心理问题。 经典的分析的基本概念今天还在被广泛运用,如潜意识,催眠,人格,释梦 等,没有它的基础就难有后来的各学派。 对他的评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在 20 世纪的最初有一段兴盛时期, 形成了精神分析运动,对许多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的 贡献,学术界都持较广泛认可的态度。但是对精神分析的某些假设和方法论,学 界并不都赞同,被认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推测。同时他过分重视性本能的观点, 后期也被他的女儿及学生修正。 在弗洛伊德经典精神理论的基础上,诞生了后来的自我心理学。著名自我心 理学家拉波帕特最早对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的历史演变作出概括。他在 1959 年发表的“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的历史概略”一文中,把自我心理学的历史划 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886-1897 年,弗洛伊德提出最初的防御概念; 第二阶段 1897-1923 年,弗洛伊德把自我看作一种本能,提出自我本能、自 我内驱力和自我力比多学说; 第三阶段是 1923-1937 年,弗洛伊德划分人格结构中的 id、ego、superego 三种成分,给自我予相对独立的地位;安娜进一步强调自我的作用,阐述自我的 防御功能; 第四阶段是 1937-1959 年,即 1937 年哈特曼在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发表“自 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的着名演讲,这被看成是自我心理学真正建立的年份。,2,3,个人观点:弗洛伊德非常看重本能的作用,把性本能说成是支配人活动的决 定因素,甚至认为在儿童期就已开始,如婴儿吮吸和吞咽等动作。弗洛伊德进而 以他的学说解释文学艺术,认为艺术具有梦的象征意义。 用精神分析方法的评论家们,往往不管人物形象的社会历史内容,也不考虑 人物形象的个性差异,只是一味地寻找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的根源。这种方法在 分析人物形象的某些下意识的行动和隐蔽的心理活动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 是,也不难发现这种评论方法的明显局限。首先,人物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只是 整个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它只有和人物的意识活动组合起来才有意义。另 外,从大师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来看,下意识或无意识的活动往往不是人物心 理活动的原因,而是有意识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 ,现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说的就像种庄稼种子本身的生命欲望问题,它本能的要发芽成 长。 代表人物:1、海因兹哈特曼 1894-1970,生于德国,后移居美国;2、沙 利文 18921949,美国人,祖籍爱尔兰;3、埃里克森 1902-1994,生于德国,1933 年移居美国,祖籍丹麦。 他们创立了新弗洛伊德学派的自我心理学(创立人的有争论)。有学者认为 1937 年哈特曼在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发表“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的著名演 讲,被看成是自我心理学真正建立的年份。 理论贡献: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非常重要人格发展划分) 018 个月: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18 月3 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6 岁:主动的对内疚的冲突; 612 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1218 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1825 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2565 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65岁: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个人观点:自我心理学保留了弗洛伊德的许多概念,但不再强调性本能和性 矛盾冲突在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而重视社会、文化、人际关系 在人格发展和形成方面的重要性。认为自我是可以在本能需要满足或挫折的矛盾 之间发展起来的。 三,现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讲的就像种庄稼种子土壤和环境,它对于种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 要。,4,代表人物:1、梅兰尼克莱茵 ,1882-1960,生于维也纳,德裔,移居伦 敦;2、费尔贝恩 ,1889-1964,英国心理学家,生于爱丁堡。 1930 到 1940 年间,克莱茵和苏格兰爱丁堡的费尔贝恩彼此影响学术理念, 开始了客体关系理论的研究,1943-1944 年在英国精神分析学会的科学论战,可 以视为是客体关系理论建立的标志,它也被学界称为英国学派。 理论贡献 、关注生命的前三年在分析理论中相当于俄狄浦斯前期并且强调 婴儿从母婴关系的体验中发展出来的心理结构。 