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性氟中毒20111300236 王丽 公管一班我记得刚刚入学时,同学问我是哪里的,我回答他们说是贵州的,他们惊讶说贵州人不是牙齿很黑很黄吗!我脑中浮现了问号。没有啊!我们家乡的人没有这样的啊!都正常啊!除了那些常年吸烟的人,牙齿会黑会黄以外,其余的正常啊!于是我便对此现象关注了一些。原来贵州是有一部分人牙齿黄、黑的。但是是在黔西。我们是黔东南的。所以不是。原来大多数人是停留在媒体问题焦点上,忽略了发生问题的地点范围。一, 地方性氟中毒的概述:地方性氟中毒病简称“地氟病”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地方病。是由于人体过量摄入氟元素所致。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是摄入过量的氟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过量摄入氟,将对人的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造成损害,使人体质变弱,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中毒深重者可使骨骼严重变形而致畸致残。二 ,地方性氟中毒的生物化学1,氟的吸收与代谢氟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氟,可直接完全的被吸收入血,而经消化道进入人机体的氟,则不一定被完全吸收。有充分的数据说明饮水中的氟化物不论其浓度大小,吸收率可达 96%左右,液态食物中的氟的吸收要比水氟低 5%10%1 。以固态投给的氟化钙、氟磷灰石吸收率可达 60%80%2 ,膳食中的氟化物有 80%左右可被吸收,骨粉中只有 37%50%的氟能被成年人吸收。2,氟对机体钙、磷代谢的影响适量的氟能维持机体正常的钙、磷代谢,机体钙、磷代谢的平衡是维持机体器官和组织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钙、磷代谢的紊乱,可影响骨骼的代谢和生长发育,引起骨骼病变,摄入氟不足时能使参与钙、磷代谢的酶活性下降。较重的地方性氟中毒患者常可出现生物化学改变,较常见的有血清钙、磷和总蛋白下降,血清 ALP(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血清尿素氮升高,肾脏酚红排泄实验低于正常,尿氟含量升高等。3,氟对机体酶活性的影响适量的氟能促进机体的正常发育,维持人的牙齿健康,有利于神经兴奋的传导,改善机体的生物免疫反应性及其他生理功能,对造血机能产生刺激的作用。过量的氟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随着氟量的增加,对机体组织的损害程度增大。除对骨骼、软组织造成损害外,对体内许多酶类亦有毒副作用。4,氟对机体胶原代谢的影响氟对胶原代谢和钙磷代谢的影响近年来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骨是氟的蓄积部位,骨形成吸收过程与钙、磷代谢和胶原合成分解有密切关系,自印度学者 Susheela 提出骨胶原是氟化物作用的靶细胞学说以来,人们对骨胶原的代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有人认为,氟中毒时,一些异常的胶原的形成肯能是骨及骨周组织发生特征性骨化、钙化的动因,是氟骨症病人体内胶原严重受损的表现。5,氟对糖原和糖胺多糖的影响一些学者对饮水型氟中毒患者的糖胺多糖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氟骨症还是氟斑牙病人,其尿液排泄糖胺多糖的量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现降低趋势。三, 我国地氟病病区类型1,饮水型地氟病病区 此类病区是我国地氟病的主要类型。主要在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1054 个县(市、旗) ,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各省,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北、河南、山东、天津、北京。2,燃烧污染型病区 我国独有的一种地氟病去,是由于病区居民敝烧含高氟的煤和拌泥做饭、取暖,尤其是烘烤新收获的玉米,使食物、空气被氟严重污染,人体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摄入大量的氟化物及其他有害物质造成人体慢性氟中毒。3,饮茶型地氟病去 由于当地居民饮用含高氟的砖煮熬的茶水而引起的慢性中毒。现已知植物中含氟最高的是茶树,可高达 1000mg/kg 以上。而茶叶的含氟量与产地、品次等级、采摘时间等有关。茶砖为茶树的老叶和枝杆压制而成,一般含氟量均很高,可达 300600mg/kg。4,混合病区 混合病区是指在某一地氟病区村屯内,既有地氟病存在又有其他元素引起的中毒或缺乏性疾病的存在,或者是与其他地方病共存。然而贵州西部氟中毒的类型只有两种,一种是饮水型氟中毒,另一只是燃烧型氟中毒。最主要的还是燃烧型氟中毒。四, 贵州地氟病的现状 贵州是我国目前所谓“燃烧型”氟中毒最严重的病区,根据卫生部门的资料,到2001 年,贵州省有氟中毒病例 1115 万人(氟斑牙患者 1048 万人、氟骨症患者 67万人,分别占全国的 58%和 42%) 。全省 30 余个县发现有地方性流行病氟中毒,以西部的织金、毕节、大方、威宁诸县最为严重。如织金县的荷花村,患有氟骨病的比例占 80%,机会每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因此丧失了劳动能力或已经瘫痪;在织金县化落村 812 岁的儿童当中,氟斑牙发病率高达 99.6%,16 岁以上氟骨病的发病率高达 76%。