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 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 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 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 死 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 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 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 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 后文的 “ 召忽 ” 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鲍叔不以我为贪_ 三战三走 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 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 贪 ” 、 “_”、 “ 不肖 ” 、 “_”和 “ _ ”,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 知遇之恩 ” 的感激之情 【答案】 (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 【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 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 为:是。 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 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 鲍叔不以我为愚 鲍叔不以我怯 鲍叔不以我为无 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 管鲍之交 ” 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 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 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 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 是;跑; C; 愚;怯;无耻; 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管仲说: “ 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 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 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 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 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自杀,而我宁愿在 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耻,而以功名不 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 , 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 然 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 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 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 , 佯败走,而绝其粮 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 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 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难:驳倒。 易置:撤换。 纵奇兵:调遣派 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竟不可得竟然B. 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C. 佯败走假装 D. 而绝其粮道截断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山门圮于河介词,在 B. 如其言代词,他(的) C. 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 D. 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 中悟出了天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不可 “ 据理臆断 ” 的道理。 B. 【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 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 了正确推断。 C. 【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 纸上谈兵 ” 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 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 两篇选文都阐明了“ 实践出真知 ” 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 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 作战,因而战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答案】 (1)A (2)C (3)B (4)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 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解析】 【分析】 A 项有误,竟不可得:到底没有得到,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竟: 终于,到底。 C项有误,以天下莫能当: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以:动词,以为,认为。 B 项错误,河中石兽一文中,寺僧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动而忽视了“ 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 ” ;讲学家只注意到“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却忽视了水流运动的规律,只有老河兵根 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综合起来考虑,做出了正确推断,石兽 在下游。 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 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 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岂 能:怎么能。为:被。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使:假使。将:担任将军。 故答案为: A;C;B;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 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 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 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注意词语和句子的关系:虚实、结构、句 位、呼应、语气。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 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 误。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的原则,把文言 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 原文,通顺规范。 【附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 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 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 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 吗? ”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 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 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 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 很疯狂 ;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 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 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 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 说 “ 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 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使赵军失败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 全部改变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轻率的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调遣派出变 化莫测的军队,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 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搏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赵括 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他们活埋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 ”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 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 ”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 军: “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驰 驱。 ”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 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节选自史记) 【乙】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