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国外理论研究动态2004 年第 9 期(月刊),第 17 页 国外理论研究动态2004 年第 9 期(月刊),第 17 页 西方经济学对社会福利制度的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郑秉文教授访谈郑秉文教授访谈 记记 者:者:战后以来,西方福利国家经历了 50、60 年代的黄金和鼎盛时期,也 遇到了 70、80 年代的困难与危机时期,从 90 年代至今开始进入了普遍的福利制 度改革时期。在这半个多世纪里,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对福利国家的研 究。西方经济学对当代福利国家的研究是个什么样的历史脉络? 郑秉文:郑秉文:现代福利国家诞生于战后。总的来说,战后以来的半个世纪里,后 半期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福利国家最活跃的时期,一般说来,西方经济学对福利国 家研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之前, 第二个阶段是 60 年代中期至 80年代初期, 80年代初至今为第三个阶段。 记记 者:者:这三个阶段正好与福利国家发展的历史时期相对应,这样划分的标志 是什么? 郑秉文:郑秉文:在第一个阶段里,除英、法等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外,社会保 障在其它国家刚刚起步不久,福利制度的确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日新月异,如日 中天,发展态势逼人,运行质量很好,没有出现任何经济问题和财政障碍,整个 资本主义世界一片繁荣景象。似乎出于上述原因,福利国家作为一个崭新的历史 现象还未引起经济学家足够的关注,经济学本身对此兴趣不大,福利国家似乎尚 未成为经济学家会议议程中的重要内容 ,而仅仅是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研究公 共管理的学者经常探讨的话题。在福利国家方兴未艾的这个时期里,凯恩斯主义 的需求管理、充分就业等宏观经济的政策主张占统治地位,较多地吸引了经济学 家的注意力,经济学的主流对蒸蒸日上、雨后春笋般的福利经济的发展并未给予 过多的关注。 记记 者:者:由此第二个阶段应该比第一个阶段更加活跃? 郑秉文:郑秉文:是的。在第二个阶段里,1964 年美国政府发动的“向贫困宣战” 对 经济学家研究福利国家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向贫困宣 战”引发了关于公共政策应该如何应对贫困的问题,使它已经成为深入人心并长 期讨论的一个神秘话题 。可以这样认为,在相当程度上经济学研究福利和保障问 题是从研究贫困问题开始的。1961 年至 1963 年美国南方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民权运 动,游行静坐和抗议示威如火如荼并向北方漫延;受民权运动的影响,人们对种 族暴力活动的厌恶、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感召、肯尼迪遇刺事件 等等,使人们开始日益关注贫困问题,并最终于 1964 年迫使新上台的约翰逊政府 发动了“向贫困宣战”。在约翰逊“伟大社会”的计划之下,“向贫困宣战”运 2 动不但推动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1964 年颁发了食品券法 案、1965 年颁发了“医疗保健”计划和“医疗援助”计划而且,这个运动 推动了经济学对诸如贫困和社会福利的研究进程,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经济学得 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而带动了主流经济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开始对卫生保健和教育 政策的研究分析,经济学家开始关注诸如失业保险、养老金计划和其它形式社会 保障问题中“供给方面的因素”的研究,同时,对国家干预功能和经济作用的争 论及对私有化的辩论等等都将社会福利的供给与提供方式的研究自然地联系起 来。 这是西方经济学开始对福利国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 记记 者:者:既然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郑秉文:郑秉文:这个时期经济学研究福利国家主要有四个特征。第一个是,经济学 对社会不平等测量的研究极大地受到了伦理学的影响,在评估福利国家重新分配 的作用时,认为它具有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可能性,并在福利经济的分析中得以 证明。“市场失灵”概念和理论的确立与流行使福利的公共提供问题得以找到理 论依据,不完全的竞争市场、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和外部性现象的存在成为经济 学证明公共提供社会服务的合理性来源之一,对市场信息不完善的研究成果大大 地支持了政府提供服务项目的理由。第二个特征是,在研究福利国家的文献中人 们可以发现,从“供给方”的角度出发即以供给学派的方法来研究福利国家问题 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宏观经济分析方面,供给学派针对凯恩斯的“需 求管理”理论提出了“供给管理”的研究思路,强调福利国家的作用应该在于影 响“供给”而不是影响“需求”,从而可以促进私人储蓄和私人投资,进而可以 促进就业和增加就业机会,达到福利的最大化。第三个特征是经济学家们开始将 微观经济理论运用到福利国家的研究框架之中,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趋势;微观 经济学的引入为“新”福利经济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失业保险为 例,经济学们提出了关于个人在闲暇和收入之间进行平衡和选择的假设前提,这 个假设是指个人方面的预期收入(福利)最大化问题,而不考虑社会和制度方面 的因素,也不考虑行政法规的社会作用(即在工作机会面前宁可选择失业所承担 的社会责任)。对不完全竞争市场、公共物品(社会福利)的决定与提供问题、 市场外部性等等“市场失灵”的研究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 对信息不对称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被 认为是私人保险市场上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的重要原因。在这个时期,两篇重要 论文的发表被学界认为是促进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研究中的大事件。 记记 者:者:是哪两篇论文,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学术意义? 郑秉文:郑秉文:一篇论文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于 1963 年在美国经济评论 上发表的不确定性和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这篇著名论文的意义和产生的 影响不仅仅在于它意味着经济学从此开始对医疗保健作为一个福利项目的特性开 始表示关注,将医疗保健与其它商品区分开来,并将其纳入微观经济学的视野, 而且还在于它首先在社会福利研究中引入了“分配机制”的研究方法,认为分配 3 机制不但反映了社会预期和社会判断,也反映了个人决策的因素;甚至有的经济 学家评论这篇论文的影响和意义时认为,人们不得不承认它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教 育和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基于个人选择的其它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一篇重要 论文是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于 1970 年发表在经济学季刊上 的“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阿克洛夫在文中以旧车市场 模型为例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认为,逆向选择问题是由于在旧车市场上 买者和卖者对车的质量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买者只知道旧车的平均质量,支付 价格是平均质量的价格,其结果是高质量的旧车就会逐渐驱出市场,于是市场上 的旧车质量就会总体下降,进而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会进一步下降,如此重复 下去,市场就有可能被摧毁。