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母应该教育小孩 父母应该怎么教育小孩 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机器出了毛病,严重影响生产。于是,请来德国技术专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房躺了三天,听了三天,要了一架梯子,一会儿爬上去,一会儿爬下来,最后在马达的某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了一道线,并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照办后,毛病果然消除了。 当时我们从这篇课文里学到的“中心思想”就是:“知识就是力量”。殊不知,这个小故事背后,还有未讲完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现在看起来,是更重要的事: 斯坦门茨技术高超,福特公司想要把他从原来所在的小公司里挖走,但是斯坦门茨拒绝了。他告诉福特先生:是这个小公司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自己,所以自己不能走。一走这个公司就可能面临倒闭。 福特先生被斯坦门茨的责任感与知恩图报所感动,并最后做出了一个让福特公司董事会吃惊的决定:收购斯坦门茨所在的那家小公司。 故事的后半段,是被原来的课文简单两句忽略带过的。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灌输、技能培养。而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想象力、创造力,且缺少更宽阔的视野与格局。 从根本上说,是我们把教育物化了。教育过程中,更多是把孩子当做无知的、需要被驯化的小动物去看待,并没把孩子当做一个人,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独立、完整、有血有肉的人。如此,孩子们的心理层面、人格层面,长期缺乏关注与引导。 孩子10岁,在读5年级。当时独自在家看动画片,仅仅因为觉得窗外楼面作业的工人吵,他直接剪断了悬在8楼的作业工人的安全绳索,差一点酿成惨剧。 我们可以往这个孩子身上贴很多的道德标签。但是,他为何会做出如此残酷的举动可以断定,孩子在那个时刻,并未把外面的工人当做一个有生命的人看待,而只是把对方当做了一个“影响了自己”、“不符合自己心意”的“物件”。 何为“物化”?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初开始为了活下去,必须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为我所用。这是物化,或者叫工具化。我们也可以管这叫生存。 然而,生存,这是连动物都会做的事。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关系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学会发现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懂得尊重他人,珍惜他人。这是我们成为一个人的基础。这也才是生活。 譬如,一个母亲,她为孩子做很多事,希望孩子读书好,功成名就,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实际上,这个母亲跟孩子就不是健康的“我”和“你”的关系。她不和孩子谈作为一个人的内在感受,只会和孩子谈学习。最后,孩子成为了这个妈妈自我实现的工具。 譬如,那些很容易看到孩子问题的父母,那些经常指责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的父母,内心时时刻刻都有一个“理想孩子”的标杆。他们根本没有看到自己孩子的真正模样,更多是在拿孩子去跟外部世界各种“条件”做比。最后,孩子要么跟父母完全闹僵,甚至反目成仇;要么就会被父母的指责催眠,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的“废品”。 这些被物化的孩子,未曾得到过真正接纳的、无条件的爱,所以他们也就缺乏同情他人、爱他人的能力。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连与自己内在的真正需求保持链接的.能力,也被深深地压抑。而这样的事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也恰恰是这些“物化”孩子的父母,最常抱怨孩子“不听话”。但是,要我说,孩子“不听话”就对了。不听父母的话,说明这些孩子还有救。 一个早年被父母真正接纳与爱惜的孩子,一个被尊重的独立的个体,自己就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 不懂爱与接纳的父母,最好减少“教育”,因为你的教导很可能不过是控制、限制。相反,父母不主动向孩子施教,却具备谦卑的爱人的能力,孩子反倒容易成长为更加杰出的人。 真心爱孩子,希望孩子过得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父母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因为一个孩子: 更愿意听一个他喜欢的、甚至崇拜的人说的话; 更愿意听能够接纳自己、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说的话; 更愿意听一个富有能量的、具有感染力的人说的话。 所以,若孩子不听你的话,多半父母需要自己觉察:我是否该维护一下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了 再苛刻一些说,孩子不听话,是否意味我配不上孩子的听话。 【父母应该怎么教育小孩】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