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复习课,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形成具备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基本前提)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集市(促进作用),3,尼罗河谷地(三角洲),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三角洲),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规律: 都位于中低纬度 地区河流中下游 的平原地区,2、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中美洲,探究活动2: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也正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这些地区气候温暖、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4,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产业革命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主要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乡村相对独立。,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扩大。,出现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还有,“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3、世界城市发展进程 三个阶段及其特点:,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的概念:,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 农业活动 非农业活动,人口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生产活动(经济)城市化,2、城市化的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数量增加 (4)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标志,7,(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3、世界城市化的特点:,表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超过发达国家,原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迅速发展,一 二 三,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地图册P52),阶段,城市化水平%,90 70 30,缓慢发展阶段,加速阶段(郊区城市化),成熟阶段(逆城市化),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而发展中国家则一般处于中期加速阶段。,9,早,相适应,缓,大(70%),高,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出现人口逆城市化现象,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不相适应,小(40%),低,快,(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学案),成熟阶段,加速阶段,乡村城市,城市郊区、城镇和乡村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10,逆城市化的原因:,交通、通信的发展 城市地价上涨 大城市就业困难、环境恶化 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逆城市化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的“质”在提高,11,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12,2、不利影响(学案),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耕地面积减少,地价昂贵、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环境资源问题,交通问题,工业“三废”排放,交通工具、建筑工地噪音,城市人口剧增,大城市迅速膨胀,城市建设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住房紧张,居住问题,社会问题,产业和人口集中,用水量增大,城市道路拥挤、交通事故频发,13,4、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学案P54卫星城建设对城市发展意义),3、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建立交桥,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错开上下班时间。,1、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要开展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治理工作,大力加强绿化建设。,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措施,2、增加绿地面积,5、控制城市中心区的人口规模,使人口适应于环境承载力,6、制定城市规划,使城市向着符合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14,城市热岛环流(学案p33)概念、成因、影响、应用、热力环流方向,低压,高压,低压,低压,高压,高压,15,16,一、城市的区位选择,17,18,气候:城市多分布气温适宜、降水适度 城市在中低纬度地带、沿海地区。,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便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山区:城市多沿河谷分布 干旱地区:城市多分布绿洲中,矿产资源:工业革命以后,19,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济宁衰落的原因: 1、京杭大运河的淤塞 2、京沪铁路的建成 3、海上运输的发展,交通区位 沿海、沿江、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20,如何分析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使它在某一个地点发展起来的(自然因素) 其次要分析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它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21,军事、宗教,政治、交通,影响减弱,自古至今影响巨大,影响城市的新因素,科技、旅游,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22,1、城市在区域中作用,2、城市活动,二、城市体系,城市与其腹地和其他城市发生各种联系,这些相互联系是城市体系形成的基础。,3、城市体系的概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称为城市体系。,23,4、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国南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中心地的概念,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 的场所。 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形状,是中心地布局的重要原则,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 ,中心地则位于其的 上。,市场原则,正六边形,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心点,(3)在市场原则下,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一般相当于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 三 倍。,24,中心地(城市) 大城市 小城市,总结:不同等级城市比较(学案P41),25,长江三角洲地区金字塔型城市体系(学案P41),26,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27,一、城市功能区,(一)成因:,1、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占据一定土地 2、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 3、各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各不相同,(二)特点:,1、各功能区之间无明显界线 2、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28,最小,中,最大,点或条 状,片状或 带状,片状,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两侧 或街角路口处,城市外缘和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高级住宅区位于高坡、城市 外缘,接近文化区,环境优 美。 低级住宅区位于低地, 接近内城(城市中心或中心 商务区)和工业区,生活设 施和环境差。,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29,工业区 2、区位原因:,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中心地价高,工业污染重,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外迁,工业生产活动中有大量运输需求,为降低成本,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要求便利交通。,1、形成原因:,30,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符合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商业区,中心商务区及其特征,1、含义,一个位于城市中心、担负着商业和服务双重职能的地区,区位需求,2、中心商务区的基本特征: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31,二、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有哪些?,32,2、经济因素,33,34,综合地租和付租能力两方面的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交汇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而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往往形成工业区。,小结,35,1.都是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模式的核心,距城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及收入水平,交通线的出现,城市规模扩大,市中心地价过高,各功能区呈同心圆分布,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城市围绕多个核心发展,2.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布正好相反,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36,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杭州为“天人合一”的“山水城市”,北京市中心为皇宫建筑群,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 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城 市 建 筑,景观,格局,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一、城市的布局形式(两种),具备条件的中小城市,大城市或特大城市,1、用地比较集中,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投资; 2、环境污染较严重,1、受地形、矿产、交通干道阻隔,用地布局分散,市政投资高,联系也不太方便;2、有发展余地,利于保护环境,集中式,组团式,条带状,放射式,地形:完整开阔的平原,地形、河流,地形、河流、交通,小结:城市的地域形态(地图册P50),便于集中设置完善的服务设施,便于行政管理,节省建设投资。,集中分布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用地比较分散,不便于行政管理,基础建设投资相对高;交通集中于 一两个方向,运距很长联系不太方便,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环境污染较小,39,1、布置在城内的居民区内,-基本没有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3、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环境污染比较大的企业,或者有爆炸火灾危险的企业,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对水源有污染的工业,下风向,盛行单一风向,与季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季风,多种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布置在河流的下游,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卫生防护带是非公用性建筑物,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2、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轻度污染工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