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授课计划本学期我担任初中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它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取得更好 的历史成绩,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围绕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教育教学水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 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二、学生状况分析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中学的历史课程不了解,转变幅度大,学生一时也不会 适应不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三、教材分析: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 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 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四、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强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基本原则。2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提出了学生要形成表达能力、历史想象力、 知识迁移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 的逻辑方法,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 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任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3、历史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育汇中的重要价值,重视历史教育的 育人功能。4、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即不仅关注历史学习的结果,更关注这种 结果是如何获得的,重视从体验知识、理解知识到独立判断的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改善学习 方式。5、学习讨论培养辨证地分析历史事件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6、在教师帮助下,用学过的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激发发学生的自豪感。7、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社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五、教学方法: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 习。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5、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 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 历史教学活动。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 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 益。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六、教学措施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 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 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 受历史。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 的教育。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 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七、教学进度章节或周次课时教学内容单元第1课1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11原始的农耕生活321华夏之祖活动课一21寻找历史431夏、商、西周的兴亡531灿烂的青铜文明641春秋战国的纷争741大变革的时代851中华文化的勃兴(一)951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61编历史小故事61单元测验71单元测验讲评1071“秦王扫六合”1171“伐无道,诛暴秦”期中考试期中考试试卷评讲章节与单元周次课时教学内容1281大一统的汉朝1381两汉经济的发展1491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91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6101昌盛的秦汉文化(一)17101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111秦始皇功过的辩论18111三国鼎立19121江南地区的开发20122北方民族大融合2113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2213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