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扶沟高中 2019-2020学年度下期开学考试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 全卷满分300 分 考试时间140 分钟 第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 题,每题4 分,共1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4春秋中后期,晋、楚、秦等国相继开始推行县制。晋国县制尤为发达,卿大夫都在各自 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春秋中后期,县制的推行 A冲击了传统政治秩序 B 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25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 年) ,丞相田蚡奏请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 外,又延揽儒者数百人做官。不治儒家经书的博士均被废罢,只剩下儒家的“五经博士”。 这表明当时 A黄老之学趋向消亡B治国方略选择纯守儒术 C儒学受到高度重视D儒学主流地位得以强化 26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 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D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 27明末清初,学者余起霞说:“吾乡习尚日异月新,余幼时见亲朋宴集,所用不过宋碗, 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 自后,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冰盘,冰盘又变为 五簋十景九云锣。其中所陈,穷极水陆。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这反映了明清 时期 A民间手工业部门生产日益发达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盛行 C奢侈性消费导致社会走向贫困D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 281853 年,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即行规定:除官方印行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三种“真道书” 外, “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 “凡一 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A扫清西学传入中国的障碍B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 C推行切实可行的文化政策D赢得辖区士人的广泛支持 29下表反映了18121911 年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概况。由此可推知 A. 清政府财政来源日渐枯竭B. 列强侵略导致人地矛盾尖锐 C. 部分工商业发展面临困难D. 社会稳定促使人口持续增长 30下表是中国革命档案里收藏的一份文件: 这一文件精神的贯彻 A阻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强化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脱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D巩固了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地位 31下图为1954 年 2 月画家潘韵的美术作品春之晨。这一作品,反映了当时我国 A农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B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D人民公社化运动正在进行 32梭伦将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议事程序由流行的呼声表决法(以呼声高低来判断某一决议 或人选是否被通过)改为举手或投票表决法。这一变化 A削弱了雅典贵族的特权B否定了平民的政治权利 C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D保障了雅典的政治稳定 33近代初期, 哥白尼运用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的方式证实希腊化时代所盛行的地球是整个 宇宙的中心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这一科学发现的意义是 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B促进了天文学的重大变革 C概括了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D创立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34新经济政策实行仅仅一年时间,列宁就强调 :“我们可以十分坚定地说,我们已经可以停止 而且正在停止我们所开始的退却, 我们走得比我们能够控制的远了一些,但斗争的逻辑 就是这样”。这反映出 A. 计划经济体制在苏俄已开始出现B. 列宁科学分析了当时苏俄国情 C.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存在政治考虑D. 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3520 世纪70 年代,美国某一经济学派对比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后,发现凡 是储蓄率和投资率较高的国家,如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 其生产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较快, 反之则较慢。这说明此时期 A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干预是大势所趋B凯恩斯主义的消费需求理论已经失灵 C政府对金融的管控力度决定经济态势D政府须扩大开支方能解决经济“滞胀” 第卷 二、非选择题:共160 分。第36 题第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 题第第 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 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 25 分) 材料一 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当中产阶级妇女游行示威要求参政权时,大男子主义的政治家们 报以冷笑。 1867 年,地方性政治组织“全国妇女参政会”在伦敦成立,很快得到其他大城 市妇女界的响应。1869 年,议会颁布城市选举法,开始授权女性未婚交税人地方选举 权。 , 20 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暴力的妇女运动者”,1912 年,妇女暴力参政运动进入热潮,她 们涌向伦敦市中心,纵火、打碎玻璃、捣毁商店门面、破坏公共设施,造成巨额损失,多人 被捕。 一战爆发, 政府为动员国民一致抵御外敌,借机释放了全部因民权斗争而被拘捕的罪 犯。 1918 年,鉴于妇女在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联合政府同意授予年满30 岁的 妇女以选举权。 摘自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妇女观,已经初步渗入了近代人权思想。他们主要通过发 行报刊、开演讲会、联结团体、 广贴告示等方式,使创设女学堂和不缠足运动波及到维新派 以外的阶层, 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这些活动极大地启发了进步 妇女,使她们公开喊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20 世纪初期 ,出现了一个知识妇女群,主要包括教会女学、女子留学和国内各种民立、官 立女学堂培养出的女知识分子。她们是继男性先进人物之后,提倡女权的主要力量。