2、内在客体是心理结构的一个部分,它形成于个人在早年生活中对重要照 顾者的体验,在人格中就记录为那段早期关系留下的踪迹。 、外在客体是指关系中的重要他人。它可以是指早期的重要他人或现在的 重要他人。它与内在客体有关联,因为内在客体是基于与原始外在客体之间的体 验,并通过现在对外在客体的选择而得以实现,内在客体也会通过它与现在的外 在客体之间的关系而得到修改。 客体关系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寻求客体。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 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更强调环境的影响。认为真正影响一个人精神发 展过程的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父母的关系。此理论探讨的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如 何影响个体的精神结构以及个体如何成长起来,将人格发展的重心从俄底普斯情 结转移到从出生到 3 岁的俄底普斯前期的冲突之上。 四,现代精神分折自体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研究的是种子在土壤和环境中,土壤和环境的好坏对种子内部成 长的影响问题。 代表人物:海因茨科胡特 19131981,奥地利人,1939 年移居美国, 1964-1965 年任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主席,1971 年发表自体的分析,首次提出 “自体心理学”理论,被学界称为美国学派。 核心概念:自体客体,自体,自恋。 理论贡献: 柯胡特是从研究自恋问题开始创立了这个学派的,他关注的是自体发展及自 体客体转移关系。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咨询师与咨询人共情的重要性。 自体心理学主张的是镜映、理想化、和孪生需求三极自体的心理结构,三极 平衡就形成健康的自体,否则就可能形成自体客体(不健康)。 自体概念 s 认为自体指的是属于一个人自己的,包括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 表象。 自体客体概念(核心概念):自体客体,是客体被自体经验为其自身的一部 分,并为自体发挥某些重要心理功能的客体。就好像人家是他身体的一部分,要 无条件的自觉地为自己服务。,自体客体现象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对别人期待和要求高,觉得是人家应该的, 你得陪 Ta 干这个,你得听 Ta 说那个,Ta 由着性子折腾,你不满足 Ta,Ta 就愤 怒,甚至 Ta 不说你就得去主动迎合 Ta,这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自体客体了, 要求人家关爱自己不见外,心里你我不分了,其实人家没有这个义务一定要关爱 你,只是你自己深层感觉不见外罢了,所以就会遇到很多矛盾,解决不好就出心 理问题了。 持续在自体三极关系的不平衡,可能产生的人格型态: 渴求融合 人格(期待温暖的关系)这些人必须将自己持续依附到自体 客体上,并常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期待自自体客体分化出来:他们毁灭性地要求 自体客体持续存在于自己可及之处。 逃避接触型人格他们隔离自己,用它否认让自己害怕的,对别人的需求, 并避免被别人吞没与摧毁。 渴求镜映人格他们坚持展现自己以挑起别人的接纳与赞美,常在忧郁后 的退缩与愤怒后的行动爆发之间变动。 渴求理想化人格他们永远在寻找能赞赏自己的人。 另我人格他们寻求一种可确立自己的价值的人,因而确立了自己的真实 性。 关于柯胡特的自恋理论 健康的自恋:有强大的有生命力的自我,能够扩展他的能力和满足他的需要, 它是一种借著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 惜、保护的真实感觉。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 不健康的自恋:虚弱的自我,通过假装的自大使自己变的稳定。如果不能维 持稳定,就会导致抑郁。 自恋型人格障碍(病态):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 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 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 个人观点: 客体这个词,最初是由弗洛依德所引用的一个技术性字眼,,,,单纯指的是可以去满足某种需求。意在总是在探究个人的过去到底是如何在影响 目前的行为与关系。例如,寻求的是去探究治疗中所发生的转移关系;也就是说 个案到底是如何把他或她的过去关系转移到目前和治疗师之间的关系里。也在传,统上要去研究关系议题,诸如在伊底帕斯期儿童和父母的关系。,然而其他一些心理学家,诸如卡尔荣格、艾德勒、朗克以及其他人 则不是 很认同这样的观点。这两类理论家自认为是在的主流中,但他们却相当 大幅度地改变了主流。客体关系理论探究的是心理结构的早期形成与分化,以及 这些内在结构是如何于人际情境中呈现。这些理论家所着重的点是早期生命的种 种会带给后来持续影响力量的关系上;也就是说,在个人心灵里面的一个残余物。 这些过去关系的残余物、这些内在客体关系,形成了个人的知觉感受(方式)以,5,及和其他人的关系。个人不只是和一个实际的他者互动,还和一个内在他者互动, 这个内在他者是一种心理再现,它可以是某个实际人物的一个扭曲版本。 如果是以自体心理学架构来进行治疗工作的治疗师或分析师则会 注意到灰姑娘本身在治疗中的经验,当该经验呈现在对治疗师产生的转移关系中 时。对该转移关系的分析可能会披露出她那需要强有力且理想化客体的那个匮乏 自体。这三种不同模式是从不同观点对类似问题做探讨。弗洛依德人格模式所探 究的是人格结构,该结构是如何并在一起。人格的各部分 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依德以本能的用语来看发展,其最影响重大的是发展上的挑战。,6,自体心理学的拥护者则可能强调个案的暴露慾与夸大性,他所寻求的,是一个全能客体,在无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