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8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5页 / 共68页
第6页 / 共68页
第7页 / 共68页
第8页 / 共68页
第9页 / 共68页
第1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填空题(共11题,44.0分)1周代“礼”的内容,一是“ _”,贯彻血缘宗族原则;二是“ _”,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切换到文本模式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亲亲第二空:尊尊2_是汉唐时期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的主体。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佛教3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_。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明朝万历年间;16世纪末4注重_和 _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切换到文本模式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实用性第二空:整体观5_是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_是中国艺术的基本准则。切换到文本模式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气韵生动第二空:虚实相生6我国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史籍是唐代_的 _切换到文本模式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杜佑第二空:通典7明末宋应星的_是一部称誉海外的工艺学百科全书。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天工开物8藏族的_是世界范围内英雄史诗之冠。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格萨尔9长善救失的教学思想是 _ 提出来的 。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礼记学记10_被称为“日本律宗太祖”、“日本文化的恩人”。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鉴真和尚11“ _ ”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和二.简答题(共4题,16.0分)1为什么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1) 源远流长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始终贯穿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公忠”的道德精神。(2) 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仁爱”思想,是一种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道德精神。(3) 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应有道德义务。(4) 中国传统道德中有一种非常可贵的道德精神,那就是主张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情况下,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和爱国爱民、无私奉献、舍生取义的“君子”作为一切有道德进取心的人们心目中的理想道德人格。总之,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这种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简述中国哲学关于创造变化、与时俱进的观念。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在不断变化,创进不息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宇宙,创进的宇宙,普遍联系的宇宙。无论对我们民族来说,还是对我们个人来说,我们不能不尽心竭力去创造新的,改革旧的,这是天地万象变化日新所昭示给我们的真理。人在天地之中,深切体认了宇宙自然生机蓬勃,盎然充满,创进不息的精神。儒家利己利人、成己成物、博施济众,道家万物与我为一,佛家普度众生都是这种精神的结晶。总之,使人格向上发展,不离开现实世界又要超越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培育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是中国哲学的真谛。3举例说明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汉语汉字除了作为中国文化的记录工具以外,本身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主要指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形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比如,汉语词源意义包含了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以龢,盉,和,禾这一组同源词为例。龢,音乐和谐,最美境界。盉,五味和,调味的最美境界。和,人和,事和,社会人际关系的美好状态。“禾”是它们的源词。古人认为,禾苗是天地万物和谐的产物,冷暖中,刚柔适,阴阳调,内外平,上下通,始有禾的成熟,所以禾苗是自然协调的象征。这是中国社会进入农耕时代所产生的观念。这是崇尚自然,赞美天籁,尊重人与物的本性的审美心理。(所举例子可有所不同,只要例子能够说明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即可。4举例说明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古代文化中的科技文化影响较大。道教丰富了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医疗手段;炼丹方法和中医实践相结合,推动了古代化学制药技术的发展;道教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民俗的形成与发展;从六朝直到宋明,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景、表现手法也深受道教的影响。三.名词解释(共8题,32.0分)1文化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文化结构可分为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2宗法制度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的祖先以维系亲情,并且由此区分尊卑长幼,确定继承顺序以及家族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制度。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它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3原始儒家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原始儒家即先秦儒家思想,这是一种以“仁”为内在的思想核心、以“礼”为外在的行为规范、以中庸为辩证的思维方法、以“知、行、学、思”为其认识论的一整套关于人生道德的哲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经典: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孟子、荀子等。4修己慎独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修己慎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化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5行为文化层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行为文化层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行为文化的三个特征:集体约定俗成,反复履行;形式类型化、模式化;时间上是传承的,空间上是传播的。6玄学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玄学是魏晋时期崛起的一股新的文化思潮,它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于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玄学以探求理想人格为中心课题,从汉代的宇宙论转向思辨深邃的本体论。玄学的兴起,对魏晋文化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7原始道家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原始道家,是先秦诸子中与儒家并驾齐驱的一大流派。道家遵崇“天道”,向往“自然”,倡导“无为”,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原始道家的经典是老子和庄子。8家国同构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由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一直处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也深深地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使国家结构也打上了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四.论述题(共2题,8.0分)1试析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1) 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与西方文化长期隔绝的环境中发展的,它虽然没有停滞不前,但却发展缓慢,它的迅速变化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这显然是因为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结果。(2)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西方近代文化,当西方文化涌来时,它常表现出相当顽固的拒斥态度,但是它并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在它的内部也存在着某些因素是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因素包括:经世思想。这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孔子在创立儒家学派时就提倡一种积极用世的精神,后世儒家继承了这种精神,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中,经世精神也有强弱显隐的不同。变易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丰富的变易思想,儒家经典之一易经就是一部专门讲“变易”哲学的著作,它通过八卦推演,阐明了万物都是在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运动中变化发展的道理,对后世影响很大。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仅儒家而言,孟子的“民贵君轻”说一直为后世儒者所继承和发展,尤其是明清之际,使之具有了某些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们所继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力因素不止以上所列举的几点,此外,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深沉的忧患意识等也都极有意义,在近代文化变革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或有重要发展。2原始儒家的基本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有什么借鉴意义? 填写答案正确答案:(1)借鉴儒家创造性的生命精神,鼓舞人们积极进取,努力奋斗。(2)持守儒家的仁爱精神,平等地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的关系,善待宇宙万物,博爱天下众人,在自尊自爱的同时,以宽怀的态度理解他人。(3)正确理解和坚持中庸思想,追求一种恰当好处的实践效果,在极其日常的生活中,坚持正道,持之以恒,成就非凡的事业。一.填空题(共10题,40.0分)1_与_是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存在形态。切换到文本模式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原始宗教第二空:原始艺术2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_。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明朝万历年间;16世纪末3注重_和 _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切换到文本模式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实用性第二空:整体观4中国古代文学具有“_ ”的教化传统。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文以载道5我国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史籍是唐代_的 _切换到文本模式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杜佑第二空:通典6明末宋应星的_是一部称誉海外的工艺学百科全书。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天工开物7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 _范式。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伦理型8唐代刘知几的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切换到文本模式正确答案:第一空:史通9唐代的 _是中国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