更为严重的是, 46 岁以上的人群氟骨病发病率高达 96.4%。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山区。近年出现新的氟中毒区,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的总体趋势非常严重。五, 贵州燃烧型氟中毒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1, 地质因素:(1) 火山喷发。贵州省最主要的火山喷发在晚二叠纪,形成各种富氟喷发岩组合,如织金县的玄武岩组和龙潭组,是贵州省地氟病流行的主要富氟层系。(2) 咸化浅海。在气候干燥、蒸发浓缩作用下,海水不断咸化,这一时期氟的沉积最大,并以萤石的形态形成,与白云石、石膏共存,为膏白云岩,含氟达1.2%1.9%。贵州省的膏白云岩主要出露于境内北部,中部和西北部,与病区分布一致。 (3) 富氟矿石。 磷矿和萤石矿,主要分布与贵州省北部、中部和西北部,含氟量高达 20.5%48.8%。(4) 富氟粘土。 全省病区尤其是西北病区粘土氟含量较高。最近郑宝山等对贵州织金县 102 个土壤表土氟进行测定,发现平均氟含量为 903mg/kg,明显高于世界和全国土壤的平均含氟量。2, 地理因素: 贵州省地氟病病区多为山区,海拔一般在11001500m,平均 1300m 左右。病区气候潮湿寒冷,少晴多雨,使得病区居民燃煤时间长(每年约 9 个月) 。决定了病区居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性,是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重要因素。3, 居民生活习惯: 由于贵州省海拔高,气候潮湿,煤藏量丰富,使当地居民形成了扫煤取暖及烘烤粮食的生活习惯,再加上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使得一些以木材为主要取暖材料的地区也逐渐将煤作为主要的燃料。这就使得地氟病有进一步流行的可能,这也是导致地氟病流行的关键环节。 (1)高氟煤及拌煤粘土 病区地处山区,有着丰富的煤资源,多为无烟煤产煤区,过去存在许多小煤窑,村民自行挖煤或到附近煤窑购买煤,与粘土搅拌后燃用。(2)敞炉灶烧煤 由于贫困落后和闭塞,加之无烟煤燃烧时烟尘不多,病区居民多使用无烟囱,无炉灶盖的简易炉灶烧煤,这种简易炉灶的炉灶口一般较大,用煤多、污染重,有些地区甚至有地灶烧煤。(3)烘烤玉米和辣椒 贵州病区的玉米收成后季节多阴雨潮湿,大量的玉米需尽快干燥以防霉变。居民均用敞炉灶煤火烘干,烘干后的玉米仍长时间堆在炕笆上或挂在烘房内继续烘烤。在煤火干燥过程中,玉米吸附大量的氟,可能超过标准值数十倍。4,经济文化因素: 贵州省地氟病重病区一般经济状况较差,居民年均收入低,交通不便,主要燃烧当地煤窑生产的高氟煤,经济文化水平较差,房屋简陋,敞炉灶烧煤,更换无负担、无需维修回风铁炉,对地氟病产生的原因存在误解,健康意思和卫生习惯较差,食用玉米、辣椒前不淘洗。 六, 地方性氟中毒的认识花费如此长时间的原因: 1, 未严格区分地球化学研究的对象。 煤和粘土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地质体,绝不能把煤、拌煤粘土、拌有粘土的煤这三者混淆,也绝不能把它们简单地混称为“煤样” 。研究时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很容易引起读者误解,认为中国的煤就是高氟煤。2, 所采集的地球化学样品欠缺代表性。地球化学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应遵循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煤炭质量和煤的物质成分的研究,应遵循“煤层煤样采取方法”采集煤层煤样,或按照“煤岩样品采取方法”采集煤岩样品,不能用生产煤样或是洞口捡块样作为某一煤层的代表性样品。3, 未对地方性流行病的流行程度做出客观的评估。 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能淡化某一地区地方病(包括氟中毒、砷中毒、硒中毒等)的流行程度,也不能夸大;“实事求是”是科学研究的指南,包括对检测数据的数据的评估,要实事求是地准确圈定其时空分布范围,不能任意扩大。七, 地方性氟中毒是防治:1,改炉改灶 改炉改灶是目前燃煤污染氟中毒地区的首要防治措施。通过改炉改灶,可以普遍改善室内环境、降低室内氟、硫等污染物浓度,将污染物排入大气中。2,使用低氟拌煤粘土 大部分病区居民用高氟粘土拌煤(煤泥、煤饼或制成蜂窝煤) ,燃烧时释放氟到空气中,加重氟污染,选择含氟低的粘土拌煤,可减轻氟污染。3,燃烧低氟煤 尽量燃用含氟低的煤,减轻氟污染。4,使用钙基添加剂固氟 将一定量的钙基化合物和粘土加入煤粉中,制成型煤,燃烧时煤中氟与含钙化合物反应生成难分解的物质而固定在煤渣中,从而减少氟的排放量。5,使用除氟剂除烟气氟 在炉灶烟道内装入蜂窝状除氟剂,可除去烟气中氟、硫等污染物,减少对大气的氟污染。6,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和政府卫生部门监控力度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病区,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氟中毒疾病了解不多,而且在食用烘烤过的食物时一般不进行卫生清洗,这样间接为氟中毒的流行奠定了基础。因此,政府卫生部门应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加强卫生监控力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