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样,都被认为是私人保险市 场上“信息不对称”的表现,是导致私人保险市场无效率的重要原因。这个时期 的第四个特征是经济学家逐渐对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协调性开始重视起来,这是 因为如果社会政策的制订脱离了经济政策和经济现实,就会产生副作用,就会使 经济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产生经济成本;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1973 年的经济危机 之所以那么使人们措手不及,产生的危害那么深远,其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他们认为,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当然也要考虑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他们的信仰 和价值它们是制订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记记 者:者:第三个发展阶段有什么特征呢? 郑秉文:郑秉文:由于英国和美国分别奉行新自由主义的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政策, 新保守主义成为其意识形态的主流,在整个 80 年代英美发动了对福利国家的一场 改革运动,福利项目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一方面由于撒切尔和里根为应对福利 国家出现的财政危机而掀起了对福利国家的鞭鞑,一方面由于 1981 年智利摒弃了 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融资体制而较为成功地实现了向基累制的转型,从而导致 一些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法英美在本国掀起了福利制度改革的浪潮。 记记 者:者:从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来看,它们研究福利国家的重点是什么? 郑秉文:郑秉文:因为 80 年代以来是经济学讨论社会保障改革和福利国家命运最活跃 的时期,所以,这个时期各个学科对福利国家的研究达到了顶峰,例如,微观经 济学对福利国家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宏观经济学对福利国家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高等教育、医疗保健和养老保险等相关福利部门成为大批经济学家从不同 的角度和方法论进行专题化深入研究的专门领域,培养和产生了一批著名的经济 学家,拓展和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疆界,构建和确定了福利国家经济学的理论大 厦,影响了主要福利国家一系列福利政策的制定,推进了他们的福利制度改革; 尤其是,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公共选择理论、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和 信息经济学等一些新兴学科的产生和介入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社会保障和福利国 家的研究疆域,推动和促进了社会保障经济学和福利国家经济学的确立和发展。 记记 者:者: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对福利国家的研究重点和侧面肯定有一定的区 别,那么,经济学对福利国家的研究主要是什么内容? 4 郑秉文:郑秉文:经济学研究福利国家的目的,主要是试图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解 释建立社会保障的理论根据,并以此来诠释西方福利国家存在的理性缘由,以期 在主流经济学和社会保障及福利国家之间建立一个对话渠道;在这个基础之上, 试图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论证社会保障的建立和福利国家的存在不仅仅是由 于“社会正义”的需要,更重要的,它还是由于“经济效率”的原因。就是说它 分别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理论等几个 方面对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的效率功能进行比较,对私人保险市场与社会保障制 度之间的效率进行比较,对失业、医疗健康、教育和养老等领域的社会保障和社 会福利的存在根据进行解释并进行比较。 记记 者:者:微观经济学研究福利国家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 郑秉文:郑秉文:微观经济学论证福利国家存在的基本根据是从自由市场制度具有先 天不足开始的。1920 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和二战前一批经济学家创建和发展 起来的“旧”福利经济在战后受到了鲍莫尔和阿罗等经济学家的重要补充和修 改,从而使之在深入研究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合理性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福利 经济学;1958 年美国经济学家巴托首次提出了“市场失灵”这个概念,从此吸引 了一批经济学家开始对“市场失灵”的系统研究。简单地讲,微观经济理论中 “市场失灵”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具有不确定性,认为 私人市场不能很好地提供那些需要大量交易成本的某些特殊产品和服务,例如, 学生贷款和风险资本的提供是不充足的,不能为人们提供许多重要的风险担保, 缺乏大规模的协作性,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在农产品的供给、补贴和价格 方面,在农民的价格扶持和收入等方面,自由市场都往往表现不佳 。二是市场的 规模经济易引发自然垄断,即由规模收益导致的自然垄断阻碍了市场的进入,从 而必然导致垄断价格,进而导致资源分配无效率,如剩余损失、资源误置和生产 无效率。三是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其典型例证是污 染,即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已经不等于社会边际成本,而是大大小于后者,从 而导致资源不合理的分配和效率的损失。四是市场不能提供最优数量的公共物 品,解决不了收费和“搭便车”问题,自发价格机制“失灵”。五是竞争性市场 常常带来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六是信息不对称也将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尤其在保 险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实际是个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导致保险市场失灵的 研究早在 6070 年代就已开始了,例如,1963 年阿罗、1968 年波利、1970 泽克 豪泽、1976 年马歇尔、1977 年费尔德斯坦和弗里德曼,1976 年罗斯柴尔和斯蒂格 利茨,等等。80 年代以后信息不对称理论越来越激发起经济学家们的兴趣并被广 泛应用到社会保险的研究领域,如 1996 年维克瑞和米尔利斯,20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