1898 年 至 1919 年,妇女所办的报刊,全国约有40 种,大多集中于上海、北京和长江中下游一 带以及日本的东京。声势浩大,最终使女权思想的鼓动达到民国初期以前的最高峰。 何黎萍论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英女权运动的差异。(10 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推动中英女权运动的社会因素。(15 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 12 分)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45 历史选修1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5 15 分) 材料范仲淹在 十事疏 中的十项改革主张提出后,范仲淹集团的士大夫寄希望于宋仁宗, 希图凭借最高统治者的信赖和支持,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宋仁宗求治心切, 对于十事疏 基本予以采纳,从庆历三年(1043 年)十月到次年五月,就不断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 庆历五年( 1045 年)十月,新法终止。 “庆历新政”至此昙花一现,刚推行了一年多就中 途夭折了。 当宋朝内外交困之时,迫于形势的危急,宋仁宗对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张表现出 少有的热情,“再赐手诏, 又为之开天章阁,召辅臣条对”。当范仲淹等人在他的再三督促下, 匆促拿出改革方案,又“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然新政推行后,在反 对派的一片反对声中,加之朋党问题触到了宋仁宗最敏感之处,于是疑心甚重的宋仁宗便对 范仲淹等人产生了疑忌,开始由支持改革转向动摇,最终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重新重用 守旧的官员,新政也随之宣告失败。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能够迅速推行的背景。(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庆历新政”中途夭折的原因。(8 分) 46 历史选修0 3:20 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5 (15 分 ) 材料1940 年 6 月 4 日,盟国军队完成敦刻尔克撤退后,德国军队继续向南推进,并于6 月 13 日占领巴黎。 士气低落的法国政府接受了条件苛刻的停战协定,其中包括释放所有的 德国战俘, 遣散法国军队,交出法国军舰,由德国占领法国一半多的领土。法国被认为是西 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打击。有人指责说, 叛国和怯懦是造 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虽然这些指责也并非毫无根据,但另一些因素却似乎更具决定性。 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这一条约使得希特勒能够将军队集中在一 条战线上。 此外, 也许最重要的还是德国在好几个方面,特别是发展闪电战新战术方面所占 有的优势。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沦陷的原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沦陷的影响。(8 分) 47 历史选修 4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5 (15 分) ) 材料严复 (1854 1921) ,1867 年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在船上实习,1877 年到英国 留学,学习海军,阅读大量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著作。1895 年,严复开始翻译天 演论 。他在天演论自序中说:此书“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天演论 带来了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使其迅速成为维新运动的思想武 器。梁启超是最早读天演论译稿的人,天演论还没正式出版,他就根据其做文章进 行宣传了。“及达尔文出,然后知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非图自强,则决不足以自立。”西方 思想的介绍和进化论的传播,在维新理论方面, 突破了康有为单从古代圣人那里寻找理论根 据的狭隘性,给了人们以新的科学方法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原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时代意义。( 8 分) 高 三 文 综 试 题 答 案 历史参考答案 24A 25C 26D 27B 28B 29C 30C 31B 32A 33B 34C 35B 41. (1)英国女性主导、中国男性主导;英国暴力手段、中国通过温和的文化教育手段; 英国要求选举权平等、中国要求男女平等; 英国立法方式逐渐实现女子权利、中国女子权利并未真正实现。 (一组4 分,两组8 分,三组10 分) (2)中国:列强侵略、民族危机,西方文化传播,近代工业发展,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 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教育推动。 英国:两次工业革命(工业化),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完善,启蒙思想(民主平等思想) 传播,一战爆发妇女在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15 分) 42 示例一论题:外来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丰富了“富强”一词的内涵。( (3 3 分 ) 论证:鸦片战争后,中国战败,一小部分的有识之士见识到英国等国的强大,开始开眼 看世界,从而将“富强”的适用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 危机加深,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的武器不如西方,掀起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军 事技术,“富强”的含义从经济拓展到军事领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中国人意识到除了学习西方的技术之外,还应学习西方的制度,兴起了维新变法运 动,赋予“富强”政治性的含义。(6 分) 总结:综上所述, “富强”内涵从国内拓展到国外,从经济领域延伸到军事、政治领域, 反映出外来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冲击不断加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影响了中国人 的思想观念。 (3 分) 示例二论题: “富强”一词使用的变化侧面反映了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路径。( (3 3 分 ) 论证: 19 世纪60 80 年代, “富强” 在工商和国防两方面的积极内涵反映出部分有识之 士学习西方的诉求,他们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在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开 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9 世纪90 年代,“富强”含义开始拓展到政治领域,反映 出国人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中,意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局限,维新派遂掀起了维新变法,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在制度层面学习西方;20 世纪初, “富强”一词政治含义的拓展, 反映清政府在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后的奋发图强,希望通过清末新政、预备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