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杨桃花心木乌塔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 教育六年制小学 文教科 第十册第 5 白 。学情分析:我班有学生 57 人,他 都已具 一定的独立 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文中“父 ”的 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 的 点,因此学生学起来比 困 。 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 ,我首先指 他 反复 ,达到熟 成 的程度后, 学生 : 些 写出白 的什么特点?它的深刻含 是什么?通 逐句分析,最后 出白 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和生 特点(生命力 ) ,并使学生懂得,父 的 是托物言志。 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 上是在 人,是通 白 的 美来歌 扎根 疆、建 疆的建 者,歌 他 无 在什么 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 那 ,不 弱,也不 。 了加深 个 ,在学生理解的基 上,我指 他 学 中的句式,运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 是”造句。 既 了他 运用 的能力,又 化和 展了他 事物的 能力。教材分析: 是一篇借物 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 回内第 1页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证明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体会白杨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爸爸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什么心愿。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本,大力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喜欢读书, 主动、第 2页充分、快乐地人人向往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去读书,逐步品味语言中的情感、感触阅读中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播放阎维文演唱的小白杨 (学生会唱的可一起随唱)然后在渲染的气氛中导入: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欢歌中的白杨吗?自由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白杨树?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的白杨树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动人歌声,一同与课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直达专列,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白杨树的坚强与美丽。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课件出示大戈壁的图片)师: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生:这就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生: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师:请同学们看课文中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哪个词语?生:高大挺秀。第 3页师: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这个词呢 ?要表达什么情感 ?生:这是作者夸赞白杨树,告诉我们那普通的白杨树不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丽。生:这个“秀”字流露了作者对白杨树的欣喜之情。本来白杨很一般,我们也常常见到,并不美丽,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丽的。生:这个“秀”字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特别是生长在祖国大西北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师:很好。作者别具匠心,一个“秀”字,不仅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杨树的品格美,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 板书:高大挺秀,扎根边疆)【设计意图】:导语设疑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电化教学,把学生领到大戈壁来,感受白杨生长环境的恶劣。二、品读词句,理解品格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生:崇敬。师: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第 4页师: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幻灯出示爸爸说的三句话,教师领读。)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里是说白杨树姿态很美,一向是高大、笔直的。“直”象征着人的正直。生:“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告诉我们,无论把白杨树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为人类造福。生:这是说白杨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这正是白杨的品格。生:作者写物,意在喻人。“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建设者所遇到的困难;“坚强、不软弱、不动摇”是写建设者们把一生献给了祖国边疆那种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生:白杨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曾有过分毫的屈曲,仍旧长得那么端庄、凝重,笔直地耸入高空,正象征建设者们在大西北荒漠上克服种种困难、扎根边疆的精神。师:爸爸的这番话含蓄深沉。 请同学们带着对白杨树的热爱,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齐读这段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重点词句体会白杨的高尚品质,从而发展语感。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学生画后交流 )第 5页生: 里用了“哪儿哪儿”。生: 有“不管不管 是”。 : 两 关 用得恰当,更有力地突出了白 的品格。 分 用上 两 关 , 疆的建 者。生:哪儿最 苦,哪儿就有建 者的足迹。生:祖国哪儿需要,建 者 就在哪儿安家。生:不管困 多大,不管条件多 苦, 疆建 者 是那么 ,那么 。生:不管 餐露宿, 是 言不通,不管缺水少菜, 是生活 不同, 疆建 者 是不 弱,不 ,毅然扎根那里,开花 果。( 板 :适 性 ,建 疆)【 意 】:意在 学生的口 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三、 文段,体会感情启 渡:爸爸介 白 什么 色 得 起来了呢?他 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 儿子和女儿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 介 白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 中看出?第 6页生: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引读 17 小节。师: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老师读 18 小节。读后讨论:( 1)爸爸在沉思什么?( 2)为什么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生:在沉思如何把白杨树的精神传下去,使孩子们也成为戈壁上的白杨树。生: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联想到孩子们在爸爸的教育、关爱下,会像小树一样,在艰苦的边疆经受锻炼,成长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实现他的愿望, 所以父亲笑了。齐读,体会内含感情。四、总结课文,升华中心师:课题是白杨 ,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生:不是。是借白杨来赞美爸爸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第 7页私奉献的精神。师: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生:赞扬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总结启发想象: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生:老师,辛勤的园丁。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师:除了老师像白杨,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你们知道是谁呀?生: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师: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本文以白杨比喻爸爸,教学中让学让学生懂得其用意所在,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知道围绕中心选材的重要性。1、我以生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最根本的落脚点。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第 8页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因而我紧紧抓住树与人的联系。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去反映无限的生活情景。2、我更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在教学完第二环节,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赞美白杨树的内容之后,我又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学生非常乐于表现自己,同时也体现了个性化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3、我在教学中的评价语较为得当,每一句能恰到好处地敲击在学生的心上,促使其更努力地思考,更大胆的表现,发挥自己潜在能力。总之,我能紧紧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教材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线索。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6课桃花心木 。学情分析:我班有 57 位学生,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第 9页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