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考试说明1.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2. 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3. 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4. 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 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5.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6.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考点1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_与_发生的一种_、_的剧烈的_反应。2.燃烧的条件_、_、_,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温馨提示】绝大多数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但有些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3.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灭火的原理:_ ; _;_ 。(2)灭火的方法:用水扑灭火灾是最常见的灭火方法;清除可燃物,设防火隔离带;隔绝氧气(或空气);使用灭火器材灭火。(3)灭火器:原理: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常用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居民住宅区一般放置泡沫灭火器,加油站一般放置干粉灭火器。【温馨提示】灭火时只能通过降低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来灭火,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不能说明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考点2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比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概念可燃物与_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_反应可燃物在_内急剧燃烧而引起爆炸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能量变化放热明显放热明显放出的热量随时散失放热明显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否发光发光发光无明显现象发光联系都属于_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归纳总结】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2.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考点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现象:物质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等过程中都伴随着放热的现象。(2)吸热现象:高锰酸钾分解,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等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的现象。2.人类生活对化学能的利用:(1)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取暖、做饭等。(2)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如火力发电、烧制陶瓷、冶金、发射火箭等。(3)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拆除违章建筑等。(4)利用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_;二是_。考点4 化石燃料1.化石燃料包括_、_和_,它们是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属于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煤和石油煤石油形成古代植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古代动植物的遗骸在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少量H、N、O、S主要含C、H,少量S、O、N类型混合物混合物状态黑色固体,有光泽黏稠液体,黑色或棕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无固定的熔点、沸点【温馨提示】为了使煤得到充分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很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此过程是化学变化。石油的炼制是根据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使之分离,此过程是物理变化。3.天然气(1)天然气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有石油的地方就有天然气。甲烷也叫沼气、坑气,化学式为_。(2)甲烷的性质物理性质纯净的甲烷是_、_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溶于水,可用_收集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_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温馨提示】瓦斯气体是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这种爆炸就是瓦斯爆炸,所以使用天然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考点5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1)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2)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它们燃烧的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2.酸雨的防治措施减少SO2、NO2等气体向空气中的排放;使用脱硫的燃料;开发新能源。3.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主要采取的措施(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3)加大尾气监测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4)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5)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考点6能源的利用与开发1.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例如:_、_、_ 、_ 等,这些能源也称为“绿色能源”。2.乙醇,俗名为酒精,化学式为_。(1)物理性质:无色透明、_ 溶于水、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2)化学性质:酒精易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_。(3)制法:把小麦、玉米等含淀粉的粮食发酵,再经过蒸馏就得到酒精。(4)用途:作有机溶剂、化工原料、消毒剂等。【温馨提示】工业酒精因含有甲醇(有毒),严禁兑酒饮用。医用消毒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0%80%的乙醇水溶液。3.氢气(1)性质: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其化学方程式为_。(2)是_的燃料。(3)氢气作为燃料的三大优点:_;_;_。4.可燃冰可燃冰是透明无色、外形似冰的晶体,学名叫做“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包裹,在海底低温与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可燃冰”作为燃料的优点突出,1 m3的“可燃冰”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 m3的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命题点1燃烧的条件(2015五华区二模)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结论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现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现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D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及隔绝氧气思路点拨: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下的白磷形成对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下的白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烧杯中热水既起到供热的作用又使白磷与氧气隔绝。(2015云南)下列对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B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D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思路点拨: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可燃物自身的着火点不会发生变化。(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2)灭火的原理:消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只需要条件之一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1(2013大理)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C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2(2014云南)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3(2013西双版纳)了解灭火原理能更好地掌握灭火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发生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C电线着火用水浇灭D加油站着火,用灭火器扑灭命题点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013昭通)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安全措施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应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B室内发生火灾,应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维修沼气池前一定要先做灯火实验D在教室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经常通风换气思路点拨:煤气属于易燃易爆物,泄漏后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室内着火若开窗通风,会因补充了新鲜空气而燃烧得更旺;沼气池中含有易燃物甲烷,做灯火实验容易引发爆炸。4(2013大理)推广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下列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粘贴的是()5(2015资阳)最近新疆乌鲁木齐某在建小区附近出现了“火山”,是地下浅表煤层在岩石裂缝处发生的自燃现象。要熄灭该煤层的燃烧,你提出的办法是_。该煤层自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实验室点燃该气体前必须要对气体进行_。命题点3化石燃料(2015重庆)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1)化石燃料包括煤、_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_。(2)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思路点拨:(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2)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