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起源地及时间 非洲 三四百万年前过程 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非洲南方古猿,露西)完全形成中的人(四种,其中现代人的特征出现在晚期智人时期)主要动力 劳动在古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形成标志 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也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主要人种 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划分依据 体貌特征(如肤色、头发等)差异原因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进化阶段 早期猿人晚期猿人(元谋人、北京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山顶洞人)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从猿到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直立行走,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劳动。二、氏族社会: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最先经历的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取代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1、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2、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占据主导地位3、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父系氏族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2、农业、畜牧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商品生产出现3、男子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奴隶社会逐渐取代原始社会。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 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文明古国发源地国家出现时间统一时间文明象征/成就古代埃及(非洲)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古巴比伦(西亚)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后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公元前2500年种姓制度古代中国黄河流域公元前2070年甲骨文、分封制二、其他重要知识点:1、古埃及:(1)约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文明出现。(拓展:公元前15世纪,埃及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之后又先后被希腊、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帝国所统治。)(2)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3)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尼罗河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希罗多德。2、古巴比王国:(1)公元前3500年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起很多个奴隶制小国,创造了古巴比伦文明; 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2)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一句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3、古代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社会阶层职责和义务1、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3、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4、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活 雅利安人入侵并统治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随着历史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步激化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矛盾,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三、问题探究: 古代亚非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一、雅典城邦的繁荣:1、古代欧洲文明发源于古代希腊文明,而古希腊早期文明发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先发源于克里特岛,后来又转到迈锡尼。公元前8世纪,希腊本土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开始产生城邦,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2、雅典城邦的特点: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是古代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崇尚文化。3、伯利克里的改革:(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2)措施:A、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男性公民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B、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3)影响: 经过改革,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4)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两方面回答)A、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范,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步性)B、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本质)。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能享受民主。)4、雅典和斯巴达的比较:雅 典斯 巴 达地理位置近海内陆经济以工商业为主以农业为主政治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文化学术发达。由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相同点:都是属于古希腊城邦国家,都属于奴隶主专政的国家,都不可能代表全体公民的利益,他们的发展都是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名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试一试你能理顺罗马发展的历程吗?简述罗马共和国是怎样成为地中海霸主的?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罗马城(前8世纪、台伯河畔)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征服意大利半岛(前3世纪)布匿战争(前3世纪至前2世纪、迦太基)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斯巴达克起义(前73年)凯撒独裁(前49年)罗马帝国(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2、称霸的过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权,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经过长期征伐,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早期历史:1、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2、后来本周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大和,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一、大化改新1、历史背景:(1)国际上,中国隋唐制度非常先进;(2)国内,六七世纪的日本社会矛盾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2、时间、方式和实施者: 7世纪中期(645年)改革派(属于地主阶级)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上台,(646年)颁布改新诏书。3、大化改新的内容:(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2)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变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4、影响和意义: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5、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6、其他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1、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线索:创教传教建国征服麦加病逝)(1)创立伊斯兰教(时间:7世纪初;地点:麦加);(2)在麦加传教失败;622年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622年被定为伊斯兰教元年);(3)630年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4)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2、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一、等级森严的欧洲社会1、西欧早期历史 西罗马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起了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统治了欧洲中西部大片土地。2、查理马特改革(又叫采邑制改革)(1)内容:改变无条件赏赐土地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2)查理马特改革的结果和意义:在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或在西欧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含义见课本P29)即以土地为纽带; 等级森严; 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二、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政治上:罗马教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文化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如:布鲁诺最后就是被烧死在火刑柱上)(由于中古世纪,教会对西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所以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均与教会有关)三、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兴起的城市: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有许多著名的城市2、城市市民争取自治权的运动(典型例子:法国琅城市民用武力争取自治权的斗争)(1)原因: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与封建主之间的阶级冲突日益尖锐,封建主日益贪婪,不断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2)争取自治的方式:金钱赎买或武力3、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市民阶级形成,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富裕商人、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所以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庭帝国。其标志性建筑是圣索非亚大教堂。2、拜占庭帝国由盛转衰的过程和原因。(1)过程: 6世纪东罗马帝国为了恢复过去的帝国荣耀,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外患不断。 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半个多世纪,四分五裂。 15世纪中期(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2)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 骄傲自大,无视先进的文明因素。 东征西讨,耗尽国力。 封闭保守,导致其落后。(3)给我们的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 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希波战争:1、今天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是古代波斯人的故乡。2、公元6世纪的波斯,已经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它先后征服埃及等国家。3、希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