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5 杨氏之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 一、说教材,联系学生实际。 杨氏之子出自世说新语 ,是一篇文言文,主要写了一个 九岁孩子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 选编这篇课文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是让学生感受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如何引领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明白、读出语言之妙,并习得学 习文言文的方法,成了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内容,体会人物语言的巧妙。 其中第一个目标是教学的重点;第二个目标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理念,把握学科特点。 修订后的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节课我以“初识文言, 引发兴趣”为出发点, 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 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之妙, 习得学习方法,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 础。 三、说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1. 朗读品悟法 2 / 5 朗读是学习语言、 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读 代讲,以读引思,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悟、积累、 学习语言。 2. 情境教学法 通过语言描绘、 音乐渲染、角色表演等情景的创设引领学生很快 进入语言学习之中。 3. 文白对照法 先读白话文故事, 再读文言文, 在对比中学生更能感受到文言文 的言简意赅。 四、说程序,力求突出重点 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激趣导入,识文言。 上课伊始,我以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个 古代小孩的故事,他是咱们河南老乡,家就在今天的商丘。讲完故事 后,我以 : “这个故事古人会怎么写?”自然引出课题(板书) 。在学 生对题目的质疑中,理解“氏”的意思,并联系生活, 在自我介绍中 灵活运用“氏”字。 接下来让学生在古今文的对照中,感悟文言文语言的简炼, 认识 文言文,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使得“课未始,兴已浓”。 二、分层朗读,读流利。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读不准的字音和难读的句子,我相 机进行指导。在读音方面,尤其是读准两个多音字:“为”和“应”。 3 / 5 (课件)做到字音读正确。 在断句方面,重点指导两个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这一句难在“指以示儿”的正确 停顿,我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和想象,用动作表演出“指以示儿”的 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一句学生往往把“家”和 “禽”连在一起读, 我通过区分“家禽”古今意思的不同,让学生在 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做到停顿正确。 然后,通过师生合作对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多读几遍,读得 正确流利,富有节奏。 三、借助注释,读明白。 1. 修订后的新课标强调强调“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 言文”。我先让学生根据提示自主探究。 2. 然后交流理解: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重点渗透学习方法: “为设果,果有杨梅”这一句,引导学生思考:谁为谁设果? 联系上下文知道杨氏子为孔君平摆设水果,从中体会杨氏子待人的热 情有礼。这里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加深 学生对文言句的理解。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一句中,“应声答” 是怎样回答,让学生说说与这个意思一样的成语 (不假思索对 答如流脱口而出毫不犹豫) 4 / 5 “闻”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忆和这个意思一样的含“闻” 的成语和诗句(耳闻目睹闻鸡起舞听而不闻久 闻大名百闻不如一见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空山不 见人,但闻人语响。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来理解。 联系旧知,以旧解新,促进了知识的融会贯通、 语言的积累运用。 学生在读懂的同时又习得了学习古文的方法。 四、感悟语言,读出妙。 1. 首先抛出问题“全文只有5 句话,你觉得哪句话最精彩?”, 引导学生听出言外之意, 感受对答之妙, 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和人物 特点。 先品读孔君平的话, “孔君平的话藏着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只指 杨梅,不指其他水果?”,激活学生思维,进而悟出“杨氏子和杨梅 的联系。 有感悟孔君平的话作铺垫, 学生不难发现“杨氏子也在拿孔君平 的姓氏作文章”, 答得巧妙(出示句子), 由此可这个孩子的“聪惠” (板书)惠是要求写的生字,先让学生观察字形,正确书写,然后再 从间架结构上指导学生写得美观。 ) 可是, 书中为什么说他“甚聪惠” 呢?比较两种说法在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杨氏子“说话委 婉”。 (板书)通过对比,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因为有 些语言,单独地看,看不出它的妙处,一旦加以对比,就会凸显其阅 读价值。 “甚聪惠”还表现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联系“应声答”,体会杨 5 / 5 氏子的“才思敏捷”。 联系“为设果”“夫子”等,体会杨氏子的热 情有礼。 2. 接着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如果来的是黄夫子、 白夫子如此说, 该如何妙答?在语言实践中 内化语言,形成语文能力。 3. 之后,再读课文(教师范读) ,再次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节 奏美。然后引导学生加上动作表情表演讲文言文故事,重点表现出孔 君平的风趣,孩子的机智,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鲜活的人物形象, 达到熟读成诵。 五、拓展阅读,读出趣。 这篇课文只有 55 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待人有礼、才思 敏捷、说话委婉的杨氏子”,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结出聪慧的果实。 然后,给学生推荐不同版本的世说新语 ,将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 激发对文言文的兴趣。使得“课虽终,思未止”。 我的板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课文为主干, 人物和语言特点 为枝干,中心词为果实,勾画出一棵大树,既凸显了本课的文眼,又 给学生以启示。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与思考,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