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制造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概况以及应用情况湖北制造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我省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省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对策措施,是规范和指导全省信息化发展、引导资源配置的行动指南。一、现状与形势(一)信息化发展现状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省发展改革委、省信息产业厅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既是我省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为我们提供着历史性的机遇。十一五”时期,是加快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目标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是创新发展模式、把湖北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十五”期间,湖北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处在中部地区先进行列,基本实现了“十五”发展目标,信息化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 ,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后的所有 30 个行业。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根据在生产中使用的物质形态,制造业可划分为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在主要从事产品制造的企业(单位)中,为产品销售而进行的机械与设备的组装与安装活动,按其主要活动归类包括:主要分类01 农副食品加工业 02 食品制造业 03 饮料制造业 04 烟草制品业 05 纺织业 0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7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0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9 家具制造业 10 造纸及纸制品业 11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1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3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5 医药制造业 16 化学纤维制造业 17 橡胶制品业 汽车制造 18 塑料制品业 1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2 金属制品业 23 通用设备制造业 24 专用设备制造业 2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9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制慧网是中国领先的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提供咨询、培训、教育、技术、人才、投融资与信息化服务,推动中国制造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和信息化,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制慧网打造网站、杂志、活动等多种沟通交流平台,每年约有 1 万家企业,约 10 万制造经理人在线上与线下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其中,制慧网网站、 新制造杂志与卓越制造长城奖皆为行业首创,成为标杆品牌,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1、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融合度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初具规模。大中型企业普遍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编制工艺(CAPP)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全省制造业领域应用 CAD 技术的企业达到 65%以上。冶金、机械、汽车、纺织等行业开始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 、生产集散控制系统(DCS) 、客户关系管理(CRM) 、市场快速反应系统( QR)等应用系统,明显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已成为能源、交通、农业等基础产业提高生产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能源、交通行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建成了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湖北省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为主体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供给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宽带网络覆盖全省,出省带宽总计达到 7.5G,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3、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十五 ”期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超过 30%,总产值由 2000 年的 120 亿元增长到 2005 年的 515.3 亿元,其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3.4%上升到 2005 年的 6.37%,产业规模在中部六省列首位。2005 年,全省软件产业收入达到 63.5 亿元,全省电信业完成业务收入 174.3 亿元,是 2000 年的 2 倍多。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十五”增长最快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4、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五”时期成立了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及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强化了组织保障。省政府编制了全省第一个信息化发展五年计划,制订了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湖北省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文件,对指导和规范全省信息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推进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工程、村村通电话工程、光纤到户试点工程等重大信息化工程,有力地促进了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扶持政策、法律法规的落实力度不断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开始得到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初见成效,信息化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不断改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需求与应用结合的不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的效能还有待挖掘;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一方面存在分散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和基础数据库等基础条件还很薄弱,公共服务覆盖范围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信息基础设施普遍服务能力不强, “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大量存在,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信息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扶持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等基础环节还比较薄弱;省内软件和电子信息企业缺少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信息化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主要从省外购进或依靠进口;信息安全问题缺乏保障。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有待于在“十一五”期间逐步解决。(二)制造行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时期,制造行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宏观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强烈。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制造企业普遍开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网络制造、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缩短产品生命周期,提高加工精度和附加值。随着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日渐成熟和电子商务市场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将进一步带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要求政府以发展电子政务为手段,提高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数字内容产业、通信广电业和信息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湖北的历史使命,要求我省把包括软件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突破口来抓,建设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战略先导产业。与此同时,我省还处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性、长期性、艰巨性要有充分认识,正视挑战,增强使命感,努力在思想意识、知识准备、组织领导、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才能使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二、制造行业电子商务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从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把信息化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构建和谐湖北、改善人民生活、弘扬先进文化的战略举措,突出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三个重点,组织推进一批信息化重大工程,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加快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保障信息安全,进一步提升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关键性带动作用。(二)基本原则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原则。充分整合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综合协调等方面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整体联动、共同发展的局面。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原则。推广普及应用型信息技术,探索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模式,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衡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努力形成需求牵引、应用导向和技术带动紧密结合的新格局。市场主导、鼓励创新的原则。发挥市场机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配置资源的主导性、基础性功能,培育并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强自主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创新和流程再造,激活信息化发展动力。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坚持加快发展和安全可控相结合,加强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和规划,加快建立信息安全保证体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大力发展自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安全产业,争取掌握信息安全的主动权。(三)发展目标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政府信息化服务效能、社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效益在中西部地区保持领先优势地位。到“十一五”期末,主要预期目标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在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化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造提升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80%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基本实现研发、制造、管理及商务信息系统的全面集成。网络金融业务全面展开,网络营销活动趋于活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0%。以系统集成、软件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和数字内容产业、增值电信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在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得到明显增强。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框架体系基本建成,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初见成效,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业务系统广泛应用,政府行政许可事项网上服务比率超过 50%。政务信息和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公共信息开发利用程度显著提高,信息化服务覆盖面延伸到农村、偏远贫困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网络教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和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信息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基础设施综合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网”融合步伐加快。互联网宽带上网用户数达 400 万户,电话普及率达 73,城镇与乡村电话普及率的比值进一步降低为 2:1,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 98%以上,有线数字用户达 400 万户。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建立完整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链,成为光电子信息产业强省。到 2010 年,总产值达到 1200亿元,在 2000 年的基础上翻三番,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 120 亿元,信息产业成为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