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1、 生态学: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外部世界是广义的生存条件2、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组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3、 生境:是指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4、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者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物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5、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6、 种群:是指在特定空间内能相互进行繁殖的、具有一定结构、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个体总和。7、 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8、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9、 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10、 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11、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12、 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生态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13、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还于环境。14、 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结构上、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15、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6、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包括有:技术承载力、资源承载力、污染承载力等。17、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结构,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人工生态系统。18、 城市人口密度:指城市用地范围内(城市区域内)单位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常用人/平方公里 或人/公顷 来表示。19、 城市植被:城市里覆盖着的所有生活植物的总和。它包括森林、灌木、绿篱、花坛、草地、树木、作物等。20、 人布植物:是指随着人类生活而散布的植物,也叫归化植物。21、 网络结构:包括廊道相互连接形成的廊道网络,以及由景观斑块通过廊道的空间联系形成的斑块网络。22、 边缘效应: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现象(物种组成和丰富度)。边缘对应于同级系统的核心区而存在,边缘与核心区具有相对性。23、 生态交错带: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环境或区域想接触形成的具有一定宽度而直接受到边缘效应作用的交叉地带。24、 斑块:主要指各呈连续岛状镶嵌分布的不同功能分区。25、 生态位: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26、 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27、 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的能力。28、 生态演替:一种更新过程,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29、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30、 食物链: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31、 食物网: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32、 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33、 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且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的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外界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的总和,是生命有机体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载体。34、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现象。35、 指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远超过正常本体含量能对人体、动物和其他物体产生不良影响时的大气状态。36、 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方法,确定、说明和预测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简而言之,环境质量评价就是对环境素质优劣的定量评述。37、 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38、 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这里的城市环境主要是指城市的物理环境,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部分。简答和论述1、 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答:面临取消城乡户籍二元制的冲击面临土地所有制多样化的冲击(城市乡村部分土地实行私有化趋势)面临人口数量素质巨大压力,城市化压力面临资源短缺冲击面临生态安全及环境污染加大压力面临开发区热到硅谷热、光谷热的冲击、大学园区热(高科技与高新技术)面临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巨大冲击面临高新技术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冲击面临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市场经济的冲击面临人们思维多元化、追求个性化,多元文化、消费超前化的巨大冲击11.汽车进入家庭的影响12.信息革命的巨大影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变革对城市规划的压力)2、城市用地的选择答:一、城市用地的评价 城市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 城市用地的评定结果:一类用地适于城市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才能建设的用地 三类用地不宜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 二、城市用地的选择 选择利用有利自然条件:平坦、地耐力高、不受淹、投资少 尽量少占农田 保护文物和矿藏 满足建设要求 可持续发展3、生态因子及其作用(重要) 答: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限制因子规律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 主导因子作用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阶段性作用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4、生物生存环境 (一)分类:物理环境(又称非生物环境),是生物栖息地周围与之相关的理化因素的总和 。物理环境可分为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两部分。光环境和温度环境组成了地球上的能量环境。能量环境的能量唯一来源来自太阳。生物对光的适应: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成为光周期现象。温度的空间变化纬度与海拔高度: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也大。大约纬度每增加1,年平均气温降低0。5。通常海拔每升100m,年平均气温降低0。5-0.6摄氏度物质环境:生物的物质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圈等组成。他们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即空间性和营养性。生物环境,指包含有机体的环境,由影响动植物生产和繁衍的其他生物所组成。5、种群 种群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信息主要来于:人口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增长基本模式:A 在无限环境下指数增长 B 在有限环境条件下增长是一种简单形式,又称阻滞增长(S型增长)。种间关系:竞争 寄生 共生、捕食 种间合作与互利共生6、群落 群落的基本特征:(重要)1、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 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 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4、 具有一定的结构5、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6、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7、 具有边界特征群落交错区8、 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7、生物多样性 可以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个体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之总和;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多样性涉及的是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8、群落的演替 演替类型: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3种:快速演替长期演替世纪演替 植物群落的演替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群落的物种特性及其所处生境的严酷程度 按照基质的性质划分演替类型:水生基质演替系列旱生基质演替系列9、生态系统现代生态学的基本单位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初级生产者(自养有机体),主要是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积累,成为整个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分解者(还原者),主要由细菌,真菌等异养生物组成物理环境(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包括了环境的各种因素,如大气,土壤,水分,太阳能以及各种元素。(重要)生态系统的结构: 空间结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物种结构:生态系统中各类物种在数量方面的分布特征 营养结构:食物网及其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结构特征: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功能特征:能量开放系统 动态特征:是发生、发展、发育、死亡的动态过程 相互作用特征 稳定平衡特征 开放特征生态系统的类型:A 根据其所处的生境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水生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a海洋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 陆生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荒漠,高山,冻原等生态系统B 按生态系统的起源或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划分为: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重要)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生物生产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流动的不可逆转性 能量的一种输入与三种输出 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从上一营养级传向下一营养级,但只有10%的转换率 系统的能量最终通过分解以热的形式散发 能量流动同样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三个层次:生物圈层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营养物质在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循环 生态系统层次 生物个体层次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气体循环、沉积型循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包括抗污染自净能力和抗干扰自恢复能力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A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山崩海啸、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都会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B 人为因素:物种改变引起平衡的破坏环境因素改变,引起平衡破坏信息系统的破坏10、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