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浅析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无论从教学方法的研究,还是从教学课程的编排,都明显地存在着“城市化”倾向,比较严重地忽略了农村学生的实际生存状况。一是他们的生活空间处于家庭、学校之间,少有社会的广泛接触,即使有了电视、计算机的家庭,由于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也很少对他们起到扩大见识面的作用。二是幼年成长阶段,没有得到及时而科学的教育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大多数还停留在“听话就是好孩子”、“不饿着、不冻着”的低层次状态,什么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等之类的知识得不到科学的帮助。三是青少年具有的好动、模仿等属性让他们机械地参与社会上的不良活动,机械地学习社会上成人的不良行为。四是成年人之间功利、狡诈、投机取巧、投机钻营、狼狈为奸、坑蒙拐骗、暴力等言行的潜移默化,让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遭到摧残。五是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的逐步拉大,让农村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而教育方法,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在针对城市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见识上,许多与生活见识相关的内容,农村学生几乎是一片空白。农村学生学习现行教材因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根本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久而久之,农村学校的学生在成长发展上就产生了“锥子现象”头尖尾大,产生了“马太效应”。势必造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农村学校难于贯彻。加上我国教育考核评价机制的长期落后(仍然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评定教师的优劣、决定学生的前途命运),致使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长期处于困惑之中:到底该教什么、怎样教才有效?个人认为,应该是让学生真心进入课堂!一、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书育人理念 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生存环境,影响要素,兴趣爱好,家庭成员及状况,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其次是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客观情况,尊重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状态,尊重学生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三是用“大爱”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既要有直接的感性的爱,更要有充满理性的爱。感性的爱,体现在关心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方面,比如吃饭、穿衣、睡觉、外在形象整理、外在情绪的过问等。理性的爱,体现在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追求目标的确定等。无论是感性的爱,还是理性的爱,必须让学生得到真切的感受,有所体会。第三,真正把学生当成人。俗话说:“人恋恩情狗恋物”,人都是讲感情的,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急学生之所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他心理情感倾诉的驿站。第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神坛上走下来,从讲台上走下去,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找到心灵感应。与学生说话要弯下腰去,降下调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与学生一起活动要忘记身份。与学生家人接触、交流要站到对方的角度想事说话。用欣赏的眼光,看闪光点;用学术的眼光,看疑惑点;用发展的眼光,看改进点,做到这些,学生一定会投入学习。二、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上进心课堂教学上,学生游历于课堂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总认为自己不如老师,不如同学,在课堂上的发言、举动,会得到老师的看不起,同学的耻笑。于是,就用“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把自己包装起来,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接收器。老师讲,自己听;老师念,自己记;老师布置作业,自己按照例题样式比照完成;分组讨论,无果告之。这样一堂课下来,老师成为了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成为了接收知识的容器。整个教学,就是十足的“填鸭式”。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流交际能力没有什么提高,时间一长,反而受到限制和压抑。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出发点到落脚点也就违背了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树立上进意识。一是要通过老师的讲解,懂得“自信上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保证”的道理;二是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学生制造感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从感受成功中找到自信,体会到进步的快乐;三是用心去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搭建好学生上进的梯子;四是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默默地滋生自信的幼芽,孕育上进的胚胎。三、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心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我们新一轮教育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基本观点。教师要把这个观点内化为教学过程中的自觉行为。在交流的话题设置,交流过程的安排中,我们要始终让位于学生,遵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发言,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善于捕捉学生在交流过程迸发出来的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火花让其具有燎原之势。再有,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学习习惯。从“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目的出发,提出明确的要求,甚至可以将学生参与课堂发言的次数做出基本规定,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第三,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活动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广泛积极参与,明确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第四,建立考核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评价机制。比如,将学生课堂发言进行登记并量化评分,作为期末学科成绩的一部分。总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其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四、抓住两个重心让学生进入课堂,对于较有优秀的学生来说,不存在多大难度。就目前的情况看来,主要是“学困生”和“留守儿童”。学困生,因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差,再学习的难度大,往往又容易被老师和同学轻视,他们有一种“有我不多,无我不少”的“破罐子”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他们自己把自己放到课堂活动之外。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对亲情的感受,他们大多患有“情感饥渴症”,淡心于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无所谓。我们要让全体学生进入课堂,教师必须对上述两类群体予以高度重视。在课外,对其多加帮助;在课上,对其多加注视。采取要求与关爱相结合的办法予以转化、牵引,让他们逐步溶于课堂活动之中。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无论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还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只要让学生真心进入了课堂,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就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