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涂片的形态学检查,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取末梢血1滴,置载玻片一端,取另一边缘光滑的推片,放在血滴前面慢慢后移,接触血滴后稍停。血液即沿推片散开,将推片与载片保持3045角,向前平稳均匀推动推片,载片上便留下一层薄血膜。血涂片制成后,立即在空气中挥动,使其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变形。血膜干燥后,用铅笔在血膜的一侧写上病人姓名或编号。 一张良好的血片,厚薄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细胞分布要均匀,膜的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血涂片的显微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对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血涂片目前常用瑞氏染色法,对细胞质成分及中性颗粒等可获得很好的染色效果,但对细胞核的染色不如吉姆萨染液,故通常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染色获得满意效果。,红细胞形态检查,正常红细胞的大小形态较为一致直径为6.77.7m,染色淡红色,中央着色较边缘淡,呈双凹圆盘形。,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的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红细胞大小改变 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m,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m,见于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 巨红细胞-直径大于15m,最常见于缺乏叶酸及难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大小不均-常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红细胞形态检查,(二)红细胞形态改变 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贫血。 椭圆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见于各种低色素行贫血 镰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棘细胞 裂片细胞 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形态检查,(三)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 正常色素性-除见于正常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低色素性-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杨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时也常见到。 高色素性-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嗜多色性-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活跃。在增生性贫血时增多,溶血性贫血时最为多见。,红细胞形态检查,(四)红细胞中出现异常结构 碱性点彩红细胞-常作为名铅中毒的诊断的筛选指标。 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s body)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积压及脾切除术后。 卡波环(cabot ring)-见于巨细胞性贫血和铅中毒患者。 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正常成人外周血液中不能见到,最常见于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白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中正常白细胞形态有多钟,主要有:中性杆状核、中性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白细胞形态检查,异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 严重化脓性感染、各急性和慢性感染、大面积灼伤、恶性肿瘤等,均可使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毒性改变。常见的有: 细胞大小不等; 中毒颗粒; 空泡形成:粒细胞受损后,胞浆发生脂肪变性,在胞浆中或细胞核上出现空泡变性; 核变性:可有核固缩、核溶解和核碎裂等变性。,白细胞形态检查,(2)巨分叶核粒细胞:胞体较大,细胞直径可达1625um,核分叶常在5叶,甚至在10 叶以上,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3)棒状小体(Auer小体):在急性粒细胞或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幼稚细胞的胞浆中可出现,它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参考价值。,白细胞形态检查,(4)球形包涵体(Dohie体):见于严重感染,如猩红热、白喉、肺炎、麻疹、败血症、灼伤等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形态检查,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白细胞形态检查,(1)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 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以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白细胞形态检查,(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分叶过多,可分4 叶甚至于56叶以上,若5 叶者超过0.05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 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也可出现过性核右移现象。,白细胞形态检查,异形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现认是由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少为B淋巴细胞,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见到,不超过2,根据细胞形态特点,异形淋巴细胞可分为: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三型。,白细胞形态检查,白细胞形态检查,疟原虫检查,疟原虫是人体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少数寄生于鸟类和爬行类动物。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疟原虫检查,形态与生活史 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都需要人和雌性按蚊做宿主,并经历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世代的交替。人体四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疟原虫在人体内先后经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在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在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红内期)和配子体形成的有性期开始。,疟原虫检查,红细胞外期 滋养体 裂殖体 裂殖子 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 休眠子,疟原虫检查,红细胞内期 滋养体:当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虫体胞质较少,中间出现大空泡,胞质呈环状,细胞核位于虫体一侧,颇似戒指的宝石。因此,早期滋养体又称为环状体。(疟色素,薛氏小点) 裂殖体 配子体形成,疟原虫检查,病原学检查是疟疾确诊的依据。有血膜染色法、溶血离心沉淀法、血沉棕黄层定量分析法。 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患者和带虫者是疟疾的唯一传染源。,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