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命题人:高润峰审题人:郑运春 第卷(选择题(共48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 嬴、妫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尊重 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 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2、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杜甫夔州歌 )作为史料, 该诗可用于研究古代四川 水路交通运输魏晋商品经济唐诗宋词盛况地域文化特色 A B C D 3、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 中国的大学 、 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A “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 “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4、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 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 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 新 航路开辟 5、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 根据侯家驹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改编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B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 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 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 来源:学 # 科 # 网 6、有人为悼念一位近代知名人物写了一幅挽联:“幕府封疆,书生侯伯,孝廉宰辅,疏逖枢机,系天下安 危者二十年,魂魄常依帝左右;湖湘巾扇,闽浙楼船,沙漠轮蹄,中原羽檄,壮圣主威灵于九万里,声光 远烁海东西。 ”这位知名人物应是 A张之洞 B李鸿章 C左宗棠 D曾国藩 7、郭斌铄教授曾这样评价一位中国近代思想家:“先生于中西治术学理,实能究极源委,有以探其异同得 失之所在 , 其翻译西书,志在补偏救弊,有目的、有分寸,与盲从西人,一往不返者大异。”这位思想 家是 A康有为 B严复 C康有为 D谭嗣同 8、1902 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 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 借口, 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 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下列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 A B C D 9、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10、读下表。这一时期三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 来源: 学. 科. 网 19131918 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来 源:学+科 + 网 来 源:Zxxk.Com 英国 来源:学科网 德国法国来源 : 学科网 来源:Z|xx|k.Com来源 :Z,xx,k.Com来源 :学科网 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 4 1917 51 989 185 536 2 309 160 43 6 1918 49 890 293 515 1 568 853 29 6 A主要因为中国人民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兴起 B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短暂春天阶段 C是中国加入同盟国对德宣战的直接结果 D客观上为民族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11、2014 年 9 月 1 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 与英雄群体名录。右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 确认识是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 年 1945 年间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12、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到:“所 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 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读史者应结 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 应具有批判意识研究历史应神游冥想,充分发挥主观想象 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共52 分)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 26 分。共 2 大题 52 分。 13、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 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 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 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卜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 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 山” 。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 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 “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 国家多达60 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6 分) ,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2 分) 材料二(陆上) 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臵安西四镇,驻 兵 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分臵北庭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地,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 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袄教、摩尼教以及中亚音乐舞蹈与历史传入中原,中原丝绸、造纸术也传入 西方。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陆上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的有利条件。(6 分) 材料三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 世纪一直到19 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 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 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 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根据材料三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2 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4 分) 材料四 (4)根据材料一、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6 分) 14、对于历史的发展,研究者力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历史,启迪未来。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 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 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 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 延续到 19 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 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 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 1)根据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1910 年前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6 分) 材料二 15 16 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 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 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 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 了道路; 18 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19 世纪 60 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先 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2 分)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 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4 分)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 条“ 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 升” 。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 年到 1920 年) ,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 始时期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 起(注:指1920 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 显加快了 。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 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 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英“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过渡期”在政治、经济领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4 分)思想领域的代表性事件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4 分) (4)根据材料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 得的伟大成 果。 (6 分) 11 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1-5 DCACB 6-10 CBCBD 11-12 DB 13、 ( 1)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 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任 3 点 6 分) 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 绝的状态。(2 分) (2)条件:丝织技术先进,西方对中国丝绸需求量大;唐前期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国家统一;政府设 置机构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策;粟特人的重要媒介作用等。(任意 3 点 6 分) 14、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 技以制夷”,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曾国藩、李鸿 章等人倡导“中体西用”,以挽救统治危机;甲午战争后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康有 为、梁启超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等维新思想,以救亡图存;八国联军侵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